徜徉在滇池边上
文/周长行
4月17日下午,我们游览滇池风景区。滇池给我的感觉像大海,其沙滩与海滩并没太大的区别,有沙子、碎石,也有贝壳和藻类。风大,浪高,浩浩荡荡,一望无际。岸边森林发出尖利的呼啸之声。
这就是滇池给我的第一印象。
然而,于我而言,之所以不肯错过滇池,实则是冲着乾隆年间名士孙髯翁所作的“大观楼长联”而来。我被震撼过,熟悉它,但不熟悉作者。不知有没有作者的传记面世,很想找来或者购来读一读,也很想收集这方面的资料。我的一个嗜好。喜欢作品,就想了解作者的方方面面,反过来再去看他的作品,自会获益匪浅。在昆明进过几处书店,却找不到我想要的孙髯翁。
爱好旅游多年来,但凡产生过这般大作品的地方,比如滕王阁啦,黄鹤楼啦,包括怀化黔阳的芙蓉楼啦等等都是厚植文化的高地,我自会一一拜访或领略一番,百闻不如一见嘛。
总觉得看到了滇池,仿佛距孙髯翁近了一步。正在我们沿着滇池岸边拍照之时,白宝亮战友却在微信上给我发来了孙髯翁的长联。心有灵犀嘛!他或许看到了我的小视频,了解到我正在滇池边上耍哩,便立即选摘“天下第一联”发给我。不谋而合,及时雨也。意外的喜悦。
于是,我站在滇池边上的一棵柳树下,面对波涛滚滚的滇池,以我的方式朗诵了这部伟大的作品: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 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在此,我一字一句地照抄这些美妙的句子,第一是因为我太喜欢,他乡遇“故知”,情不自禁地就想逐个地抚摸他们一遍,表达亲昵之情;第二,我想推介我的喜欢,普及一下这副长联;第三,我把这副“长联”装进我的行囊,纳入我的散文,增添点儿所谓的“含金量”,也为集结出书时省点力气。
游罢滇池,自然有话要说,然而,打开网页瞥一眼网上的说法,简直是成千上万,呜呜呀呀,汗牛充栋,完全可溶汇成另一个“滇池”。什么全国第六大淡水湖啦,什么云贵高原上的一颗明珠啦,等等。百度上已有的说法,我一个都不想说。我从来不想重复别人,也不想重复自己。然而,我只想说,我们在滇池边上耍得很快乐很开心,捡了一大包贝壳,拍摄了不少嘻嘻哈哈的照片,留下了难以计数的笑声、调侃声和吆喝声。
这天微信运动中显示,我跑了将近两万步,夫人15000步。却不累,人在快乐时,哪会觉得累呢?
然而,属我收获最大:亲临其境,又复读了一遍“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
注:39天旅行记之十六。写于7月2日。插图:图一为老战友留影于滇池边上,左一徐宏左二周长行左三尚根发,尚根发拍摄;图二为去往滇池的水上小路,徐宏拍摄。
【作者简介】周长行(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高级记者、诗人。著有长篇纪实文学《鹍鹏腾飞的地方》《大山的呼唤》《大京九解说词》《赵忠祥写真》《乔羽恋歌》《不醉不说乔羽的大河之恋》《大国词人乔羽传》《伟大的我们》《大浪淘金》;中篇报告文学《岩石岁月》《悠悠玉兰情》《巷道雪洞》。诗集《句子的队伍》。作品曾获《解放军文艺》大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