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一次马路5200,一个茶叶蛋98,这种活动到底什么人在玩?

2023-12-24   新锐作家文坛

原标题:压一次马路5200,一个茶叶蛋98,这种活动到底什么人在玩?

压一次马路5200,一个茶叶蛋98,这种活动到底什么人在玩?

最近,上海凭着“高净值citywalk”又出名了。

这个词看起来很高大上,其实说白了,就是压马路。

不过说是压马路,但他们的标准却很高。

想参加,还要先看看你能不能到他们的门槛:

你穿的衣服,有1万3吗?

你戴的配饰,有5万吗?

你背的包包,有4万吗?

你穿的鞋子,有1万吗?

也就是说,你全身上下的行头,加起来至少11万3才能入局。

更离谱的是,你出去逛一圈,还要交5千2的报名费。

不知道的还以为要去走红毯呢!

风格也有要求,必须是老钱风或者静奢风。咱也不知道这是啥风格,反正就是主打一个低调奢华。

除此之外,全程还配备了双语向导一名,还有保镖护送,保姆车恭候,这架势也是蛮大的。

去参加了,可不能喊导游,要喊 walk leader。

而且不能干走,手里一定要拿一杯饮品。

饮品价格也不能太低,必须去精品咖啡店,拿一杯近百元的咖啡才对得起这身行头。

遛弯了结束以后还得去吃饭,这更得讲究,要去Kurogi黑木。

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一跳,这家店人均消费3573元。

也许这就是有钱人的生活吧,虽然不理解,但表示尊重。

不过有网友却发现了其中的盲点。

看着是高端局,结果连最基本的常识都不懂,18.00已经是下午六点的意思了,他还要用pm(同样是下午的意思)。

而且背着4万的包,穿着1万的鞋子,衣服怎么可能只穿1万3的?

这些人究竟是真高端,还是伪精致?

上海,花钱像呼吸一样简单

以前看《小时代》以为是浮夸,现在才知道那才是上海真正的样子。

在上海,花钱就像呼吸一样简单。

四个指甲盖大小的可颂,还不够塞牙缝的,就要20块钱。

有人质疑价格不合理。

但店员说,这款迷你可颂已经出售一两年了,一直都是这个价格,销售量很好,很受欢迎。

所以说哪里贵了,这么多年都是这个价好吧。有时候找找自己原因,这么多年工资涨没涨,有没有认真工作?

一个普普通通的茶叶蛋,他开口就要98。

看,他人多好,明明可以直接抢你98,还要送你一个茶叶蛋。

去咖啡厅喝杯白开水,以为是免费的,结果结账一看一杯18。

这年头,竟然连白开水都喝不起了吗?

上海有个餐厅叫“头灶”,十分有名的同时也格外贵。

主厨搞了个吧台,就站在你面前炒菜,炒好以后,就给每个人分一小口,每位要两千多块钱。

有人说这叫中餐Omakase。

但网友可不买账,怒斥这是“中餐日作”,不仅是对中国饮食文化的亵渎,更是在割韭菜。这家餐厅一度被骂上热搜。

然而,这家餐厅不但没倒闭,还被评上了米其林,生意好得不得了,甚至到了一座难求的程度。

你说明明那么贵,为什么上赶着被坑的人那么多啊?

有人说,这就是上海人的日常花销。

但很快,就有上海本地人出来打脸。

上海的早餐一根油条一根咸豆花6块,包子荤的2块5,素的2块;

午餐一份盒饭,2荤一素15块;

便利店也有12块的大排拌面。

所以说,上海不是没有正常物价,只是他们为了维持自己的精致生活,甘愿付出300%的价格。

但贵就是精致吗?

并不如此。

到底什么是精致?

其实,“精致”这个词和“贵”并没有特别强烈的关联。它看起来更与电影里、INS上呈现出的“名媛感”、“时尚感”划等号。

精致,更多的,应该是我们本身对生活细节的耐心和在意。

那些动辄便成千上万的消费,在真正的精致面前,不就是被包装出来的“伪精致”吗?

“伪精致”的背后,都是消费主义陷阱

有人说:“伪精致”,其实是一场巨大的阴谋。

曾在网上看过一个上海网友的经历:

她每个月工资一万多,但她每个周末都要去各种网红咖啡厅打卡,每去一次都要花销几百块。

去人均一千多的餐厅吃饭,她也毫不心疼。

Citywalk火了以后,她每次都要背上名牌包包,打扮得漂漂亮亮,然后坐一个半小时的地铁,跟着他们一起压马路。

她的朋友圈里,满是她的“精致”生活。

到最后,她沪漂两年,不仅没攒下一分钱,还欠了一屁股债。

他们所谓的“精致”,不过是打肿脸充胖子。

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一边抱怨消费高,一边又对华而不实的东西趋之若鹜呢?

大概是他们以为自己只要过上了精致的生活,就可以踏入上流圈子。

实际上,他们不过是陷入了消费主义陷阱。

就像法国社会学家鲍德里亚,在其著作《消费社会》中提到:“今天的消费社会中,人们从来不消费物的本身,人们总是把物用来当作能够突出自我的符号。

或让自己融入某个理想的群体,或模仿一个地位更高的团体,来摆脱自己本来所处的团体。”

可以说“伪精致”现象集中呈现出这种被过度的符号化操纵出来“仪式感”。

毕竟,真正的精致,不是费尽心思拼凑出朋友圈里的美图,不是穿名牌、戴名表、挎名包。

精致的人不会在乎自己的衣服是几十块钱还是几万块钱,也不会在意餐厅是否高级。

他们更在意地是衣服是否舒适,食物是否美味。

众所周知的上海名媛唐瑛,在生活中十分讲究,对自己更是严格。

她在饮食上,均衡的营养搭配,餐桌的礼仪,用餐的时间等等都有着严格的要求。

除此之外,她特别会欣赏生活之美,在丈夫去世之后,她依旧会约好友打麻将,听戏,过好自己的余生。

对她来说,精致是一种态度。认真生活,就是精致。

其实,追求“精致生活”,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个表现。

但“精致”不是“昂贵,新潮,大牌”的代名词,我们终究所需要的是美好的生活方式,并不是“精致”这个词儿。

精致不等于物质的堆砌,

更是内在的修养

李银河曾说:“在我看来,精致的生活首先是清醒的,不是懵懂的,即意识到自身存在的;其次是平和的,不是不安的;再次是喜乐的,不是痛苦的。”

深以为然。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越来越多的人以物质为标准,证明自己是否过得好。

但有时候,看不见的东西,往往比看得见的更重要。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女儿孟晚舟,曾在加拿大被捕。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是她人生中最糟糕的时刻,她应该面带憔悴,整个人处于崩溃状态。

但每次看到她在加拿大的照片,她都姿态大方,没有一丝狼狈。

出庭时,她每次都十分沉着冷静,露出最得体的笑容,就连眉梢都充满了自信。

有次,她在参加庭审前,正好遇到了国庆,面对记者的采访,她大大方方地对着镜头说:“无论在天涯还是海角,心永远和祖国在一起。”

你看,就算身处异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每天还要面临种种困难,但戴着脚铐的她,优雅大气的姿态没有改变,忙碌高效的生活也没有改变,她照样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种问题。

这何尝不是一种精致?

而她的这份精致,绝非来源于物质的堆砌,而是发自内心的从容。

如果她只有钱,没有内在的积累,那她就会像网友想象的那样,整个人憔悴不已。

还有出生自高官家庭的作家郑念,曾被污蔑为“英国间谍”而入狱。

即使在狱中,她依旧保持着自己的精致:

每天她会早起整理好自己的衣服,打扫干净狱房;

没有首饰发夹,她就采路边的野菊花插在自己的头发上,用柳枝点缀野花做成花环戴在头上。

心灵富足,才是好生活的真正底气。

很多人把精致看成是一双名牌鞋,一只名牌包,但真正的精致是苦难来临时倔强的灵魂。

《一代宗师》里有这样一句话:“人活在世上,有的人活成了面子,有的人活成了里子。”

活成里子的人,内心充实坚定,即便身处逆境,也能活出光彩。

活成面子的人,外表再光鲜,内里却不幸福。

愿我们都学会给生活做减法,活得恣意从容。

-End-

本文作者 | 季小念

责任编辑 | 淡淡翠

策划 | 小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