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传奇的铁路,你走过吗?

2022-04-27   中国国家地理

原标题:这条传奇的铁路,你走过吗?

这条传奇的铁路,你走过吗?

从天府之国成都,

到彩云之南昆明。

有一条全长1100余公里的铁路线。

这条铁路穿山越岭,

跨越江河。

沿线穿越我国三大地质单元,

70%的路段地势险恶,

地质状况十分复杂,

曾被视为“筑路禁区”。

这条铁路

与苏联的人造卫星,

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

共同被联合国誉为

“20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

它就是 成昆铁路

成昆铁路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在勘测阶段提出了东、中、西三条线路走向方案,因为当时渡口市(今攀枝花市)的建设已经提上日程,同时西线方案穿越众多 少数民族地区,且利于沿线丰富的 水电、煤炭、矿产、森林等资源的开发,使得路网布局更为合理,最终选择了建设上更为困难的西线。

成昆铁路选线示意图

西线方案需要跨越大渡河、金沙江、龙川江等 多条河流。大渡河两岸 谷深坡陡,著名的金口河大峡谷两岸分布着数百米高的 陡岩峭壁铁路建设条件艰险恶劣,在中国铁路史上都为罕见。

成昆铁路凌云壁 图片来源 曹杨牧语/图虫创意

不仅如此。西线方案还需要穿越大、小相岭等 多座山脉多条地质断裂带。这些高山峡谷曾经让凉山地区几乎与世隔绝。为了跨越高山峡谷的阻隔,成昆铁路架设 桥梁991座,开凿 隧道427条,隧道总长度达到了340余公里,占线路总长度的31.5%。全线 大小车站122座,有三分之一的车站找不到适宜建站的地方,只好建在桥梁上或者隧道中, 关村坝车站就坐落于金口河大峡谷,三面环绕着高达400米的陡岩峭壁,波涛汹涌的大渡河昼夜奔腾不息。

关村坝隧道喇叭口

《中国国家地理》 2007年第1期

为建设成昆铁路,在高山峡谷间,5000余名地质勘探人员 勘测线路达1.1万公里,是成昆铁路 建设长度的十倍。1964年后,超过30万建设大军赶赴西南,开进成昆线工地。建设大军穿越崇山峻岭,克服海拔高差,跨越江河湖海,以近乎每建设1公里就牺牲1人的代价。数千名铁道兵、民兵长眠于成昆线旁。

成昆铁路建设图

《中国国家地理》 2007年第1期

1970年,成昆铁路建成通车。五十余年来,成昆铁路将成都与昆明两座西南地区特大城市紧紧沟通,促进了西昌、攀枝花等西南地区重要工业基地的建设与发展,让中国有了更大的战略纵深……更重要的是,它有三分之二的路线 穿越原本贫穷落后的彝族地区串起了凉山深处一个个彝族居民点,成为了彝族老乡们走出深山,赶集、求学的必经之路。

凉山昭觉县悬崖村

乘坐小慢车上学的孩子们

摄影/周梓溢

今日,成昆铁路复线正在分段建设当中,“复兴号”动力集中型动车组开进了凉山深处。但由于地质原因,在雨季,沿线易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加之金沙江上游的水电站建设,成昆铁路干线已无长途列车直达。当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逐渐远去, 待成昆铁路复线全线建成并投入使用后,老成昆铁路也许将成为一代人的回忆,永远停留在山野之中

已被爆破拆除的成昆铁路拉旧大桥

摄影/张一飞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成昆铁路,它令高山低头,河水让路。它是一条穿山越岭的钢铁之路,是一条大山深处的便民之路,更是一条不畏险阻的精神之路。

穿山越岭的钢铁之路

铁魂凝、血肉化长虹,天地惊。

成昆铁路从海拔500米的成都平原,溯大渡河及其支流牛日河,上到海拔2280米的沙马拉达分水岭隧道,顺孙水河、安宁河,下到海拔1000米的金沙江干热河谷,再溯龙川江上行至海拔1900米的滇中高原。全线行经 四川盆地横断山脉云贵高原三个地理单元,穿越安宁河地质大断裂带等数十条地质断裂带,其设计难度之大和工程之艰巨,均属前所未有;沿线山势陡峭,奇峰耸立,深涧密布,沟壑纵横,地形和地质极为复杂,素有“地质博物馆”之称。

成昆铁路复线沿线平纵面示意图构造图

大凉山峡谷群 摄影/杨勇

同时由于全线地质构造复杂,由此带来的工程量也更为浩大壮观。成昆铁路全线13跨牛日河,8跨安宁河,49次跨龙川江。修筑有991座桥梁,427座隧道,其中8座桥梁入选“中国桥梁史”,使得成昆铁路也成为了一座露天的“工程博物馆”。 它的修筑,为人类在复杂山区建设高标准铁路提供了成功范例,堪称世界筑路史上的奇迹

成昆铁路一线天桥

《中国国家地理》 2007年第1期

成昆铁路沙马拉达隧道

成昆铁路铁马特大桥

《中国国家地理》 2007年第1期

因为成昆铁路沿线海拔落差大,从而造成火车爬坡不便的问题,成昆铁路设计有 7处盘山展线,从白果至沙马拉达,短短92公里的铁路上就分布有乃托展线、乐武展线、韩都路展线及两河口展线共4条展线。从沙马拉达成昆铁路最高点到两河口之间的直线距离只有4公里,但落差却高达215米,线路在山体内迂回2次。形成了“ 铁路三过同一村庄,一个村庄设两个火车站,但两站之间火车没有走路快”的奇景。

白果白石岩展线

《中国国家地理》 2007年第1期

成昆铁路法拉展线 摄影/张一飞

气候多样的物种之路

翠竹巅,峦泽歌鹰,紫湖鸣鹭。

成昆铁路自成都引出后,经眉山至峨眉,这一段地处 成都平原向川西高原的过渡地带,终日细雨连绵,云雾笼罩,被称为“华西雨屏带”。天气晴好时,在峨眉站有机会眺望金顶。

华西雨屏带

峨眉山金顶 摄影/田捷砚

而在穿越小相岭过程中,会抵达成昆铁路最高点——沙马拉达,这个山间的小站有着“风花雪月”之称,虽地处亚热带,但海拔较高,多大风及冰雪天气。“沙马拉达”在彝语中意为“开满索玛花的山谷”,每年4月至7月, 白粉色的索玛花尽染山野,沟谷流香,这个美丽的名字无疑为这座伫立在悬崖峭壁间的小站增添了一份浪漫与柔情。

成昆铁路列车穿越沙马拉达 摄影/张一飞

翻越大凉山之后,便会到达以安宁河谷、金沙江河谷为代表的川西南地区,这一地区是 亚热带干热河谷地带。不同的气候类型使得成昆铁路沿途的物产也各不相同,汉源特产花椒—— 汉源贡椒,甘洛县平均海拔较高,多种植梨树等温带作物,在上世纪盛产“罐罐梨”,攀枝花、西昌则是四川重要的亚热带水果生产基地,盛产 芒果、枇杷、莲雾、石榴、草莓、樱桃特色水果,一年四季鲜果不断。

攀枝花各区县水果种植分布图

攀枝花市米易县的百亩火龙果园 摄影/陈辉

汉源花椒 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攀枝花芒果种植 摄影/李晓凡

滑动查看更多

凉山深处的便民之路

梦沙木,风驰电掣,蒸烟扑扑迎河度。

现在飞机、高铁、自驾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曾经的火车车轮与铁轨之间铿锵有力的撞击声,以及车厢内陌生人之间的欢声笑语,似乎已经成了遥远的回忆。但是在我国庞大的铁路网中,有很多线路上依然运行着很多普速列车。与高铁相比,它们的速度要慢上许多,但也正是因为慢,才能让我们把目光从手机屏幕移向窗外,去欣赏沿途壮丽的山河美景。

成昆线上的普速火车 图片来源 曹杨牧语/图虫创意

成昆铁路目前已无长途直达列车运行,但在大凉山深处,目前在开行的仍有5633/5634次,5619/5620次等“小慢车”,这些列车,是大凉山沿线 彝族百姓赶集上学的通勤车, 除了人类,上车的往往还有“动物乘客”

小慢车上的彝族乘客

《中国国家地理》 2007年第1期

不畏险阻的精神之路

缚苍龙,天堑变通途,中华气!

上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轰轰烈烈开展三线建设, 让攀枝花这座原本籍籍无名的小城迅速崛起。在短短的几年、十几年间,原本默默无名的“渡口”发展成了四川省人均GDP第一名的城市。

英雄的城市——攀枝花

1964年开始的成昆铁路大会战,数十万铁道兵、民兵来到了大西南的深山峡谷。他们在简陋的装备条件下以及川西南的高山峡谷间用艰辛、血汗甚至生命,在“筑路禁区”建起了这条全长1100多公里的成昆铁路。

2022年5月20-25日,中国国家地理科学考察部召集队员去往成昆铁路沿线进行人文历史探访。 将用乘坐慢火车与山地徒步并行的方式,走访成昆铁路四川段,欣赏、学习沿线的地质奇观。

从金口河大峡谷到凉山深处的越西县乃托镇,跟随专家老师 寻找最佳视角行摄成昆铁路“一线天”桥关村坝车站,以及有着“越西三宝”之称的 乃托展线老东风火车,以及 铁马特大桥等成昆铁路著名工程。

乘坐5633/5634次,5619/5620次这两趟成昆铁路最具 标志性的小慢车,打开车窗,与大自然直接接触。用手中的相机记录宏伟的桥梁、隧道、展线……和机车、水牌、老乡身边的动物乘客,体验车厢内的人间百态。

从成都至攀枝花,我们将在行进间感受气候的神奇变化, 从气候到物产,认识一个不一样的风物四川。

行程中,我们也将参观成昆铁路铁道兵纪念馆、攀枝花三线建设博物馆,共同梳理 成昆铁路建设资料,回顾成昆铁路建设以及那段轰轰烈烈的大西南建设岁月,致敬为祖国交通事业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

行程介绍

D1-5月20日 周五

成都集合,晚间行前说明会+欢迎晚宴

D2-5月21日 周六

成都-金口河大峡谷-行摄成昆铁路一线天桥、关村坝车站-参观铁道兵博物馆-汉源

D3-5月22日 周日

汉源-越西-行摄成昆铁路铁马特大桥、乃托展线-越西站乘坐5619次小慢车至普雄

D4-5月23日 周一

普雄-乘坐5633次小慢车-西昌-邛海湿地

D5-5月24日 周二

西昌-拉鲊古渡-花棚子-攀枝花三线建设博物馆-攀枝花

D6-5月25日 周三

攀枝花解散

活动详情

·

活动时间:

2022年5月20-25日(6天)

·

活动地点:

成都、乐山、西昌、攀枝花

·

活动费用:

9800元/人

(中国国家地理科学考察会员享9.8折)

·

支付方式:

2022年5月9日前支付定金1000元/人;

2022年5月10日支付尾款。

费用说明

·

费用包含:

食宿、门票、保险、活动内交通、讲解、领队等相关费用

·

费用不含:

往返活动地的大交通费用

不可预见和个人因素所产生的费用

报名方式

·

微信报名:

点击下方“ 微信小程序”,填写提交个人信息,我们会在接到信息后及时与您电话联系,引导您完成报名。

·

咨询电话:

中国国家地理科学考察部

(工作日9:30-18:00)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行走 | 记录 | 新知

-END-

文字编辑 | 周梓溢

微信编辑 | 代竹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