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清华原创丨厦门游记(二)

2023-10-25   真言贞语

原标题:石清华原创丨厦门游记(二)

厦门游记(二)

文/石清华

“各位游客朋友,起床啦。”导游在走廊的叫喊声几乎和闹钟同时响起。立马起床,稍做准备,与白云交换复查无误,准时早餐。

七点钟上旅游车,虽然沿途皆有城镇、山水、村庄可观赏,并且与家乡有不一样的感觉,但两个多小时仍然有些漫长。九点半钟,到漳州市南靖县田中赋土楼群。

近观土楼群,有彼此靠近的六栋土楼,矮的二层,高的三层。与中央电视台介绍的福建土楼相比,没那么大、没那么完整,但大致的特点是相似的。买票进入,从实物推测,土楼群的很多建筑都是近三十年修复、仿建的。来到外观三层的土楼前,只有外观的黄土外墙可能是三至五百年前的原始建筑。进入土楼后,才知外墙厚厚的黄土墙内,全是由当地上好的杉木纵横连接在粗大的圆木立柱上,各层楼的地面用宽大的厚木板筑成。从一层楼至五层楼,各家独立又彼此连通。细看第一层的外墙,厚度在二米左右,一楼的厨房烟孔倾斜向上,在陡峭的外墙三米以上冒出炊烟,加上许多瞭望点,在当时的条件下,外敌想侵犯、攻入几乎是不可能的。可见当时的设计建造者考虑缜密,体现了人们以防御为主、与人为善的观念。

进入土楼内,一楼供祖先的大厅正中,有现代的成功人士田中赋对历史的概括:“中原萧氏南迁书洋,相国后裔一脉相隆昌。崇文教以承诗礼,人振族望。重耕读而兴家业,凤翥龙翔,善哉。宗凤深坵,祠祖德名乡。潭角土楼萧氏厝朝旧地,田中屹立。岭南元代古房,夏消暑气,冬抗寒霜。防倭寇之炮弹,御匪患之刀枪。斑驳陆离兮,历尽沧桑。土楼新葺,声震闽乡。雄奇秀美,富丽堂皇。众水萦洄,筑基龙角上位,群仙朝拜。开阁狮山雄岗济刚,柔和阴阳。通地理,应天罡,美哉。楼广庭深浩兮,鳞次栉比。来龙结穴兮,飞凤朝阳。卵石铺道兮,绿荫成凉。赞曰:地脉兴隆,远浩列祖。潭楼露人文鼎盛,再振名臣萧氏风。”(原牌匾中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作者依据自己的理解加上了标点符号。)末尾写上公元2019年,田中赋题书。由此推测,该文简述该土楼的居民们是萧氏一族,可能是萧何的后代南迁至此的兴隆历史。我有些疑惑地问导游,他应比我知道得多。问他为何萧氏如此兴隆,却由田氏书写,命名田中赋土楼?他告知:田中赋是当时村里的名人。他将全村人带出去做生意,且都赚了很多钱,村民们因此感激他,故将其当作了现代的圣人。始知“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没错。

看听之后,有了自己的猜想。当了四十多年的教师,深信环境决定论。以萧氏土楼为代表的闽东南的土楼群,很好地诠释了当时居民“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思想。这种思想是不是有些保守呢?既然别人打我,我为什么总是防守,不去进攻呢?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呀。仔细想了想,土楼主人也许只想凭自己的劳动过上安稳的生活,从不想夺占他人的劳动果实。而某种观念的形成,是艰难而漫长的。中华文明起源于农耕文明的中原大地,长久的生活使他们确立了自保的观念,即“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思想,一旦有人犯我,决不轻饶,因而形成了华夏民族勤劳、坚韧的特点。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有些时间,有时是很长时间的非华夏民族的统治,统治者没能驯化被统治者,反倒被同化了。由此有了个人的看法:环境决定论者受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影响,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又成了这一观点强有力的论据。

十一点钟到田家酒店午餐前,在一楼有将餐厅改设成卖南靖名茶金线莲的多个销售点。每一个销售点都有一名穿红色套装的年轻美女当推销员。不用说,对男士们和大多女士们来说,已不可拒绝。可见现代人们的营销理念已不是从前的高高在上,而是抓住消费者的心理,对症下药,大概是屡试不爽吧。年轻漂亮的推销员远比自己老婆温和、热情。不断地把烹好的不同茶叶的茶水递到你面前,味道也不错,即使你想拒绝也可能难为情吧。我想了想网购的茶叶,味道、价格一比,买她们的也亏不了多少。本人有个看法:旅游区的不论什么东西,都比旅游区外贵得多。实物比较后,买吧,亏也不大。出门在外,总得为社会作点贡献才行。

午餐时,饭菜比想象的要好得多。八菜一汤,可算价廉物美,不错。

下午两点五十分钟,到集美学村,观看厦门岛北岸的集美小学、集美中学。从外观上看,高耸、阔大的校园建筑中西结合。如集美中学,欧式主楼是西方文化的体现,副楼是东方文化的展示。这体现了陈嘉庚先生主张中西融合而不是对抗的思想,比一般中国公民的理念至少领先了八十年。一心想去陈嘉庚公园看看,花不少时间,找到疫情期间的“非法”入口处——从海边沙滩可翻越进入时,离归队的时间只有七分钟了,不得不一步三回头地离去。

下午四点钟,去看厦门大学校门。门字非常规的艺术体表现了学子对老师的顶礼膜拜,学字的无宝盖头,昭示着学无止境。这些,把几千年中华文化的谦虚、好学、温文尔雅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因疫情不能步入名校而让许多游者平添几分遗憾。

从厦门大学出来直奔南普陀寺。我自诩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不信仰任何宗教,但并不反对其他的哲学观点。由独神论的观点看,仅此,就不是一个完全的马克思主义者,但绝不是佛教的敌人。怀着崇敬的心情观看已开放的部分,觉得其博大深厚,不可知其源,只可仰观,我人生中的无知感似乎愈演愈烈。

五点钟在出口处等车回旅社,与几位旧的、新的朋友推杯换盏,为今日的游玩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2020年11月8日)

【作者简介】石清华(男),退休教师。出身卑微,有幸长成,但岁月蹉跎,一事无成,只好勤奋干事,踏实做人。胸无大志,交游平民,酸甜苦辣,离合悲欢,渗透于心。然盼其觉醒,努力上进。替己谋福利,为国尽忠诚。畅叙平民事,共享人间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