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不八年,鸡无六载”啥意思?有条狗给主人戴绿帽,还将他咬死

2022-03-14   千彦水

原标题:“犬不八年,鸡无六载”啥意思?有条狗给主人戴绿帽,还将他咬死

引言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中华文明进入农耕社会后,饲养牲畜成为一门重要的产业,毕竟打猎所需已经远远满足不了人们对肉食的需求了。随着时代的进步,一些小动物也被人养成了宠物,几乎能得到与人同等的待遇。其中狗更是兼具看家护院的职能,家里养狗能让主人安心不少,因此狗几乎成了人的好伙伴,是与人类最亲密的动物之一。

01

古时候有一种说法是“犬不八年,鸡无六载”,那么这句话是啥意思呢?养过狗的人自然知道狗的寿命通常是不止8年的,这句话说的“八年”其实也不是指寿命,而是说养狗不能超过8年、养鸡不能超过6年。这其中有什么说法呢?原来,古人是认为如果动物在主人家中养久了,会因为长时间与人的亲密接触,耳濡目染之下可能会成为精怪,为家里招致祸患。当然新中国成立后不许成“精”,所以这个隐忧也就不存在了。

养狗的老人

《聊斋志异》中的故事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听过一些,这本志怪小说也是中国古代最知名的小说之一了。当然这种志怪小说还有很多,著名的有《博物志》、《幽冥录》、《拾遗记》等,几乎历朝历代都有,毕竟在民间鬼怪传说从未断绝过,于是专门有作家收集这些故事编写成书。相传蒲松龄就曾在村口开茶铺,他有一个规矩,如果茶客能讲一个自己没听过的奇闻异事,那就可以免掉茶钱,蒲松龄就用这种方法来搜集故事,最后编成《聊斋志异》。

农村家养鸡照片

今天我们看《聊斋志异》,明白里面的故事绝大多数都是虚构或者被夸大其词,不过蒲松龄在编书时目的不止有记录故事,还用故事来讽刺时局,颇有《诗经》之风。“犬不八年,鸡无六载”这个的观点就来自于这些志怪故事中。

02

大家知道,动物养久了是能通人性的。动物智商和情商有高低之分,比如猪就是人饲养的智商最高的动物,但是不讨人喜欢,除了本身特征和习性外,也与其情商有关。狗的智商虽然不如猪,但是看起来却比猪更通人性,这不得不说也是自然的神奇之处。我们常说鱼只有7秒钟的记忆,而狗就比较厉害了,“狗记千,猫记万,小鸡只记二里半。”所以我们常常听说丢失的狗能自己找回主人家,就跟狗的记忆力以及嗅觉有关系。

家养狗照片

古时候的人毕竟没有今天那么多见识,很多东西没法用科学来解释,于是玄学大行其道。比如说你脑后有反骨,可能就是想恶心你一把,你还真没办法辩解;比如说女人嘴角有痣是克夫的标志,没有手术整容的年代这些女人就只能哭了。对人如此,对动物养久了通人性的说法同样如此。比如《三国演义》中的名驹的卢,蒯越说:“眼下有泪槽,额边生白点,名为‘的卢’,骑则妨主。”真就是欺负马不会说话呗!

家养狗照片

03

《聊斋志异》中有两个与狗相关的故事,其中一标题叫《义犬》。故事中,一个人的父亲因为犯了罪而被捕入狱,在狱中得了重病即将丧命,这个人就赶紧筹钱去狱中打通关节,想要关照父亲。这个人骑着一头骡子出发了,家里的大黑狗紧紧跟在骡子后面,主人不停呵斥狗回家,主人甚至还拿出了鞭子对狗又打又骂,狗终于恋恋不舍得离开了。当主人走到官府时,才发现自己带的钱丢了,于是又赶紧沿路寻找,结果却在路上找到了自家大黑狗的尸体,而他丢的钱也被大黑狗紧紧护在身下。这未必不是大黑狗养久了与主人有个感情,通人性的体现。

古代夫妻画像

其二标题叫《犬奸》。讲的是青州有一户姓贾的人家,家里有一条养了很多年的大白狗。贾家男主人常年奔波在外,妻子一个人在家中非常孤独,于是不知不觉间就跟大白狗有了关系,就这样这条狗给男主人戴了绿帽。这件事一直瞒着男主人,直到有一天他回家里和妻子在床上睡觉,没想到大白狗突然就窜上了床,直接咬死了男主人。之后女人和狗都被官差抓了起来,不但游街示众,还当众表演,最后双双被凌迟处死。由此看来,未必不是这条狗因为养久了通人性,因此还懂得吃醋所以将男主人咬死了。

结语

说实话这两个故事的真假不好评判,毕竟有些东西又不是如今才出现的。但是如果把责任归结到狗的头上,就实在有些不可理喻了。总之,养宠物就得自己负责,如果造成什么后果也必须一力承担,这应该是基本的觉悟。

参考资料:

《三字经》《聊斋志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