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炒鞋”轻松过万,专家:警惕击鼓传花被割韭菜

2019-09-17   名城苏州

过去的几年,干什么最赚钱?很多人都会说是炒房。可对年轻人来说,他们的答案可能是“炒鞋”——

在炒鞋圈,曾经流传着这样故事:李宁和NBA巨星韦德签约,发售了一款售价1000元的球鞋,几个月后,在二手市场拍出了40000元的高价,涨了40倍!

大学生炒鞋月入近万,吃喝不愁

在市区一家企业上班的小王,是一个铁杆的Sneakerhead(球鞋爱好者),“高中时三个月换一双,一两百块的也不心疼。大学开始收藏上千块的潮鞋,现如今家里几十双鞋子摆满鞋柜”,他说,阿迪耐磨,耐克好看,无论是打球、平时休闲穿,还是收藏,各有各的款式。

(小王的部分潮鞋)

不过,小王笑着说,自己在这个圈子里还算是“初级玩家”,只是个人爱好,与那些炒鞋客来说,是小巫见大巫,他们有些人简直是“职业玩家”,确实有很多靠买鞋卖鞋发了家致了富。

(年轻人中流行的潮鞋)

小王的大学同学小李,就是一位鞋圈内的 " 炒鞋人 "。去年初,他在线下第一次炒鞋,抽中了一双价值 1299 元的鞋,之后以 3000 余元的价格转手,从中赚了 2000 元。

虽然赚了不少钱,小李分享了炒鞋的门道,线下门店抽签采取先到先得的模式,如果排到后面就可能抽不到签,排队一天一夜是经常有的事。而线上的抽签也不例外,小李关注了几十个关于炒鞋的微信群,每天都要在各个微信群看消息,了解哪双鞋值得买入。

如今他生活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炒鞋上面,月入近万元,能自己赚生活费和学费。

小李分析了年轻人热衷于买鞋的原因:许多人是为了追随偶像、彰显个性。“当你穿上一双限量款潮鞋时,有强烈的优越感,看到大家投来羡慕的眼光,多花钱也愿意!”他说。

(鞋网站制作的球鞋指数)

业内人士:庄家批量全扫直线拉涨停

自今年8月,很多自媒体开始宣扬球鞋的创富神话,“一双最少赚2000元!白黑红AJ1两年涨到7万,有人24岁开上奔驰月入百万!

炒鞋果真能发家致富,月入百万?

苏州一位潮鞋自媒体从业人员范先生认为,经过几年发展,现在的球鞋市场形势复杂,波诡云谲,作为从业多年的他,自己也很难对未来涨跌做出判断。对那些球鞋爱好者,他建议如果是业余爱好,不妨买一两双收藏,但要是通过炒鞋发财,尽早退场,因为比起庄家,这些小散实在是太弱了。

利益滚滚的地方从来都是江湖汹涌,范先生介绍了炒鞋庄家的套路:

持有大量资金的庄家,瞅准某款限量鞋的某些畅销配色、鞋码疯狂扫货。曾有媒体报道,去年一款AJ联名鞋在昆明发售。一个东北炒家打飞的以每人200元临时招了50人排队抢鞋。昆明市场总共投放AJ26双,被这个炒家“吃”下21双。

通过了发售环节之后,庄家因为资金雄厚,经常直接加价30%以上敞开收购。最粗暴的就是“批量全扫,直线拉涨停”,全部都买下来,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拉高价格,再出货,赚取一大笔钱。

专家:鞋穿不炒,监管部门主动干预遏制炒作

只有在潮水退去时,你才会知道谁在裸泳。

据一家二手球鞋交易平台对去年全球2639款限量版球鞋统计,有1106款球鞋价格在下跌,占比41.9%;760款涨价幅度超过20%,占比28.8%;有483款鞋涨幅超过50%,占比18%;涨幅超过10倍的为11款,占比只有0.4%。

市场上最热的椰子350首次在国内发售,原价1899元,在外面立刻就能卖到12000到15000元人民币。此后,这双鞋慢慢下跌到了六七千元。多次发售之后,这双鞋最低的价格2000元出头,现在维持在3000元左右的水平。

苏州大学经济学者沈健认为,部分球鞋因限量鞋具有稀缺性,存在部分溢价是符合市场规律的。但如果把它当作投机工具,无异于一场无法预测输赢的赌博游戏。说穿了, “炒鞋”也是“击鼓传花”游戏,当泡沫破灭时,套牢的将是那些“最后的接棒者”。

沈健说,与“房住不炒”的道理一样,鞋子原本也属于“鞋穿不炒”的范畴,他建议相关监管部门应当主动干预,及时遏制这种炒作。

名城苏州网 记者 熊曙光 图文报道。

(责编:熊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