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传奇”他是明朝官僚中的聪明人,虽遭解职,却很安逸

2019-10-26   内刊主编

今天说的这位,又是一名赋性颖慧却大器晚成的神童,叫名赵文耀(1504~1575),字网夫,号凤里,是明朝嘉靖年间的进士,籍贯是凤栖里(今河洛镇赵家疃人)。

赵文耀出身名门,他父亲赵松,是嘉靖年初年的拔贡,任职永年县教谕。很明显,也是书香门第。

有资料载:“赵文燿生于县学宫,赋性颖慧,7岁即读书,10岁能做文,13岁能赋诗,19岁中秀才,25岁中举人,为亚元。其为人倜傥磊落,意气豪迈,行不诡俗,有大丈夫气概。”

这可是令人仰慕的小鲜肉啊。

为国尽忠,极尽劳瘁

1541年(嘉靖二十年),赵文燿37岁中了进士。那个时代,读书的目的很简单:做官。

最初,赵文燿任户部主事。“在天津督饷,威严廉正。”

后来又升任户部员外郎、郎中,主司国库出纳。国字号的官。

在这个位置上,赵文耀“处事安稳无私”,必然受到上级赏识。不久后,被外放为山西按察司佥事,分巡上谷口。上谷口地近边关,频频发生战事,经常有大批逃难百姓聚集到城下。

赵文耀看不下去了,他“怜惜民命,冒险纳民入城。”,接难民入城安置,确实有很大风险,可赵文耀顾不上这么多了,只能做出这样的选择。

获救的百姓对赵文耀感恩戴德,为他修建了生祠。

有一次,赵文燿带兵民出城建烽火台和屯兵工事,忽见不远处尘土飞扬,嘶喊声不绝,有一彪人马奔袭而来。原来,是敌军来袭。

赵文耀不慌不乱,镇定自若地指挥迎战,成功击退了来敌。此举获得了朝廷的嘉奖,不久,他就升任了山西布政司右参议,接着又升任陕西按察司副使,关隘,可谓官运亨通,连升三级。

在新职上,赵文耀“为国尽忠,极尽劳瘁。”

奉养老母,开馆讲课

1550年(嘉靖二十九年),赵文燿因“老母年高,乞假奉养。”——请假回家尽孝去了。

回了老家以后,赵文耀武“亲书春联以抒怀”,曰:

“大地春回见天恩苏万物,慈颜年迈忍将日养公。”

此后,他一门心思奉养老母亲,“诸事尽心。”还不忘帮助亲友、接济邻里,乐善好施,不遗余力。并开馆讲课,分经校艺,培育后学,那十年里,城里凡是登科的弟子,大多是他的学生。

触忤上官,解职归乡

1559年(嘉靖三十八年),赵文燿的母亲病故。他服孝三年后再度赴京。这次他的官位又有了变动——任陕西副使,驻守潼关要塞。

这个时候赵文燿已经年过五十了,但他依然“直气劲节,意气风发”,跟二十年前一样。

赵文耀最喜喜欢做的事就是“研讨用兵筹边之策”,且“多有不凡见解。”曾经多次上奏朝廷,要求与边疆少数民族间发展边货贸易,互通有无,也可减少和防止外族觊觎中原,入侵掳掠。

孰料,天有不测风云,官场高深莫估——赵文燿竟然以“触忤上官”之名被解职。由此看来,有才也不能常“显摆啊”。

不得已,赵文耀二次回归故里。

不慕奢华,问道求真

这次他可能是想开了、看透了,开始“卜筑名园,啸傲山水,饮酒赋诗,优游林下。”大力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并联合数十人成立了忘机社,“无论贵贱,不慕奢华,只问道求真。”共登君子之堂,编著有诗文集《凤里小稿》,珍藏家中未予印行。

1575年(万历三年),赵文耀病逝,终年72岁。

赵文耀在乡居期间,“令望岳岳”——威望与号召力是很强的。他组织族人增修了凤栖里墓园的墓碑、墓表、翁仲、石羊、石马和院墙等,栽种了树木,修建了飨堂,添置了大量祭田,并制定了详细的房社条约、祭祀规制、祭文格式,又在城内先后修建了亚魁坊、恩荣坊、儒林坊三座石制牌坊,令莱阳赵氏家族许多事务都焕然一新。

莱阳有名的牌坊之一——儒林坊,并不是赵氏家族的牌坊,而是莱阳城内文庙前的门坊之一,是一座明代中期建造的大理石三门牌坊。上书“儒林”和“储育英贤”双匾,有“明山西副使赵文燿立”的署名,位置在大寺街南部东侧,这座牌坊早已不在了。

进入儒林坊便是文庙前广场的东西石道,是文庙的入口,儒林村由此坊而得名,成为城内区划“杏坛坊”的地标。

赵文耀是莱阳天水赵氏大族历史上承前启后的栋梁人物。金代有赵植、赵格兄弟双进士,直到明中期赵文耀中进士后,莱阳赵氏又恢复了荣耀,并进入辉煌时期。

后继有人

赵文燿有两个儿子也很有出息:长子赵坰是明隆庆年间拔贡,先后做过直隶沙河、怀柔、密云等县知县、霸州知州、南直隶淮安府同知,两淮河运副使、两淮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诰授大中大夫,一生仕途通达,地位显赫,民国《莱阳县志》乡宦志有小传,墓在梁好泊村。

次子赵址是万历年间的拔贡,任过河南荥阳知县、浙江富阳知县,敕授文林郎。

赵文耀以子赵坰贵诰赠大中大夫、两淮盐运使、兵部尚书。

赵址之子赵以铨、赵以钜均是崇祯年间的贡生。

赵以铨之子赵涛、赵汪均为崇祯年间的举人,遗憾的是,都牺牲在“癸未邑难”事件。

在民国《莱阳县志》中,载有明代名士王崇古(蒲州人,宋琬好友)为赵文耀撰写的墓志铭:

“乾坤有正气,海岳毓精英。笃生伟文夫,甲第驰令名。宦程历中外,雅操励公忠。英标负壮猷,持节莅边庭。表饵思和戎,时几叹未逢。嗟予谊同袍,契合矢协恭。公归卧东海,忘机效海翁。予久竿边图,格虏熄边烽。报主追前修,久要慰平生。颂言墨尤新,清梦断两楹。椿棒摧蔼余芳,风去留遐声。马鬣郁崇岗,千载勒芳铭。”

古人写墓志铭,虽有谀墓之嫌,但对赵文耀的褒扬,并不为过。

(作者:赵松枝 唐风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