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屏、瀑布屏,柔性OLED时代将至?

2019-07-30   汇通研究所

7月26日,三星官网宣布,三星Galaxy Fold折叠屏手机将于9月发布;7月30日,Oppo瀑布屏新技术问世。

折叠屏、瀑布屏让人傻傻分不清楚,其实两者都是使用OLED显示技术的屏幕,那么OLED显示技术一夜之间为何如此受欢迎?未来将是OLED屏的时代吗?

图:OPPO瀑布屏

图片来源:公开资料

OLED是什么显示屏?

OLED是指有机发光二极管,其结构简单,就像一个三明治,上下分别是阴极和阳极,中间夹有一层非常薄的有机材料,当有电流通过时,这些有机材料就会发光,具有自发光特性,无需背光灯。

图片来源:广发证券

按照材质,OLED可以分为刚性屏和柔性屏。刚性屏主要使用玻璃基板、玻璃封装;而柔性屏则是用聚酰亚胺(PI)替代玻璃基板;用薄膜封装(TFE)替代玻璃封装。可以说,柔性屏是用塑料代替了玻璃,更易弯曲。

按照驱动方式,OLED又可以分为主动式OLED(AMOLED)与被动式OLED(PMOLED)。

PMOLED由于是被动的,屏幕将一直保持发亮的状态,造成"烧屏"(即指长时间静止页面会在屏幕上留下痕迹的现象),而AMOLED则能主动控制,让屏幕亮或者不亮,因此AMOLED屏更省电,市面上的OLED屏幕手机,基本都采用AMOLED技术。

相比LCD屏,OLED屏更轻薄、更快响应速度、更高的发光效率、更低功耗、适用温度范围也更大,而且具有较高的技术成熟度,且制造工艺较为简单,尤其是柔性屏更易弯曲的特性受到产业界的关注。

OLED-万物显示的基础

我们所使用的智能手机一直在升级,各个模块,各个元器件、芯片等都在不断升级,而屏幕作为智能手机的"脸面"也在不断的升级,升级趋势就是全屏化。

根据群智咨询数据,2017年全面屏的渗透率仅有9%,2018年这个数据已攀升至64%,按照这个速度,一两年内市场上有边框的手机将消失,除了一些老爷机,剩下的可能都将是全面屏手机。

从去边框到"去刘海"再到全面屏,屏幕越来越大,边框则越来越被"边缘化"。按照业界的升级路径推演,未来手机显示屏的可视面积占屏幕面积比将越来越大,从70%(有刘海)到100%(全面屏),未来有可能到200%(卷曲屏)。同卷曲屏相比,目前的全面屏手机和折叠屏手机只能算作一种过渡。

图片来源:三星官网

曲面屏带来的不仅仅是外表上的变化,还有内在的变化,以前装在边框上的摄像头、home键、听筒、话筒等,在全面屏上纷纷被屏下摄像头、屏下指纹和全面发声技术等代替,带动了手机的全面升级,也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便利。

而这一切都是柔性OLED这一特殊显示技术带来的,OLED的应用推动了手机的技术升级,未来将越来越成为主流。这个趋势不可扭转,除非有更好的新型显示技术出现。

全球显示领域权威机构Display Supply Chain Consultants(DSCC)预测,在智能手机市场,到2020年,柔性AMOLED屏将超过3.5亿片,渗透率将达到21%;到2022年,柔性AMOLED屏、刚性AMOLED屏的渗透率将分别达到30%、20%,总渗透率将超过50%。而折叠屏手机受制于产能和价格等因素,有望于2022年达到4%的渗透率。

除了手机,OLED未来还能运用到家电、汽车等一切需要显示的产品上,实现万物显示,从而在物联网中占据一席之地,更加确定了OLED的地位。

图片来源:公开资料

目前,面板龙头企业三星、LG和京东方等纷纷由LCD转向OLED制造,其中三星已经关闭高世代LCD的生产线,专注于OLED生产,OLED在手机市场成为主流显示屏技术的趋势已定。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StonePartners数据,到2020年,苹果柔性屏手机的渗透率将从33%大幅提升至65%;三星则将从19%提升至24%;华为将从11%增长至18%,此外,小米、OPPO、vivo等手机品牌也将持续增加柔性手机出货量。这些都将带来柔性OLED屏的增量需求。

目前影响OLED需求的主要是价格。无论是小尺寸还是大尺寸柔性屏,价格都是硬屏和LCD屏价格的3-4倍左右,其中小尺寸柔性屏的价格超过60美金,对于一部手机而言这个成本还是过高。

未来随着产业成熟度提高,OLED成本可以做到比同尺寸LCD低。据外媒最新报道,德国目前开发出了一种单层OLED原型,相对于现在"三明治"结构的OLED,单层OLED的制造成本有望大大降低。这将推动OLED的快速大面积推广。

国内代表性企业

OLED 行业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的设备制造、材料制造(包括基板、有机发光材料、电极和封合胶等)、组装元件(包括驱动 IC、电路板以及被动元件);中游是 OLED 面板制造;下游则是 OLED 的各种应用终端,包括手机电视等显示领域。

图:OLED 行业产业链

图片来源:公开资料

在整个产业链中,有机发光材料最为核心,技术门槛也最高,主要包括OLED荧光材料、小分子磷光OLED染料和超敏荧光材料等技术,这些技术和产品基本为国外厂商所垄断。

国内企业则主要从事OLED 中间体和单体生产,为国外OLED 终端材料厂商供货,主要生产企业包括万润股份、奥来德、江西冠能等。

中游面板生产则是韩国企业主导,三星、LGD两者市场份额总计为88.5%,中国企业的市场份额在11.5%左右。三星以中小尺寸的OLED产线为主,而LGD则以中大尺寸的OLED产线为主。目前三星的OLED产线包括1条4.5代线,1条5.5代线,2条6代线。

国内面板代表性企业包括京东方、深天马、维信诺、和辉光电(中国大陆企业),以及友达光电(中国台湾企业,主要是刚性OLED产线)。

目前以京东方产能最大,6代柔性屏产线已达到 4 条(包括已投产和规划中),设计月产能总计达到192K(48k*4条),有望与三星并肩。

2018年京东方柔性屏已为华为Mate20Pro旗舰机供货,2019年随着柔性显示市场需求加速以及公司产能爬坡,柔性屏出货量有望迎来快速增长。

京东方意欲替代三星为苹果供货,目前两条柔性屏生产线B11、B12是为苹果公司准备的,今年有望试产。与三星相比,京东方柔性屏的良率还不够理想,柔性屏产能也不够满足苹果的需求。因此,短时间内难以切入到苹果产业链。

除了京东方,维信诺和深天马等国内企业均在加大产能投入。据群智咨询估计,2019年国内OLED面板供应约占全球的10%,预计到2022年这一数字将提高到30%左右。

深天马柔性OLED产线也于今年投产,预计2019年产能为柔性268千平方米、硬屏263千平方米、通用999千平方米。

目前,国内企业的优势主要是产能,而在良率以及专利等方面同三星等韩国企业还有差距。只有良率和产能同步提高,才能实现快速增长,而这需要时间。

免责声明:文中的信息均来源自市场公开消息,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投资者需自行承担据此操作可能导致的风险。交易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