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家的孩子”,这是一个让无数孩子悲愤欲绝,让无数家长趋之若鹜的话题。虽然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读书却又是很多人最好走的路。然而在这条路上,我们总是能够看到“别人家的孩子”,甚至被深深地被这些“别人家的孩子”影响。
有这样一位女孩,她因全奖考入哈佛大学成为了风靡一时的人物,她离开时曾说学成归来。然而多年后,她却选择了远嫁国外。虽然她已出国多年,但是一本关于她的书籍,至今还被一些家长奉为宝典。这位看似有些传奇的女孩,就是20年前的爆款人物刘亦婷。
如果光说刘亦婷的名字,或许已被一些人忘记。然而如果在她的名字前面再加上哈佛女孩,必然会勾起很多人的回忆。因为《哈佛女孩刘亦婷》曾被当时的学校以及老师,甚至家长所膜拜。而膜拜下的学生,现如今都已为人父母,正培养自己的孩子。
在上世纪90年代,随着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在我国掀起了一场“留学热”。然而要进入外国的名校,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过就在这个时候,她以全额奖学金特招录取的方式进入了世界顶级名校哈佛大学。因此,她的名字就成为了那个时代留学的符号。
刘亦婷,是成都外国语学校1996级的学生,在1999年的时候被哈佛大学录取,并获得全额奖学金,瞬间引发了全国的关注和热议。考入哈佛大学已让人羡慕,而她之后的事更是让人意想不到。
在刘亦婷考入哈佛后,她的母亲以她为原型写了一本书名叫《哈佛女孩刘亦婷》。书中记录了刘亦婷从小的习惯和教育方式,同时由于时代的特殊性,《哈佛女孩刘亦婷》一经出版,便引发了抢购。这本书在当时有多火呢?这本书不仅创下了近200万册的销售记录,而且在当时不管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将其视为育儿宝典,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刘亦婷一样,考入哈佛大学。
在出国之前,备受追捧的刘亦婷曾接受过新闻媒体的采访。在采访中刘亦婷表示“等我学成,一定服务祖国。”在哈佛大学刘亦婷学习的是应用数学与经济专业,并在这里顺利地完成了学业。尽管远在国外,但那时的刘亦婷在国内还是颇具名气。就在人们等待她归来时,她却选择了留在国外。在国外刘亦婷做过三段短期的实习,分别是在波士顿咨询、百事可乐和一家对冲基金公司。随后自己出来打拼,不过由于种种原因,她并没有在国外打出一片天地。好在此时的她与她的哈佛校友斯科特·桑布鲁相恋,并牵手在一起。因此,刘亦婷也顺利拿到了美国绿卡,从此定居美国,加入了美国国籍。
刘亦婷这个名字风靡的时代已经远去,然而受她影响的人,现在都已为人父母。子女的教育,向来是家庭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因而,也就有不少家长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向别人家的孩子学习。在父母的眼中,别人家的孩子永远都是自己家的孩子学习的榜样。
向别人学习是一件好事,但是在子女的教育上还是依样画葫芦的学习却不是一件好事。就拿《哈佛女孩刘亦婷》这本书来说,书中仔细规划了刘亦婷的成长时刻表:多大要学会爬、多大要学会走路、多大要会说话、多大要会几位数的算术……什么都规划了,有用吗?什么都规划好了并没有什么用。不仅没有用,而且还会让自己的孩子失去创新能力,就只知道按部就班。因此,在子女的教育上,别人家的孩子就是别人家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即使是有不足,也要看到优点,而不是只让他们向别人学习。通过向别人学习取得的进步,远没有自我努力的进步大。
如今再看刘亦婷,其实她并没有当时媒体鼓吹的那样厉害。当时刘亦婷选择了11所大学,最终发出通知书的却只有4所大学。而在她被哈佛录取这件事上,有着决定性作用的并不是她自己,而是她的推荐人拉瑞。因此,我们与其让孩子向别人家的孩子学习,还不如为自己的孩子多创造一些机会,多创造一些幸运。
《哈佛女孩刘亦婷》中曾经提及,刘亦婷对祖国当时的贫穷落后痛心不已,并表示愿意将一生都奉献给祖国的经济建设,然而最终的刘亦婷却留在了国外。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选择,任何一种选择都应得到尊重。不过,现在再回想这本教育界的心灵鸡汤,多少还是有一些讽刺。不是考入清华、北大或者留学哈佛才是人才,真正的人才是能在实际的工作中作出应有的贡献,并且能有责任和担当。对子女的教育,不能只追求成绩,而是要追求成才并且还能够有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