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黄马褂的清军外籍将领、站在镜子前拍照的年轻女子、身高超过2米的农村巨人……小编搜集整理了一组老照片,为大家展示晚清难得一见的人物和社会图景。
江南水师学堂的教职工。
1890年,两江总督曾国荃在南京创办江南水师学堂,分驾驶、管轮两科(后来增设鱼雷科),旨在培养海军技术人才。学堂设总办一人;提调、监督、文案等职员十余人;中外籍教师十余人;附属工厂工人及乐队、杂役等60余人。
江南水师学堂的学员。
江南水师学堂在校学员维持在120人的规模。按照规定,学员不仅不用交学费,还能每月收到津贴,食宿、衣靴、书籍、文具等均由学堂供给。家道中落的鲁迅、周作人兄弟都曾在此求学,原因就是不收学费、管吃管住。该校从成立到清朝灭亡,毕业了驾驶班七届107人、管轮班六届91人、鱼雷班五届13人,共计211人。
女子学校的学生。
晚清各类女子学校,不论官办还是私立,都有一条要求,那就是学生不得缠足,已缠足者要放足。但根据照片反映的实况来看(前排只有一人没缠足),这一规矩并没有得到严格执行。
站在镜子前拍照的女子。
这名年轻女子缠着“三寸金莲”,面容清秀,着装讲究。在镜子前拍照是照相馆的巧妙安排,这样能把人物360度的视角都展示出来。
天津早期白领。
这名男子在天津海关商标挂号分局上班,负责受理中外工商商标申请,为注册人发“印照” 。其办公桌干净、简单,仅有纸笔、算盘、文件。他属于雇员,不在吃皇粮的官僚体系之内,算得上早期的白领。
京城一景。
这张照片拍摄于1860年英法联军侵占北京期间,摄影师站在安定门城楼上向北拍摄,不远处很多人聚在一起看热闹。我们看看街景,道路坑坑洼洼,私搭乱建的房子挤占了半个街面,当年市容之差可见一斑。
“常胜军”将领戈登。
李鸿章担任江苏巡抚期间,为了平定太平天国,与英法等列强合作组织洋枪队。洋枪队先由美国人华尔指挥,他战死后,1863年初由英国人戈登接任。戈登帮助李鸿章收复了常熟、昆山、苏州等城市,先后被慈禧太后授予总兵、提督等官衔,并赏黄马褂。拍摄这张照片时,戈登就穿着黄马褂。
某地农村的巨人。
这位巨人身躯庞大,比右侧正常身高的男子高出三分之一。大家注意,他的右手边放着一根拐棍,可能异常的身高影响了他的站立,只有拄着拐棍才能稳稳地行走。
海口清军。
这张照片记录的是陈守备(Colonel Chen)和他的兵丁。清军驻扎海口的兵力只有一个水师营,200多人,设参将一员(正三品)、守备一员(正五品)、千总二员(正六品)。
万民伞与“妙手回春”牌匾。
万民伞是百姓赠送给地方官的,以颂扬他的德政。而“妙手回春”是送给医生的,称赞他医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愈。这两件物品送给同一个人,是何用意呢?想必这个官员精通医术,为当地很多百姓解除了病痛。帝制时代精通医术的官员并不少见,比如山西阳曲知县汪守正,曾为慈禧太后治病,后来被提拔为天津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