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侦工作,是公安工作的主业。在这个主业里,最关键的就是证据。凡是犯罪,必有现场,凡是现场,则必有痕迹,这些痕迹就是破案的关键所在。但是,如何才能在蛛丝马迹中辨别出有用信息进而锁定嫌疑人可不是一件易事。
幸好,我们警方有疑难案件痕迹鉴定的定海神针--崔道植专家,他可是凭借一个弹壳就能拨开迷雾确定追查方向、根据半枚指纹就能锁定证据、确定嫌疑人身份的传奇国宝级人物。从警64年来,处理过7000多件的鉴定工作,无一处差错。
1997年中国十大案件之首的“白宝山案”因案犯行为猖狂袭击军警、持枪杀人抢劫而轰动全国。当年北京、新疆两地均发生持枪杀人案件,但因现场证据太少,只有几枚散落的弹壳和弹头,所有人都一头雾水。这两地之间案件是否有所联系? 没有人知道。
公安部的领导把电话打到了崔道植的家中,问他是否有把握鉴定出相隔三千多公里的两地子弹是否出自同一支枪,崔道植只说了一句可以,就连夜匆匆从黑龙江赶到了乌鲁木齐。经过三天两夜的鉴定,可以确定这两地的弹壳都是出自同一支“八一式”步枪,这一关键性的进展为后续侦察工作确定了准确方向。很快,犯罪嫌疑人就被缉拿归案。那一年,崔道植63岁,仍奋斗中刑侦工作前线。
2002年,黑龙江的一个小县城,一对母子在家遇害身亡,而现场唯一的证据就是报纸上半枚带血的指印。当时,很多专家都认为指纹特征太少、不具备认证条件,嫌疑人抓了又放,足足五年也没有破案。世界上没有两枚完全相同的指纹,对于难以辨析的指纹来说,或许只有经验丰富的痕检专家才能找出端倪来,于是刑侦队队长请来了崔道植专家。
两天两夜经过上百份指纹的比对后,崔道植终于在一位嫌疑人的左手拇指上发现了七处与现场指印的特征点相符。但是他没有一锤定音,而是再次回到案发地点采集样本,打算进行二次比对。这一次,崔老发现共九处稳定的特征点,可以确定无疑了。然后,他又连夜做出了一份鉴定报告,上交给刑侦队长。在证据面前,罪犯只能认罪伏法。
从志愿军战士到刑事技术专家,无论是抗美援朝,还是在各种疑难案件中屡立奇功,崔道植老人一直在为人民服务的岗位上呕心沥血、兢兢业业。今年85岁的他依然奋战在前线,只要党的一个命令召唤,他必定随叫随到。这是他的信仰,也是他不悔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