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是一个璀璨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英雄,受到无数人的敬仰爱戴。你若是文人,可以去稷下学宫辩尽天下学子,封侯拜相指日可待;你若是平民,可以去投身军旅保家卫国,将军王侯人人可当。
强兵
那时候,诸侯为了争霸,有野心的统治者都会整备军队,想尽办法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方法通常有五种:
1、提升数量,不断扩大军团规模。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迅速拉起队伍,缺点是作战能力极不稳定,将领和士兵不太熟悉,集体作战指挥起来不太灵活。
2、升级装备。古代战场上每一种军械的出现都意味着士兵战斗力的提升,不论是防护用的甲胄,还是攻击用的弩戈,所以提升装备对于战争来说非常重要。
3、训练的方式。士兵要面对的,往往是生与死的考验,一名合格的战士绝不仅仅是会使用手中的武器,还要有强健的体魄、坚韧的性格、随机应变的能力。而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平时的锻炼来提升,只要用合理地方式去训练士兵,他们在战场上可以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4、士兵的战斗经验。战场是一个充满不确定因素的地方,它可以使人身败名裂,也可以让人一战成名,而失败者的结局只有死亡。古时候的军官在训练士兵时,便会注意穿插一批老兵在内,这可以让新兵从侧面了解到在战场上应该如何应对,提升士兵战斗力。
5、将领的指挥策略。指挥的艺术对于提升战斗力太明显了,长平之战赵括刚代替廉颇两个月不到,就导致战斗失败,结果四十多万赵军被坑杀。
战国诸强之间在此基础上又有了各自的特色,比如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打造的胡刀骑士、齐国稷下技击骑士、魏国武卒、秦国锐士。其中又以秦国锐士和魏武卒名声最盛,巧的是魏武卒的名声是以五万击溃五十万秦军出名,而秦军锐士也是以白起率领的十万大军全歼二十四万韩魏联军出名。
齐魏秦士兵对比
齐国技击骑兵
待遇:齐人隆技击,其技也,得一首者,则赐赎锱金。杀一个人,便可以得到四分之一两金。
锱是一种重量单位,按那时的标准,四锱为一两,也就是大概156钱,当时粮价大概45钱60斤。可以说这是非常丰厚的待遇了,毕竟当时10金就是中等资产家庭。
优点:激励士气、培养尚武风气,在旗鼓相当或者优势碾压时,这样的一群士兵个个都是身先士卒,一马当先的,适合国力强盛时用。
缺点:晋升机制不合理,单纯用金钱鼓励士兵的方式,会导致士兵对军队归属感不强,也会消磨士兵的激情。国力衰弱时,这样的士兵忠诚度是存在很大的问题的。
魏武卒
魏武卒是一支很特殊的军队,它特殊在三个方面:选拔标准、福利待遇、全由步军组成
选拔标准: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服矢五十个,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
穿着重甲,能够拉动720斤力的弓弩,带着50只弩箭,手持长戈,头戴头盔腰负剑,身上带着三天的粮食,半天能够行走百里路。
福利待遇:百亩土地、解除奴隶身份,免除武卒全户的徭役和田宅税,军功可以加官进爵,一人立功,功劳家人还可以享受一部分。重要的是,这些待遇是永久地!
优点:趋近于完美的福利制度,可以极大调动士卒的忠诚度和战斗力,严苛地选拔标准保证了战斗力。
缺点:一个人百亩,魏武卒5万人,就是500万亩,加上不用缴纳赋税,这笔开销太大了。而且通过考试就可以享受福利,战场上难免出现划水保命的。
大秦锐士
待遇:爵位世袭、军功继承、奴隶也可晋升侯爵,而这一切都可以通过军功获得。
优点:激发士兵血性,提高士兵战斗力,增强国民忠诚度、凝聚力。
缺点:造成滥杀的局面,加深被征服者对秦国的仇恨,提高征服难度。
魏武卒逐渐消失的五条理由
我认为魏武卒消失是一个持续地过程,伊阙之战后退出历史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五点:
1、成本。培养一个魏武卒的成本实在过高,原来的武士老去过后,福利不变,而新的武士也需要同样地福利。再加上要选拔出这样一个士兵的难度也是非常高的,但战场上可能一个敌方普通士兵砍中了就能造成死亡。
2、战损。魏国连年征战,魏武卒的战损比例太高,新旧魏武卒混杂在一起,就会导致配合不娴熟,士兵经验、战斗力不对等的问题。
3、将领。魏国国力衰弱后,本国所能吸引的人才质量大不如前,武将的水平相对于如日中天的秦国是远不如了。
4、敌人的强大。秦昭王时,秦国的威势已成,魏国一国自身又衰弱了,此消彼长,伊阙之战哪怕韩魏联军也败在了白起之手。
5、同盟间的勾心斗角。伊阙之战时,秦国居于弱势,韩魏两倍于秦的势力,却因为韩魏内部都想对方带头冲锋,被白起分割之后,一一击败,令人叹息。
当然,以上纯属个人浅见。
如果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喜欢的话可以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会为您带来有趣的分享。
参考资料《荀子》《史记》《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