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人嫌农村人邋遢小气,农村人嫌城里人摆谱能装。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现象,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喜欢走亲戚了。即便是过年,也喜欢球在家里,情愿宅着,也不愿和亲戚之间来往过多。
正月的时候,串门对于年轻人来说简直就是一种煎熬,一些亲缘关系靠着年货和父辈关系维持,显得有些“劳民伤财,虚情假意”。按照常理来说,亲戚和我们有着血缘关系,应该更加亲近才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奇怪的情况呢?
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是: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大都越来越反感亲戚?
原因一:无意义的社交活动
都说远亲不如近邻。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日益淡漠,亲戚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少,从而导致逢年过节亲戚相聚成为一种负担,去又没什么话说,不去又碍于亲戚关系不好意思。
由于见面不多、疏于沟通,使得年轻人大多与亲戚间交往不多,关系稍显生疏。亲戚间变成了熟悉的陌生人,如果不是因为血脉关系存在,互相之间的情感就无从谈起,更不要说加深感情。
原因二:饭桌上的疲于应付
在不多的见面时间里,来自长辈的各种问候,十分容易让年轻人感到窘迫和懊恼,而不是被关心的温暖,渐渐地产生抵触。比如学生,要面对亲戚关切的所学专业、是否恋爱、和他人所在大学的对比;在社会打拼的年轻人,要面对亲戚关切的是否有对象、工资是多少等等。
而亲戚之前的盲目攀比,也成为利益至上的一种表现形式,不同人的不同对待,使得许多年轻人对此非常不习惯,却又不得不忍耐下来,违心的笑脸相迎,最终导致他们对亲戚关系产生了厌恶的情绪。
原因三:价值观的明暗冲突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中,两代人的价值观产生激烈碰撞。年轻人接触的新鲜事物很多,让亲戚们很难接受。少数年轻人受自由观念的影响,存在丁克一族、同性恋、终身不婚不娶等现象,在上一辈亲戚口中,这就是心理有问题。
好大学成了将来一定有出息的敲门砖,而学习差注定了将来一事无成。创业、自由职业者、为了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放弃稳定工作的人,在亲戚们眼中全是“不务正业”、“没正事儿”。
原因四:道德上的教育缺失
说完客观因素,还要从主观找原因。现代社会没了以前礼义教育,早已不明白什么是忠、孝、礼、智、信,只重利益,每个人都只顾自己感受和好处。确实,上一辈人格外注重自己的形象和名声,而下一代人完全活在自己世界里,他们不会顾及别人或者大家。
所以现在国家规定小学生必须要学习国学,尤其是孝道、礼仪,通过学习经史子集,培养孩子敬畏之心、感恩之心。但是很遗憾,经过应试教育洗礼后,产生的大多是只知道学习而道德观念缺失的学生。看过一则新闻,一名211大学的学生,听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还若无其事的在自习室里做数学题......
年轻人和亲戚们之间的冲突,小了说是谈不到一块去,大了说是文明矛盾在这个社会的急剧变化。可以想象,一旦父母老去,这代的年轻人再不走动,那么城里的孩子将不能见到乡下的来客,乡里的孩子也很难找到血缘的纽带作为进城的理由。
岁月如梭,有着血缘关系的一群人,随着时代的发展,变成了彼此井水不犯河水的好几群人。
亲戚是个群体,有让人讨厌的,也有让人感到温暖的。无论如何,人们都不能舍弃亲戚之间这份难得的亲情,毕竟血浓于水,人多力量大。
—END—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7e-7eHABgx9BqZZIu8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