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忠魂!王剑岳少将中数枪,疾呼杀敌不绝,吕旃蒙、吴展共存亡

2023-12-14   彤陌红尘

原标题:黄埔忠魂!王剑岳少将中数枪,疾呼杀敌不绝,吕旃蒙、吴展共存亡

作者:史倌

一、拱卫潼关,王剑岳血洒灵宝毕家砦

为了策应日军第12军在平汉线的作战,日“华北方面军”令第1军派第69师团师团长三浦忠次郎率其第59旅团5个步兵大队及独立混成第3旅团3个大队于1944年5月9夜由山西垣曲南渡黄河,攻略豫西渑池,以阻止第11战区东援。

担任这一带河防的新8军暂29师及河北民军一部经不起日军攻击,稍战即退。日军于5月11日攻战了英豪、渑池,守军新8军军部亦稍一接触即行南撤。渑池为陇海路要塞,中国军队在此设立兵站,囤积了许多军需物资。日军在此获得了大批粮食、弹药,并切断了陇海路的交通,威胁潼关,洛阳守军也被孤立起来了。

第八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命令所辖第34集团军第57军第8师由陕出潼关,扼守豫西灵宝一线。

第34集团军总司令为李延年(黄埔1期生),第57军军长为刘安褀(黄埔3期生),第8师师长为吴俊,副师长为王剑岳。

王剑岳,原名师,从军任职后军政部因其名同部队建制单位相同易于混淆,嘱其更名为剑岳。他是湖南澧县人,1906年生。1925年冬,受广东国民革命浪潮的影响,辗转湘粤,考入黄埔军校第5期。在校期间,专心向学,对战术兵法造诣尤深。1927年秋,王剑岳以优异成绩毕业,分到第一军第22师胡宗南部见习。

在第22师,王剑岳充任该师工兵队见习。历3个月,升任该队少尉区队长。又过7个月,晋升中尉,随部参加对直鲁联军的作战。1928年秋,第22师缩编为第1师第2旅(旅长胡宗南),王剑岳以各项成绩优异于次年春升为该旅第4团9连上尉连长,先后随部参加对桂系、冯玉祥部、唐生智部的新军阀混战。

1930年,王剑岳随部参加中原大战,在归德之战中负伤。伤愈后,调任机枪3连连长。1932年“一二八”事件后,第1师胡宗南部被调至龙潭、常州一带为第二线部队,王剑岳参加/澄锡、常溧国防公路的施工建设。

淞沪停战以后,王剑岳随部入皖,参加了对中共鄂豫皖苏区的“围剿”,升任营副。1935年随部入川,再度参加围剿红军。此年,他升任少校营长。

抗战爆发后,第1师于8月30日由徐州开赴上海,参加淞沪保卫战。王剑岳在战场上率部力战,再次负伤。就医伤愈后,他因功升任该师补充旅第1团中校团副。次年秋,继升第1军野战补充团上校团长,率所部在陕、甘一带整训。

此后,王剑岳先后任第191师补充第1团团长、第48师第2团团长、中央军校第7分校(在西安王曲)第17期大队长和副总队长、第28师82团团长等职,在陕西一带从事军事教育和整训部队。在职期间,他任劳任怨,平素带兵练兵,赏罚严明,士卒畏威怀德。1944年5月,王剑岳升任第57军第8师少将副师长。接到胡宗南司令长官的命令后,第8师马上出征,于1944年5月11日出撞关,奔赴灵宝,在灵宝一线构筑了防守工事。后向前推进至陕县和渑池之间的张茅。在此,第8师与日军遭遇,双方展开激战,互有胜负。

陕县也是陇海线上的一个据点,位于黄河南岸,处于陇海路上灵宝和渑池之间,其时已被南渡黄河的日军占领,对灵宝、潼关威胁很大,第八战区认为必须把它拿下。

王剑岳所在的第8师接到命令后,回师西进,进攻陕县。经过一天的战斗,于6月2日,攻克了陕县外围五原窑。因友邻部队进击受阻,第8师过于突出,遭敌围攻,遂于6月3日放弃原阵地,向后撤退。

王剑岳自告奋勇,指挥部队殿后。他运用的战术灵活机动,防攻兼用,使全师得以安全回到灵宝。

6月9日,王剑岳率殿后部队设防于灵宝毕家砦,与第97师胡长青部防守的阵地互为犄角。刚到阵地,即与日军反复冲杀,阵地屡失屡得。至10日凌晨2时,王剑岳奉命将阵地交给第40军的第106师317团,自率残部百余人退居二线待命。未久,第317团2营阵地被日军突破,战况已趋恶劣。

王剑岳见此,不忍我军阵地被敌占领和兄弟部队陷入危险,随即转身拔枪高呼:“大丈夫报国杀敌时机到了!”向前冲向我军失陷的阵地。他手下100多号官兵闻之莫不为之感动,也紧随着他向前猛冲。

此时,王剑岳左肩中了一枪,血流不止,仍持枪指挥战斗。日军被王剑岳所率的部队的勇猛气势吓蒙了,纷纷后退。我军原阵地又被夺回,但王剑岳所部几乎伤亡。日军镇定过来后,发现中国军队已七零八落,所剩不多,又组织重兵反扑过来,王剑岳虽欲坚守,敌众我寡,力不从心。未久他又身中两弹,临终前仍疾呼“杀敌”不绝。

后人诗颂王剑岳:离校常和同学言,男儿报国为天职。倭侵国土势猖狂,汝卫家邦心怎抑!淞沪硝烟尔奋先,豫西战场公倾力。毕家砦里赞忠魂,念尔功勋今漫忆。

二、人在城在,吕旃蒙、吴展誓死与桂林城共亡存

当日军打通平汉路后,其在武汉地区的第11军便开始实施湘、桂作战。

1944年5月27日,日军第一线5个师团开始分3路由北向第九战区崇阳迄公安、南县一带发起全线总攻。6月18日晚,长沙被日军占领。8月8日,衡阳中国守军缴械投降日军,衡阳宣布失陷。

日军又向南进攻。9月5日攻占祁阳,7日攻占零陵,13日占道县,14日不战而占领筑有坚固国防工事的全县。至此,日军对湘作战暂告一段落。

打通大陆交通线并破坏中国空军基地,是日军的既定方针。日军对湘作战伤亡太重,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和补充,并进行一系列巩固外围据点的作战,才使衡阳变成了继续进攻桂柳的基地。同时,为了加强对湘、桂作战的指导,日军又建立了第6方面军,辖第11军和华南第23军及武汉地区第34军,由冈村宁次任司令官。

10月中旬,日军在桂北地区向大榕江、高上田等地发动了全面进攻。

10月26日,日军第6方面军下达作战命令,令第11军和第23军按照10月7日的作战计划,向桂林、柳州发动进攻。

日军第11军为在开战之始即占领桂林、柳州间要点,以分割桂林、柳州的中国军队。10月26日即令其第3师团攻占乐平、荔浦,令第37师团攻占恭城、阳朔。

10月28日,处于湘桂路正面的日军第58师团发现当面中国守军有动摇、退却的征候,第11军遂决定迅速攻占桂林,当即下令各部队迅速向桂林突进。日军各部部署如下:

第一,以第58师团为主攻部队,在重炮兵第14联队、第15联队、独立野炮兵第2联队、独立重炮兵第6大队、战车第3联队配合下从灵川急进,向桂林的北门和西门进攻。

第二,第40师团配属独立山炮第2联队,从兴安附近前进,向桂林东门进攻;第13师团从灌阳前进,向桂林南门进攻。

第三,第34师团的第218联队从寨墟前进,向桂林西南郊进攻。

桂林时为我广西省会,湘桂铁路、公路经此直达柳州,为该省东北的交通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第四战区决定以第16集团军所辖的第31、第46军两军为桂林守备部队。虽然第16集团军成立了城防司令部,由第16集团军副总司令中将韦云淞为司令官,参谋长为中将陈济桓。但上级的命令被基层打了折扣,第16集团对守城部队进行短斤缺两的消减,最后实际上留在城内的部队仅有第31军的第131师和第46军的由新兵组成的第170师,加上山炮、榴弹炮、野炮各1个连及炮兵第47团的第4营总共不足3万人,日军可是9万多人的。原计划应该囤积3个月的粮食弹药,最后落实下来的仅够一个月用。面对如此重要的战略要地和面临如此强大的日军,第16集团这样做,是轻敌?私心杂念作怪?还是出于某种战略策略考虑?不得而知。

守城的两股部队是这样分工的:第31军的第131师防守城北半部及城北,城东郊区;第46军的第170师防守城南半部及城南、城西郊区。

吕旃蒙时任第31军少将参谋长,吴展时任第31军第131师392团上校团长。

吕旃蒙,字伯明,湖南零陵人,1903年生。自幼聪慧好学,县属崇文国民小学和永平中学毕业。在中学读书时,受到当时民主革命思潮的影响,立志投身国民革命,于是投笔从戎,到广州报考黄埔军校。

1926年4月,吕旃蒙考入黄埔军校第5期入伍生总队。11月,正式升入第5期学生队经理科。毕业后,在国民革命军中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他带兵有方,深沉多谋,很受长官赏识。1935年被选派到陆军大学第13期将官班深造,与黄埔学长陈明仁为同期同学。

1939年,吕旃蒙调到陈明仁的预备第2师任参谋长。1941年调任第四战区司令部少将高级参谋。1942年,升为第31军少将参谋长。这期间,他随军转战各地,参与戎机,运筹帷幄,多有建树。

吴展,别字镜清,广西恭城人,1909年生。中央军校南宁分校第2期(比照黄埔军校第5期)炮兵科毕业。后入南京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学习。历任国民革命第13军(桂系)排长、连长、参谋,第31军特务营营长,第131师392团上校团长。

吕旃蒙临危受命。他明知敌我力量相比,敌众我寡,兵力悬殊。况且我军跨河配置兵力,阵地分布辽阔,处处需要兵员防守,僧多饭少,处处兵力火力显得非常薄弱,任务又是坚守待援,因此在军事上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难以对付强敌,无力长期固守。但他仍担负起参谋之官的职责,协助第31军军长贺维珍,部署部队的防御工事,指导各条防线上的部队构筑工事,敷设障碍,搞好与友军结合部的保障措施,完善各级指挥机构的通信网,并储备足够的粮食和弹药,做好固守桂林,狠狠打击日本侵略军的各项准备工作。

吴展则在上级指定的城北防区构筑工事,寻找可以用于埋伏的地形地物,组织尖兵驻防设伏,并在战前对本团官兵进行爱国精神教育。

日军第11军于11月7日夜下达了9日拂晓开始攻击桂林的命令。日军为在总攻之前取得有利的态势,于11月4日夜开始向守军的外围据点实施攻击。桂江以东的屏风山、普陀山、七星岩、月牙山,城北的平头山,城西的茅草头、磨盘山及城南的斗鸡山、将军山等均在数日内被日军攻占。城东第40师团的第236联队于8日夜已在中正桥以北强渡漓江,突入市区进行巷战。

11月9日凌晨,日军从四面发起猛攻。

日军第58师因有大量炮兵及航空兵的掩护,便以坦克为先导,长驱直入,连续攻占了虞山、凤凰山、扁崖山各据点。守军顽强抵抗,全部壮烈牺牲。

激战至9日夜,桂林四周日军均已突入城区,守军逐次被压迫于核心阵地。

此时,防守南部的第170师发生动摇,乘夜暗向城西南方向撤退。撤至城郊时,先头部队与迟到的日军第37师团一部遭遇,被俘1000余人,后续的突围部队不甘被敌歼灭的危险只好快速返回城内。

日军突入城内很快就渗透到我核心阵地的桂东路、正阳路、皇城及紫金山,切断城内交通通讯联络,破坏我指挥首脑机关,于是城内遂陷入混乱状态。韦云浓及贺维珍亲自指挥其当时能够掌握的部队,向西面猴子坳方面突围。吕旃蒙也率一部分人马与敌冲杀,展开肉搏,向西突围,在两路日猴山隘一带又与敌发生激战。战至次日拂晓,吕旃蒙不幸在德智中学附近中弹牺牲。

吴展率所部第392团在城破后且战且退,退至核心阵地时其部下已伤亡殆尽,自己也中弹牺牲,该团2400余人在战斗中牺牲。

1944年11月10日下午,桂林城被日军占领。

此役,桂林守军牺牲的高级将领还有城防司令部参谋长陈济恒,第170师副师长胡原基。第131师师长阚维雍率所部巷战至最后,抱着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自戕。

后来,国民政府军委会追赠吕旃蒙为陆军中将。吴展于1945年6月被追赠为陆军少将。

抗战胜利后,吕旃蒙的忠骸埋葬在桂林坝王坪上,和陈济恒、阚维雍及七星岩800烈士墓并列在一起,以供后人瞻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民政府拨款重新修复。

1984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发文,追认吕旃蒙为革命烈士,并向现定居蚌埠的烈士遗属颁发了革命烈士证书。

作者简介:史倌,高校历史老师,历史研究员。长期耕耘于党史、军史、战争史。欢迎广大历史爱好者交流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