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冬奥会时间开启后,我国奥运健儿在赛场上争金夺银的身影备受大家瞩目。而就在2022北京冬奥会张家口颁奖广场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治安学研究生徐雅珂也见证了五星红旗缓缓升起的荣光时刻。25岁的她是土生土长的永康芝英镇姑娘,今年春节,她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留在北京担任冬奥会礼仪志愿者。
每天手托6斤重的沙袋训练
本次冬奥会赛时保障营随赛区分布在北京、延庆和张家口三地的闭环内基地和酒店以及闭环外转运支持中心。在去年通过了志愿者选拔培训后,徐雅珂在今年1月23日正式入驻到张家口颁奖广场担任托盘员。
“我的主要岗位就是托盘员,托盘员有严格要求,必须将运动员的奖牌和绢花放到指定位置,再在仪式完成后取回托盘。一来一回看似简单,在台上也仅仅停留不到半分钟的时间,但实际上包含了很多细节。“ 徐雅珂说,观众们看到托盘员挺拔平稳的姿态背后,是她们无数遍的训练。
去年9月,徐雅珂进入了为期10天的礼仪封闭训练。作为公安大学的学生,原本以为从站军姿的板正过渡到颁奖台上的礼仪志愿者仪态会相对轻松,但实际上困难重重。
“一开始进行礼仪训练时,我们会习惯性地向前倾,整个身体绷得硬邦邦的,总被礼仪老师纠正,要柔一点、再柔一点,练习了很久才适应。” 徐雅珂介绍,托盘员的重点是在负重的情况下步伐优雅,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要防止风把奖牌上的绶带吹飞吹乱。
据了解,托盘员最多要同时运送6枚奖牌,一个奖牌大概有500克左右。为了保证正式颁奖时能够端庄,托盘员平时训练时会举6斤重的沙袋、或者是把矿泉水放在托盘上进行练习,老师们也会模拟场上可能会发生的突发情况进行抗干扰训练——比如模拟现场奖牌拿错、放错,她们都要有相应的应急预案。
除此之外,徐雅珂还要练习如何微笑。“因为要戴口罩完成颁奖任务,我们能露在外面的只有眼睛,要让运动员和观众感受到我们的热情,就要练就一双‘笑眼’,更自然、更打动人。”
见证五星红旗升起,是最骄傲的事
从开幕式正式上岗到现在,徐雅珂已工作了10多天了,这段时间里,她每天的行程就是上午在住所休息,下午两点到达场馆,进行预先训练,晚上进行正式的彩排。平均每天6.5个小时左右,截至目前,一共71.5小时。“这些还只是比赛期间,早在开幕之前训练的时间比现在强度还大。”徐雅珂说道。工作结束后,她会带上书和电脑,没事时就看看书写论文,做做运动,觉得特别充实。
而让徐雅珂印象最深刻的, 当属苏翊鸣为我们国家夺得首枚男子坡面障碍技巧奖牌的那天晚上,她第一次近距离见证了五星红旗缓缓在世界舞台升起。
“那场颁奖刚好是在我的前一场,我在后台的时候端着下一场运动员的奖牌,看着苏翊鸣从我的面前经过上台领奖,我的心情是非常激动的。苏翊鸣为我们张家口颁奖广场带来了第一面五星红旗。”
徐雅珂说,托盘员是颁奖物资和礼仪团队的连接点,手里沉甸甸的奖牌,不只是奖牌,更包含着奥运健儿辛勤的汗水。奥运会是国际盛会,举世瞩目,运动员展示的是竞技水平,而志愿者展示的则是中国形象和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每当音乐响起,是属于奥运健儿的高光时刻,她们也要使命必达。
“能为运动员们服务我很开心。当然,也非常期待中国选手可以多多站上领奖台,当看到五星红旗升起,听到中国国歌奏响,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感到非常自豪。” 徐雅珂说道。
相关链接
颁奖广场是冬奥会区别于夏奥会的主要文化特征之一。除了举办颁奖仪式外,还将组织演出活动,烘托现场欢愉气氛,为获奖运动员营造一个难忘的高光时刻。与夏季奥运会于赛场即时举行颁奖仪式不同,冬奥会因气候和赛场环境特殊,自1998年日本长野冬奥会以来,绝大多数项目只是在比赛场地给获奖选手颁发纪念品,发放奖牌仪式则在特定的颁奖区域进行。
本次冬奥会一共有三套颁奖礼仪服装“瑞雪祥云”“鸿运山水”和“唐花飞雪”。张家口颁奖广场的礼仪服装为“唐花飞雪”,设计灵感源自唐代织物,包含了宝相花纹样和雪花图案,富有汉唐余韵又包涵时代精神,寓意以开放的胸怀欢迎世界各国共同参与盛会。这套衣服有两个颜色,天霁蓝和霞光红,徐雅珂穿着的就是霞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