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小年纪就“偷东西”?到底是偷还是拿,家长你分清楚了吗?

2019-11-27   天才小呗

前两天看到这样一个新闻,以为母亲带着孩子去超市买东西,买完结账走人的时候,超市的感应门响了,被超市保安拦下之后,发现孩子的拿了超市的东西,然后超市以孩子偷东西为由要求家长索赔物品的十倍价格,孩子的母亲十分的生气,并表示:孩子还小,并不知道这些是不是自己的东西,只是喜欢就拿了,既然拿了自己也会付钱,但是不能接受超市人员说孩子偷东西,并质问超市人员:“你小时候有没有拿过别人的东西,你那时候知道这是偷吗?”

并为此找了媒体要求还孩子一个公道,各位网友也是各有各的看法,纷纷在视频下方留言:

“偷就是偷,偷了东西还那么多说辞”

“小小孩子就偷东西,长大了可怎么了的”

“孩子只是喜欢就拿了,很多小孩子都这样啊,他们又不知道是偷东西”

“偷东西”听上去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而且“偷”是一种非常不正确的行为,是违法的,但是孩子“偷”东西这种事在生活中其实是比较常见的,我咨询过身边的很多朋友,还有同小区的一些家长,其中很多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小时候都会有“偷拿”别人东西的行为,有时候自己又没注意,被别人发现了以后非常的尴尬,为此很多家长也是非常的烦恼。

有句话说得好“养育孩子不容易,教育孩子更不容易”,养孩子只需要让孩子吃饱穿好就行,但是教育孩子是一件长久漫长的事情,有时候不经意的一个举动,可能就会对孩子造成一生的影响,那幺小小孩子为什么会有“偷东西”的行为呢?孩子有“偷东西”行为,作为家长又该怎么办呢?今天我就来和大家探讨一下:

孩子为什么会有偷东西的行为

  • 孩子没有物品所有权的概念

孩子在小时候是没有物品所有权的概念的,他们并不知道哪些东西属于自己,哪些东西不属于自己,他们单纯的认为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就都可以拿走,尤其是2-3岁的孩子,他们还没有是非对错的认知能力,他们并不知道这些东西是不属于自己的,并且也不知道自己的这种行为属于“偷”。

  • 孩子存有侥幸心理

一般5-6岁的孩子已经有物品所有权的概念了,也知道“偷”和“拿”的区别了,但是在知道是非对错的情况下还有偷东西的行为,这样的孩子一般都存有侥幸心理,他们知道偷东西不对,但是他们抱着一种侥幸心态,认为自己偷偷的拿走是不会被发现的,就好像和很多小朋友子在一起玩,看到别的小朋友的玩具很喜欢想占为己有,就想着人多,不会注意到是自己拿走的,于是理所当然的“拿”回了家,这样的行为是属于“偷”,家长要注意了,一定要及时的制止,不然孩子可能会越来越肆无忌惮,将来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 对同龄人的模仿

小孩子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他们对很多事物很多事情都充满着好奇心,可能有时候几个小朋友一起去玩,看到别的小朋友拿东西,于是自己也会拿,他们并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只是看到别的小朋友拿了,自己也会跟着拿,这只是出于一种本能的对同龄人的模仿。

我之前就在网上看到过便利店老板发的一个视频,两个年龄差不了几岁的小女孩,去便利店逛了逛,一个小女孩在拿东西往自己口袋里装,另一个小女孩本来是没有拿的,但是在看到和自己一起的小女孩拿东西装起来之后,自己也就开始拿东西网口带来装,对于这样的行为家长只需要及时对孩子做出正确的引导即可,并不算是“偷东西”的行为。

知道了孩子“偷东西”的原因之后,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更好的帮助孩子改正“偷东西”的这种行为。

面对孩子“偷东西”的行为,家长应该怎么做

  • 要想帮助孩子改掉“偷东西”的行为,首先我们要分清楚我们的孩子到底是属于“偷”还是“拿”,这是两种概念,一种是知道自己是偷东西,但是依然这么做了,一种是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偷,只是因为喜欢就拿走了。

对于明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偷”但是依然还抱着侥幸心理去做的孩子,家长一定要及时的制止,但是帮助孩子改正的时候,千万别用警察、法律来吓唬孩子,因为孩子还小,并不懂这些。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换一个角度来看待自己偷东西的这件事情,比如他自己很喜爱的东西被偷了会是什么感觉,或者是让孩子知道自己偷东西会让父母失望、让自己谁去朋友,会让自己失去很多的东西,让他知道这些事的后果,他慢慢的自然也就不敢随意的偷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了。并且在最后,家长一定要陪着孩子解决偷东西的事情,让孩子退还偷拿的东西并且主动道歉,如果东西损坏,或者没有办法退还,让孩子自己拿零花钱付钱,或者家长暂时代付,但是要对孩子进行一些惩罚。

  • 对于那些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属于偷的孩子,家长千万不要打骂孩子给孩子贴上“偷”的标签,有的标签贴上了就很难在拿下来了,而且这对孩子也是一种伤害,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一生的影响,我们一定要用正确的方式来引导孩子。

首先家长要告诉孩子什么东西是属于自己的,什么东西是属于别人的,不能随便的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让孩子学会区分自己的东西和别人的东西。家长在家里的时候可以把自己和孩子的东西区分开来,孩子想要爸爸妈妈的东西时,需要询问爸爸妈妈的意见,经过爸爸妈妈的同意才能拿走,当然,家长也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在拿孩子的东西时,也要经过孩子的允许才可以拿走,这样才能慢慢的教会孩子对物品所有权的概念,让孩子知道拿东西之前一定要经过别人的同意才可以。

其次家长要教会孩子花钱的概念,要知道东西是用钱买来的,而不是想要就能拿来的,可以试着带孩子去买东西,让孩子挑选自己喜欢的东西,然后带孩子去收银台,让孩子自己结账,让孩子知道,外面的东西都是需要钱买的,不付钱是不可以拿走的,慢慢的让孩子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去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是同时也要培养孩子的消费底线,不要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要让孩子知道金钱来之不易,学会合理的花钱。

最后,我们可以给孩子寻找一个道德榜样,让孩子像其学习,因为孩子“偷东西”不排除被别的小朋友带坏的可能,我们和孩子讲一些拾金不昧的一些好人好事,或者是雷锋等一些人物作为孩子的榜样,当然最好莫过于家长自己作为孩子的榜样,毕竟家长才是孩子成长的标杆。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孩子周围的朋友,电视剧《虎妈猫爸》里女主的孩子倩倩就是一个十分不听话的孩子,小小年纪就跟姑姑学者化妆打扮,妈妈怎么说都不听,但是听到一个比自己大的小姐姐说的话之后竟然改变了自己之前的一些错误的认知,可见周围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

教育孩子是一件非常漫长且不易的事情,如果孩子出现一些问题,家长也不要过于迫切的去责怪孩子,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毕竟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爱和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