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就业必须关注这三类重点人群

2020-04-03   王静文


​今年以来,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经济增速明显回落,就业形势极为严峻。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稳就业,特别是重点人群的就业,已成为一项迫切任务。

与实体经济一样,就业受到的冲击也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各省均提高疫情防控响应级别,不少地方采取了封城、封路等措施,国民经济进入休克状态,就业问题开始凸显。第二阶段,随着境外疫情加速扩散蔓延,世界经济贸易增长受到严重冲击,不少出口企业的订单延期甚至取消,也对就业造成影响。

据统计局数据,今年前两个月城镇调查失业率达到6.2%的统计最高水平,新增就业人数累计同比下降37.9%,则为有统计以来的最低水平,就业形势之严峻可见一斑。目前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经济社会秩序正在加快恢复,但全球经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大麻烦(如美国3月21日当周初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达到328.3万,为之前最高纪录的5倍!),第二阶段的冲击正在加剧。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各项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疫情冲击之下,中央多次就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作出安排部署。日前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实施意见》,以深入贯彻中央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恢复和稳定就业。

企业是就业的源头,企业在,岗位就在,就业才稳。《意见》在前期政策基础上,明确了不少支持企业的新举措,包括减负政策提速、稳岗政策提标、扩就业政策加力等,目的就是要为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供氧”“输血”,全力稳住就业。在此前提之下,《意见》还聚焦三类重点人群,因地因企因人分类帮扶,进一步提高了政策的精准性。

一是确保农民工安全有序转移就业。由于受到疫情阻滞,不少春节返乡的农民工尚未返工,而不少沿海企业则面临着人员短缺问题。《意见》要求,必须强化重点企业用工调度保障、农民工“点对点、一站式”返岗复工服务,推广健康信息互认机制。对组织集中返岗涉及的交通运输、卫生防疫等给予支持。对于暂时无法返程或不打算返程的农民工,《意见》要求要支持就地就近就业,如组织投入春耕备耕,或从事特色养殖、精深加工、生态旅游等行业。还可在县城和中心镇建设一批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吸纳农村贫困劳动力和低收入群体就业。

二是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今年高校毕业生为历史最高的874万,就业压力本来就大,再加上疫情突发,实习求职都受到影响,就业难度陡增。《意见》提出,要扩大企业吸纳规模、扩大基层就业规模、扩大招生入伍规模、扩大就业见习规模以及适当延迟录用接收,以帮助这些年轻人顺利渡过难关。

三是加强困难人员兜底保障。今年是三大攻坚战收官之年,日前的政治局会议特别强调要“确保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并要求“加大脱贫攻坚项目开工复工进度,帮助贫困劳动力尽快返岗就业,对因疫情返贫致贫人员及时落实帮扶措施”。《意见》对此也做了细致安排,如要求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强化困难人员就业援助,以及加大对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就业支持等。

与其他人群相比,这三类人群的脆弱性更高,受疫情冲击也更大,因此也是《意见》关注的重点。除此之外,《意见》还对相关部委的分工做了进一步明确,强调压实工作责任、加强督促落实,以发挥政策最大效应。这两点,是与以往稳就业政策的最大区别。

可以看出,中央对于形势的严峻性已有充分预估,对于稳就业的复杂性已有统筹考虑。克强总理此前在国务院常务会上明确表示,“所有相关部门在考虑全年工作的时候都要把稳就业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只要今年就业稳住了,经济增速高一点低一点都没什么了不起的”。在增厚稳就业的安全垫之后,我们才能有信心迎接更大的挑战和考验。(王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