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喜欢郭敬明,不是因为他抄袭或恶俗,而是因为他的扭曲;而受他影响的一众莫名咏叹的写手,也无一例外全都扭曲得不成样子。
他们无疑是有天赋的,而扭曲,也无疑可以带来力量。所以他们影响了许许多多的小屁孩儿,然后在内心讲他们的读者鄙视了四万万遍。
奇怪的是,在一众小气、阿谀、媚俗、垃圾的“最小说”中,《悲伤逆流成河》居然还不错。我琢磨了一下,觉得或许:这部书/电影里反映出的问题,是郭敬明和他那帮拥趸,之所以的扭曲的原因之一。
霸凌这件事
老一辈的人看待“霸凌”,就像我们看待蚂蚁抢食似的:小事儿,随意好了。无论媒体怎样呼吁重视,校园霸凌这个问题,根本无法得到根治——因为学校就是社会的浓缩,弱肉强食就是规则,那么必定会出现欺凌者,与被欺凌者。
《悲伤逆流成河》是国内少有的,真正将霸凌提到主题高度的商业院线电影。在我的认知范围内,甚至是唯一一部。仅这点而言,也不该在某文艺网站承受5.9的低分。
相比小时代的极度空洞无物(空得都快成一种风格了),《悲伤逆流成河》虽然作为电影乏善可陈,但的确在年轻人群体里,能带动一些正面节奏。而且电影剧本经过郭敬明的修改,比落落原著里那种过于纤细懦弱的伪黑暗笔调,要好得多了。
这个剧本,我觉得郭敬明是花了些真心的——他其他的书和剧本,99%都只是以讨好和构陷为目的去圈钱的,唯独这个不同。甚至其中坝上呐喊的桥段,可以看做是这个一米四的“文化巨怪”的真实嘶吼。
扭曲的源头
郭敬明(们)因为外形和金钱缺陷,必然对霸凌十分熟悉。这种霸凌甚至不仅仅存在于校园,同时还存在于社会上、媒体上。这年头没钱没相貌,到哪里都被人看不起——谁能否定这个事实。
可问题是,被霸凌者中也有自尊特别强、野心尤其大的人。内在的膨胀和外界的霸凌,双重挤压下,人就形成了扭曲。所以你也就看见了像《小时代》这种拜金、意淫到扭曲的大众作品——扭曲者太清楚扭曲的过程了,他们的文章对于初尝世道不公、渴望纸醉金迷的小屁孩儿来说,就是洗脑的针剂。
这扭曲的源头,来自校园霸凌,以及校园霸凌被放大亿万倍后的丛林法则。难得的是,不断扭曲的个体,总有那么一刻是拨乱反正的,而《悲伤逆流成河》,就是那一瞬间的产物。是扭曲的创作者们,真正的控诉和细微的呐喊。
不过,也就一闪而逝,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