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长》:我们为什么需要精英?

2019-09-28     电影败家子

我看了《中国机长》的点映。负责任地说:千万别因为Angelababy杨颖的客串,或另一个客串李现的脑残粉在微博控评,就不去看。

这部电影改编自2018年真实的“川航3U8633事件”,除了一些服务于观影需求的改编外,电影几乎完全忠于事实。对本败家子来说,如此便足矣。

因为这次英雄事件的背后,其实是专业精英人员的胜利。

只要这一主题没有丢失,那么电影就值得一看。

我们为什么需要专业精英?没有比性命攸关的事实,更能说明问题的了。

下面,是我根据央视《面对面》的采访,以及东方卫视、观察者网的记录,整理出来的事件发生的过程。我尽量平淡转述,不加任何揣测和煽情,部分心理描写,也是来自相关人员的采访口述。希望能借此让你体会到,当时哪怕千万分之一的紧张态势。

真实事件过程

在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在从重庆至拉萨时,驾驶舱右侧风挡玻璃发出巨大的爆裂声响,并出现了裂痕。机长当机立断,告诉塔台,准备回头,备降最近的(150公里外)的成都机场。

通讯刚刚结束,塔台收听器里传来一声巨响,然后通讯就出现了故障。

原来8633驾驶舱右侧玻璃彻底破损脱落!

而当时的飞行高度是9800米,氧气稀薄、温度在零下四十多度。

玻璃破裂的一瞬间,副驾驶的半个身子就因为压差被吸出了窗外,靠腿部安全带才没被吸飞(之前检查无碍、飞行平稳、天气不错,因为松开肩部安全带并无问题)。机长距离他太远,也不敢松开自己的安全带,无法将他拉回,只能优先控制住飞机。

时速800公里的强风像要把人吹扁,刮在脸上像刀子一样,如果不是有墨镜,很可能连眼睛都睁不开;而飞行控制组件也被吹翻、自动驾驶系统失效,故障栏显示无数设备出现了问题,这就带来了一个严重的问题——仪表面板无法正常使用,即便显示数据,也不知道是否正确。

任何一个操作失误,都会让整架飞机万劫不复。

同时由于破窗和失压,驾驶舱内的温度也从24摄氏度左右,降到了零下40摄氏度,瞬时降温超过60度;氧气也因为失压,在快速流向窗外,驾驶室开始缺氧。因为贯穿风太大,机长无法顺利戴上氧气面罩,但他已无暇理会严寒和缺氧。

要知道玻璃破损的失压瞬间,飞机因为返航动作,呈现出了斜向下坠落的状态。此时机长必须控制住飞机的飞行姿态,否则一旦发生失速或姿态无法调整的状况,结局就只有一个了。

控制住飞机——这是机长当时唯一的想法。

整架飞机都在剧烈抖动。

客舱里所有的氧气面罩突然一起才垂下。

剧烈的颠簸将客舱空乘人员抛起又摔下,一名空姐被失控的餐车撞伤了腰部。

此时,乘务长同驾驶室失去了联系,只能竭尽全力安抚所有的乘客。有的乘客抽筋,还有的在哭、在尖叫。并不知道具体情况的乘务长和4名空乘,只能尽全力为他们提供帮助,并给予信心,一遍遍告知:机组受过专业训练,一定可以将乘客们平安带回地面。

正在乘客区休息的第二机长,正火速赶往驾驶室。此时他看见链接驾驶舱和乘客区的舱门,“砰”一声弹开了。这说明驾驶舱的失压情况,已经非常严重了。

在第二机长到达前,机长只能孤军奋战。

他当时判断,必须要下到有氧气、温度较高的高度,否则时间一久,机组人员和乘客,都会因冻僵和缺氧,发声危险。

可由于飞机下面就是青藏高原边缘,山体高度普遍在5000米左右,而且还得预留出一定的安全距离,因此飞机不能降到太低,否则有撞山的危险。因此,机长决定,要先下到2万3000英尺(也就是7000米左右)的高度。

于是,飞机开始降高度,但速度不能太快,因为这可能会造成人员和机体的二次伤害;但也不能过慢,毕竟缺氧和低温的环境中,没人能坚持太久。

所幸在紧急下降高度的过程中,驾驶室内外压强开始一致,刚刚半身被吸出窗外的副驾驶终于被风压推回了机舱内,因为受伤严重和设备损坏,只能负责发出遇险代码7700。

而此时,第二机长也赶到了驾驶室,当时窗外就是群山。他立刻系上安全带,开始协助机长开始实行飞跃高原的特定失压程序,并负责导航和通讯(通讯一直是“盲发”,因为不知道塔台有没有收到,也得不到回复)。同时还得照看机长和副驾驶,防止他们因寒冷和缺氧而失能。

事发之后,失联的塔台一直在呼叫8633,并发动周边飞机一起呼叫。“8633,程度呼叫你”,无数次在各个频段响起。

不久,西南空管局雷达捕捉到了来自8633的遇险代码,立刻进入紧急工作状态,指挥空中6架飞机紧急避让;同时配合军方的特勤处置,在成都双流机场,暂停了跑道外8架飞机的起飞、停机坪上15架飞机的推出。这为8633迫降成都,提供了所能提供的最优空域环境。

8633在7000米的高度上飞行了一段时间后,终于飞出了高原地带,各方面终于趋于平稳,慢慢下降到了人体所能承受的3900米高度。

事故发生34分钟后,川航3U8633航班,成功降落在程度双流机场。机长和第二机长这才松了口气,握手互道:

“我们都还活着。”

在此,我将写下几位主要机组人员的姓名,希望他们能够被铭记:机长刘传健、第二机长梁鹏、乘务长毕楠。

我们为什么需要精英

在川航3U8633事件中,机长刘传健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他的冷静应对和专心操作,才保障了整架飞机上119名乘客、9名机组人员的生命。

刘机长本来是空军飞行员,后来转业到民航,是绝对的专业精英。

我们常常会听见一些人,将精英与高薪等同起来。但我想表达的是:真正的精英,是在他们的专业领域内,能够力挽狂澜、具备极强专业技能和意识的人——他们,才真正值得尊敬。

而更进一步的是,只有专业精英在各个位置上普遍存在,我们才能拥有高级别的信任:试想,如果在8366事件中,塔台、西南空管、机长、第二机长、乘务长之间,有一环不被信任,延误了哪怕几秒钟的决策事件,那么结局,或许就完全不一样了。

精英获得尊敬,是因为他们为整个社会,提供了高级别的信任。

所以,别因为某些明星的粉丝控评,或者对某个前任嫩模的厌恶,就看低这部电影——这不对,因为这部电影本身,讲述的是专业的胜利、精英的价值。不要因为那些“低破尘埃”的言行,就给电影贴上与之无关的标签。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3is_em0BJleJMoPM6mpE.html















巩俐的《手》

2020-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