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农耕年代,除了祠堂外,随处可见书舍、书院、家塾,昔日尊儒重学之风一度盛行。
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尹边村,有一古建名曰“松桂书舍”,乃村中旧时书塾,耕读传家之授受之所。
松桂书舍,何为起名“松桂”呢?在活化利用之当下,了解和弄懂其村中先贤始建此书舍命名之含意,有着“继往开来”之现实意义。
自古描述松桂的诗词并不少,宋代哲学家邵雍作有《自作真赞》一诗,诗词如下:
松桂操行,莺花文才。
江山气度,风月情怀。
借尔面貌,假尔形骸。
弄丸馀暇,闲往闲来。
这诗中的“操行”说的是操守、品行。而“文才”则是说写作诗文的才能。“气度”则指气魄风度和诗文气韵。“情怀”是指含有某种感情的心境,如“家国情怀”。
这首诗的意思是:做人要有“松”和“桂”的品行,才能在写作诗文时有莺啼花开的才能,以及江河高山的气魄和风度。
“松桂书舍”的始建者,便是借“松”和“桂”的意象,表达了追求高洁坚贞、自由闲适的情感和志向。
松桂书舍
历尽百年沧桑之后
尹边村“松桂书舍”得以重新修缮
乐平镇将其打造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的
重要文化阵地之一
赋予了新时代的新内容
旧书舍焕然一新,功能也完善了
为村民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成为传承文明、学而习知之宝地
跟随乐平君,步入“松桂书舍”
感受其昔日风采与变迁
在松桂书舍的活化过程中
巧妙地将“松”和“桂”两种元素
将书舍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
书舍最不可缺的就是书
一排排书架陈列古往今来各典籍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沏一壶茶,邀三两好友,遨游在书的海洋粗缯大布裹生涯
腹有诗书气自华
一扇扇窗户,镶嵌着最美的风景
已成为村民休闲、读书、陶冶情操的场所
书舍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是建立和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一环
亦是创建美丽文明村居的重要一环
青砖垒成的墙壁挂满字画
记载着书舍的变迁与传承
展示尹边村的历史、人文、风俗
尹边村,始建于明朝,最早尹氏先祖由广东东莞移居于此,定居在小河涌边而取名尹边村。后来,曾氏、范氏先祖亦相继迁居到尹边村,从此尹氏、曾氏、范氏在这里繁衍生息。
尹边村曾氏族人,相传为曾子后人,将儒家文化在此发扬光大;尹边村范氏族人,也传承了为之骄傲的先贤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
在民国初期,尹边村武术兴起,涌现了不少武术教头,为南派洪拳。不忘来路,慎宗追远。与广府地区其他乡村一样,逢年过节在村中祠堂都有精彩醒狮表演,与洪拳武术相映成趣。每年清明节和春节,尹边村亦有烧香拜神、祭祀祖先的活动。
传统文化生生不息流传
如春风化雨般
滋润着尹边村人的心田
黑皮冬瓜、雪梨瓜、臭屁醋、乐平大包
尹边村拥有各类特色农产品与美食
尹边村人杰地灵
培育出不少杰出人才
修复出来的书舍内壁画
无不与儒家文化相关
彰显着古人的智慧魅力
忽如一夜春风吹,千树万树梨花开
“松桂书舍”换了新颜,添了新精神!
室内户外,互通有无
绿了巷头,红点墙脚
处处呈现出一派新气象
外墙以儒家文化为主题的彩绘图
展示传统文化精粹
富有浪漫艺术风格,极具生活气息
春秋更迭,岁月流转
尹边村凝聚着
历史文脉、粤剧艺术、儒家文化
站在书舍一角
静静地聆听圣贤之音
触摸往昔留下的痕迹
现代文明实践
有要求、有目标、有制度
有平台、有活动、有活力
充分利用书舍平台
今年下半年活动已安排明明白白
开笔礼、松桂大讲堂等活动将精彩呈现
地方历史与人文,总需要有个属于它的特定载体,松桂书舍便是尹边村文化传承的载体。清朝至民国为书舍,新中国成立后至1988年改为尹边小学,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见证了一个又一个的功成名就。新时代里,“松桂精神”得以复苏,书舍成为赋能乡村振兴的文化阵地,装入了新的内容和新时代的精神!
着力打造“一村一品”
在服务群众中引领群众
在引领群众中服务群众
让新时代文明之花在乐平大地绽放
努力实现乡村振兴与新时代文明实践
同频共振、同步发展
数据来源:畅享乐平
整理:文明三水微信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