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车间建起来 岗位送到家门口

2019-11-06   当代广西

贫困户在桂林市临桂区南边山镇永忠村委的永记豆制品有限公司扶贫车间生产线工作。赵积亮 摄

2019年,桂林市临桂区利用临桂工商企业基础雄厚的优势,引导扶贫车间创建。“绽放”在临桂城镇乡村的扶贫车间为越来越多的贫困户打开脱贫增收的大门,目前,临桂区已挂牌扶贫车间36个,吸纳贫困劳动力237人,正在筹建挂牌13个,扶贫车间的数量和质量均居桂林市前列。

深入走访调研,严格筛选企业

临桂区现有规模以上企业65家,工业基础雄厚。为掌握好扶贫车间创建的第一手资料,临桂区委、区政府领导积极开展走访调研活动,深入有帮扶意愿且发展势头良好的企业开展扶贫车间创建宣传发动工作,实施“订单式”帮扶,福达集团、莱茵生物、温氏集团等上市企业成为了临桂区首批创建对象。福达集团是一家总资产近100亿元的上市公司,实力雄厚。为方便贫困户就业,临桂区选址移民安置点时,就规划在福达集团旁。如今入住的41户149人中,有27个贫困户在福达集团实现就业。温氏、莱茵等本地龙头企业也加入扶贫车间创建,发挥他们在农产品种养、加工等领域的优势,与贫困户、贫困村开展签约帮扶。截至目前,临桂区全年创建49个扶贫车间的目标均已落实到具体企业,这批企业全部完成挂牌后,有望吸纳超过500名贫困户就业。

因地制宜打造,类型丰富多样

临桂区根据工厂式、居家式、种养式、贸易流通式、乡村旅游式等5种扶贫车间创建类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引导企业创建扶贫车间,实现了5种扶贫车间类型的全覆盖。南边山镇、两江镇、茶洞镇利用竹木制品加工特色产业,建立了8个竹木制品加工工厂式扶贫车间;五通镇利用茶叶、香菇、花卉、中药材等特色种植产业,建立了5个种植式扶贫车间;宛田瑶族乡、中庸镇利用自然旅游资源优势,建立了在水一汸景区和红溪景区2个乡村旅游式扶贫车间等等。临桂区还出台政策措施,认真做好扶贫车间所在企业的服务工作。针对扶贫车间在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难题,临桂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难题,并牵头自然资源、供电等部门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用地、用电等难题……在多部门的共同“浇灌”下,各扶贫车间犹如一朵朵“扶贫之花”娇艳绽放。

积极转变观念,推动上岗就业

如何让贫困户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状况,转变观念“洗脚上田”,成为产业工人,是摆在贫困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帮扶联系人面前的一道难题。在创建扶贫车间过程中,扶贫一线工作人员勇于担当,通过一次次耐心细致的思想动员,让贫困户卸下思想包袱,大胆面对新的工作。宛田乡中江村地处大山深处,信息闭塞,村民观念落后,贫困户谢桂凤的丈夫因伤不能干重体力活,全家的生活重担全压在了她身上。村里给她推荐了一份工作:到40公里外的养老院做护理工。谢桂凤拒绝了,她担心家里无人料理,同时认为这是服侍人的工作,会被大家看不起。第一书记于海波得知情况后,多次到她家中耐心细致地开导她。2019年初,谢桂凤终于来到了临桂镇幸福家园养老院从事护理工作,每月能稳定拿到3000元左右的收入,家里的生活越过越好。与谢桂凤一样,中江村转变观念的6名贫困户在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的引导下走出大山,实现就业,月均增收2500元左右。

精心培育壮大,结出累累硕果

如何让扶贫车间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临桂区多方发力、精心培育,倾力让“扶贫之花”结出“脱贫之果”,也使扶贫车间所在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福达集团在吸收27名临桂区贫困户务工的基础上,还吸纳了外县区贫困户16人,使这些贫困户月均增收3200元以上。目前,该扶贫车间正力争入列临桂区计划创建的2个就业扶贫示范车间之一。不仅如此,临桂区正紧锣密鼓地筹划在30个贫困村每村至少筹建一个扶贫车间,随着黄沙秘境大峡谷、宛田乡大迈罗汉果合作社等13个扶贫车间近期挂牌,临桂区“自我加压”创建的49个扶贫车间将全部“上线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