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阳农村空巢老人们日常生活的一天

2019-11-28   耒阳生活圈

耒阳有140万人口,其中农村人口达到52%。春节过完,农村的年轻人们背起行囊前往北上广深,留下老人和小孩,默默守护着农村那广袤的土地。



20年前的耒阳农村是很热闹繁华的,尽管也有不少年轻人出外打工,但留在农村家里的年轻人也不少,逢年过节以及双枪时节,农村更是热闹非凡,田土里是劳作的人们,家门口是闲聊的人们,房子里是看电视打牌的人们……


后来,由于进城的人多了,在外长居的人多了,小孩也绝大部分被父母接到了城里或外地读书,留守在农村的,逐渐大部分变成了老人。


清晨早起的老人




早上六点多,刘爱花(化名)就起床了。她今年已经82岁,老人们的睡眠总是不太好,不像年轻人总想睡懒觉。

刘爱花的老伴已经过世,她一个人住在大儿子16年前建的新房里,新房有两层,装修得很豪华。大儿子已经在耒阳城里买了房,乡下的这栋房子,只有过年时才回来住上两天,平时都是刘爱花一个人住。

刘爱花开始洗脸刷牙,然后细细的梳好自己的头发。刘爱花一直都很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就算不需要出门,也绝不允许自己蓬头垢面的。整理好自己,刘爱花开火给自己煮早餐,虽然一个人住,但是老人们要吃早餐的习惯总不会改。煤气灶是孩子们后来给她换的,孩子们还很用心的教她使用。刘爱花早上爱吃面条,她给自己煮了一碗耒阳正宗煮法的面条,满满一大碗,虽然82岁了,但是胃口一直还行。


总不会忘记种菜的老人




吃完早餐,将近八点钟。刘爱花走出自己的院子,村子里有零星几个老人在家门口忙着些琐事。刘爱花走过邻居章文国的屋子前面,早上见面的第一句话总是“呷过了吗?”“呷过了”。


刘爱花走到自己的小菜园口,这里是她仅存的一块菜地,其他的菜地都被儿女们强硬的阻止不准种了。

刘爱花在菜地里种了一些葱、蒜、辣椒,然后跟着时节种些白菜、黄瓜、苦瓜、冬瓜、小白菜这些蔬果,刘爱花总说还是自己种的菜好,然后等城里的儿女们来看她时,就让儿女们带些菜回去。

刘爱花看了看自己家的菜地,然后开始给种葱的地方拔草,她的动作很慢,小小的一块地,她拔了一上午。反正时间很长,做的慢也无所谓。

不一会儿,就到了该吃中饭的时候了,刘爱花摘了点辣椒,拔了点蒜,慢悠悠的走回家。


独自一人吃饭的老人



隔壁的章文国已经和几个同村的老人摆在房门外开始打牌了,他们只打1块钱的牌,这已经算很大了,多年前,这些老人还只打2毛钱的。

刘爱花的孙子孙女曾孙都在城里读书,不像隔壁的刘翠英,孙子还在镇上的小学读书,刘翠英和老伴还不到70岁,两个人照顾着2个孙子,儿女都在广东打工。临到中午时,刘翠英就得早早把饭做好,等孙子们回来吃饭。


刘爱花很羡慕刘翠英,虽然两个孙子都很吵闹,但家里总归是热闹的,不像她自己家,永远冷冷清清。

刘爱花中午的时候随便炒了个菜,就着米饭吃了一碗饭。一个人,总是吃得很简单。只有家里来客人了,刘爱花才会多做几个菜。


闲聊消磨时间的老人



吃完饭,刘爱花就坐在家门口小眯了一会。时间总是显得很漫长,她来到村里的章仁芳家,章仁芳老伴也不在了,两个儿子都在外面打工,孙子孙女也被带到广东去了。两个同样孤独的老人坐在一起,开始聊起东家长西家短,自己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还有年轻时候村子里的那些事情。

往往这样一聊就是一下午,一会儿就6点钟了,刘爱花回到家里,热了热中午的饭菜,吃完后就到楼上看了会儿电视。电视里演的东西她看不太懂。

8点多,刘爱花就洗漱好,然后熄灯上床睡觉。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当他们老了的时候,缺少的不是金钱,缺少的不是衣物,缺少的是精神的慰籍与陪伴。

如果不能常年陪伴在老人身边,就多给她们打打电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