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半年,烘焙行业迎来少有的震荡和洗牌期。连锁门店方面,新消费品牌频频传来“猝死”消息,传统烘焙门店尚未完全走出消费低迷;预包装烘焙方面,从“行业老大”的悲凉退市,到“短保霸主”的营业惨淡,更显示烘焙行业或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变局。
然而,也有观点认为,烘焙行业正迎来历史性机遇。烘焙的黄金时代,一次集中在90年代,另一次,正是当下。
究其原因,上世纪90年代初,台湾人开始把先进的烘焙技术和服务理念引入内地,开启了“连锁店”这一概念,颠覆了传统夫妻档口店的先河。而如今,面包早已不只是用来果腹的食物,而是逐渐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烘焙店也从早期的普通门店演变为时尚、网红甚至轻奢定位,产品线也多样化、高端化。
在行业发展的浪潮中深耕立命,在不确定性中寻求确定性,关键还看自身怎么做。对烘焙企业而言,亦是如此。从品类、营销落地、渠道策略,到产业链耕耘、顶层战略设计,烘焙企业生存及发展仍任重而道远。
中秋一场新的品类“大考”
伴随着粽子消费的整体低迷,在一个略显寂寥的端午过后,2023年的中秋无疑备受关注。
好消息是,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发布的《2023年中秋月饼行业趋势》预计,2023年中秋节与国庆假期同期,线上销售预热较早,销售增长相比线下市场将出现较大涨幅,整体产量、销售额同比将有5%左右的增长。
《趋势》还特别指出,今年,营养健康、美味时尚、绿色环保的月饼礼盒仍将是市场主流,品牌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产品品类将更加丰富,口味更加多样,繁荣的中秋市场值得期待。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企业也给出了良好预期。例如,作为华中连锁烘焙龙头品牌的仟吉,不仅在行业内卷加剧的当下,对今年的月饼整体的增长态势做出了预期,还对其颠覆性的品类——“减法月饼”进行了新一轮的产品和包装升级,为月饼乃至休闲食品行业贡献了探索和实践经验。
仟吉相关负责人则表示,近几年来,限制糖分摄入一直是消费者最关心的饮食问题,而月饼恰好是高糖高油的重灾区,通过减糖的方式让月饼变得好吃又健康,就是“减法月饼”的研发初衷。
值得注意的是,每年中秋前,仟吉均会举办20多次的对内试吃,在设计的2000多个月饼中,仅有不到30个产品能够脱颖而出,投入市场;同时,作为行业最早提出“减法月饼”的品牌,仟吉尝试了很多不同的配方。可以说,减法月饼的面市是仟吉一系列研发实力和品控投入的结果。
正如上述人士表示所言,“我们是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走健康月饼方向的路子。并且以此为未来明确的方向发展,打造属于仟吉月饼生态位,满足现代人健康过节的需求。”
快消君获取业内数据显示,目前月饼市场行业规模是在200亿的当量;其中,60%还是传统月饼,40%的则是创新类别的月饼,在40%的创新类别中,就颜值和健康方向的月饼平分秋色,同时足了全部的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9-2022年间,仟吉推出的的减法月饼实现销售428.7万粒,年复合增长达16%,成为旗下SKU增长最快的品类之一。同时,通过深挖中秋的价值立意,仟吉还巩固私域流量并吸引“圈外”粉丝,为公司其他各项烘焙品牌提升了口碑,更拉动了销售。
事实上,在仟吉的品类体系内,减法月饼这样的大单品并非孤例。
例如,几年前,仟吉已经开始为吐司、面包等产品更新“清洁标签CleanLabel”,让顾客看懂配料表,清楚地知道自己吃了什么,用简单的配方和更少的添加引领行业升级。而最新消息是,今年开始,该战略将进一步提速落地,成为仟吉与同类型烘焙企业拉开差距的关键。
从一枚月饼的成功不难看出,随着理性消费的显著回归,对于当下的烘焙企业而言,只有把产品研发和客户抓在自己手上,才能存活和发展下去。而仟吉无疑为当下的烘焙行业“打了个样”。
从新店到线上烘焙渠道的“变与不变”
对仟吉而言,有更精致的“减法”,也有更考究的“加法”。
近几年,渠道变革之风,正在席卷食品饮料行业,更蔓延至烘焙行业。
疫情之时,商区、枢纽客流显著减少,消费不断降级,但社区、刚需、高性价比门店呈现爆发之势。
彼时,仟吉坚持深耕社区门店,不断打磨单个门店的陈列、装修和差异化品类铺设,同时以供应商,方案解决商的形式拥抱便利店等新兴渠道,但不轻易走营销主导的轻资产模式,稳健地耕耘大众消费市场,收获了稳定的成长。
到2023年,经济显著反弹,消费场景回归,高势能门店开始重新换发活力。仟吉也顺势进行大门店的布局,为烘焙行业打破了新的天花板。
7月底,仟吉在武汉开出新一代旗舰门店。据了解,仟吉烘焙生活馆拥有不同于常规店面的创意产品及业态,而是从餐饮、零售、快消、生活服务等多元维度不断阐释“自家农场好食材”的核心品牌优势。
据了解,仟吉烘焙生活馆除了提供新鲜好吃的烘焙产品外,还营造出烘焙体验式的社交场景,设计丰富的烘焙DIY体验课程,满足孩子以及女性客户对于亲子烘焙、家庭烘焙体验的需求,让消费者亲身体验烘焙的全流程。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在电商热度整体下降的2023年,对于仟吉而言,线上渠道的开拓仍是一片值得耕耘的“蓝海”。对此,近年来,仟吉建立了一套适应企业战略和业务发展需要的应用系统,为仟吉提供了统一、集成、高效的管理平台。
据仟吉相关负责人透露,自上线以来,仟吉实现了全面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线上业务销售额提了升300%,并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会员和卡券体系,有效促进了线下销售的提升。一方面,公司会员人数增长超三倍;同时,通过线上小程序拓展了消费体验,公司的线上储值额提升了60%,成效明显。
产业链食品行业永恒的“根基”
产业链,是几乎所有实体产业的根基,食品行业如此,产业链横跨农、牧、制造、服务的烘焙行业更是如此。
快消君了解到,早在十年前,仟吉就开始建立自营农场,围绕农业、养殖类、蔬菜、水果四大类,从播种到结果严格遵循自然规律,确保原料源头的安全、可靠、可控,同时为产品品质的提升做基础储备。截至当下,仟吉自家农场实现占地761亩。
其中,仟吉集团的控股公司禾盛吉运营的草莓基地,坚持不催熟、不使用膨大剂,种出的红颜草莓屡次获得多个奖项,并取得A级绿色食品认证。在应用端,有了优质原料支撑,该品牌研发的草莓啵啵、草莓夏洛特等新品一上市便收获一众“粉丝”,每年冬季在展架上从不缺席。
在安全生产方面,仟吉也在不断加强员工意识管理。如每年举办年度质量与食品安全内部培训,组织全员导人质量意识。结合精益生产项目,将“标准化、消除浪费”理念贯穿全体员工。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仟吉宣布食品安全应知应会考核全员上线,并将食品安全考核作为新员工人职转正专项科目,且定期复核,将食品安全进一步融入到企业经营的基因中。
对此,仟吉集团董事长陆伟在对话快消君时表示,“行业面临大变革,供应链正在给渠道端更多选择。为什么现在很多的渠道可以去做一些烘培了,是因为有更多的上游企业能提供供应链的解决方案。在这样的背景下,仟吉是深耕自己的品牌,具备供应链能力更能协同行业发展。我相信这样的企业相对来讲它是比较稳健,因为食品行业风险还是蛮大。”
从田间到餐桌,正是仟吉在幕后做好了一切准备。而伴随着经济和消费的回暖,产品力更好,发展更稳健的“新消费2.0品牌”呼之欲出,逐渐构筑起“第二曲线”的仟吉,有望成为其中的引领者之一。
守正出奇拥抱克制
公开信息显示,仟吉目前已经拥有多个华中地区知名品牌,业务范围涵盖农产品生产加工、烘焙产品研发、中央工厂生产、物流配送、门店销售、烘焙教学和家具制造,已形成多品牌、多元化经营的格局,拥有近400家门店。
《2023-2028年中国烘焙食品行业发展分析与投资预测报告》显示,我国烘焙食品市场将保持10%左右的增长率,2023年中国烘焙食品市场规模将达3069.9亿元。
数据背后,我国人均消费量与全球主要国家对比,不及饮食结构相同国日本的一半;而基于人均消费水平呈上升趋势,我国烘焙食品行业人均消费量有望持续上升。
基于这样的发展机遇,变化也在悄然发生。
一方面,烘焙行业消费升级的大前提,并没有发生变化。
对此,陆伟认为,“对于年轻群体来讲,实际上它一方面是升级,我认为所谓的升级就是它对产品的品质要求还是比较高的,比方说原料是不是清洁,工艺你是不是新鲜,是不是好吃,其实这一点的要求是一点没降的。”
同时,消费场景的多元化,给烘焙带来很多意料之外的增量。
陆伟认为,“无论通过中式烘焙,还是通过其他餐饮和咖啡赛道,其实都是在扩大烘焙市场的容量,对整个市场是有好处的。在细分的领域当中,你要去做好自己的定位,市场还是充满了竞争和机会的。”
谈及公司的应对策略,陆伟说,“面包店有时候解决你的副食,有时候又解决你的正餐,所以它已经变得模糊了。所以这个行业已经无法用原来的定义就能把它说清楚。”他说,“烘焙如果不去做变革,我们的蛋糕就会被很多人切走;同时,你主动去融合,你的市场也会越来越小。”
陆伟表示,“我们布局这么多年,才能让我们的工厂去做不同品类产品的协同,从而让我们的研发更聚焦,供应链更聚焦、更短(如自家农场,新鲜烘焙),最终让产品更有竞争力。基于此,才能为市场的融合做好准备。”
他说,“当然,核心是维护好顾客对你的品牌的信任。我愿意去做长期主义,而不是看短期内赚不赚钱,或者是用短期得失去判断。这个是我们内部的核心的管理团队的共识,也是我们的企业文化,因为我们核心价值观就是爱与诚信。”
除了守正,出奇外,拥抱克制也是仟吉十八年来稳健成长的要诀。
谈及未来,陆伟分享了两个“聚焦”:“一是聚焦烘焙,不能分散;其次是围绕供应能力聚焦核心主力市场,而不是盲目进行能力范围以外的扩张。”
谈及烘焙行业可以“克制式发展”的原因,陆伟表示,新鲜的供应有两个难点:一是渠道,现在目前没有出来全国性的大品牌大企业,其实不是说有人不想做或者资本不想做,它有难度。他还特别强调,“我不排斥加盟,但是,我们目前还不具备这个能力”。
另一个是技术推动,“冷冻技术达不到,冷冻面团就做不出来;同时,如果冷冻物流不符合要求,烘焙产品品质也将不够稳定。当然,仟吉也有自己的技术储备,如推出冷面团产品,通过自有冷链物流面向全国市场供应,打破区域限制,可以将我们的产品投入更广更深的烘焙市场。这些都为公司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长期竞争力。”
在陆伟看来,在自己专注领域和范围做到极致,仍是这家企业长期发展的根本主旨,也是让烘焙这门“传统生意”长久可续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