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显示行业细分市场发展概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2023-07-20     普华有策

原标题:光学显示行业细分市场发展概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光学显示行业细分市场发展概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1、光学显示行业细分市场发展概况

(1)显示模组行业概况

上世纪 60 年代阴极射线管(CRT)显示技术飞速发展期间,LCD 液晶显示技术便已出现,但直到其成本足够低廉后才开始大规模应用;OLED 技术自上世纪 80 年代诞生后,一直到最近几年才普遍使用。当前行业迈入 Mini/Micro LED、Micro OLED 时代,作为新一代显示技术,其有望快速扩展到可穿戴/可植入设备、AR/VR、医疗探测等领域。

成本较低的 LCD 已经在屏幕上使用了几十年,其主要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和其他移动设备中。OLED 是 LCD 之后的重要显示技术,其工作原理与 LCD 不同,LCD 需要 LED 背板和滤光片,而 OLED 能够自发光。高阶显示技术 Mini/Micro LED、Micro OLED 与传统 LCD、OLED 相比,具备高亮度、高分辨率、高对比度、低功耗等特点。其中 Mini LED 被视为 Micro LED规模化应用前的过渡,是传统 LED 的改良品,拥有更好的背光。Micro LED 则使用更小的微米级 LED,其晶粒达到了肉眼难以分辨的程度,同时能够自发光,集合了 OLED 和 LCD 的优点;不同于 LCD 或 OLED 以玻璃为基板,Micro OLED直接采用单晶硅晶圆为背板,更容易实现高像素密度。但 Micro OLED 和 Micro LED 目前产业化主要受限于技术成熟度不足和产品单价过高,而产品单价过高的主要原因是制程良率较低,所以 Micro OLED 和 Micro LED 生产制程环节将需要使用更多的质量控制设备来提升产品质量。

(2)MLED(Mini LED 和 Micro LED)行业概况

Mini LED(Mini Light-Emitting Diode,次毫米发光二极管)的芯片尺寸介于50~200 微米,LED 点间距在 0.1~1mm 之间,既可以直接用于 RGB 显示,也可以用于 LCD 的背光模组。Mini LED 采用直下式背光方式,可以看作普通 LCD屏幕的升级版,其将传统 LED 背光灯珠缩小,从而实现更为精细、密集的背光分区,配合 Local Dimming 的控制,提高亮度以及对比度,提升视觉感观。在相同条件下,Mini LED 不仅解决了 OLED 容易烧屏的问题,而且其成本低于 OLED,在提升画面的同时,又具备成本优势。当前 Mini LED 已进入爆发期,苹果、三星等多家品牌厂商都已开始推出相关产品。

在生产设备方面,Mini LED 可使用大部分传统 LED 生产设备进行生产。Mini LED 在生产流程上与 Micro LED 类似,但通常不涉及巨量转移。Micro LED(Micro Light-Emitting Diode,微米发光二极管)的芯片尺寸小于50 微米,LED 点间距在 0.1mm 以下,是在一个芯片上高密度集成的微小尺寸 LED阵列。该技术将传统的 LED 阵列微小化,每一个像素点均可以被独立定位、单独驱动发光。Micro LED 可提供极高的色饱和度,通常大于 120%NTSC,与目前OLED 所能提供的色域几乎一致,同时由于 LED 具备无机物稳定性,Micro LED可在较长使用时间下保持色彩的一致性与稳定性。此外,Micro LED 在光电转换效率、亮度、使用寿命等方面均优于 Mini LED、Micro OLED,且正在逐渐攻克前期的磊晶技术瓶颈、巨量转移良率、封装测试问题,不断完善后续的检测、维修等环节。基于此,国内外厂商已陆续发布 Micro LED 智能眼镜或相关概念产品。

Mini LED的颗粒尺寸在50~200μm之间,Micro LED的颗粒尺寸小于50μm,这要求检测设备的视觉更加精细,AOI 镜头需要达到微米级的分辨率才能够拍清楚每颗 LED 芯片的细节。同时,单块 Mini LED 板上的 LED 芯片数量往往是万级甚至十万级,在 Micro LED 板上更是达到百万级甚至千万级,这不仅要求检测设备在硬件上配置更高像素的相机以保证视野面积,确保检测速度与产线速度相匹配,并且也对检测设备的算法及软件提出了高要求。此外,点亮测试也是AOI 检测不可或缺的环节。总的来说,Mini/Micro LED 拥有更小的芯片尺寸,要求检测设备具备更高的分辨率、偏移检测能力以及重复精度;更薄的厚度,要求检测设备具备更高的还原精度;庞大的芯片数量,要求检测设备具备更好的软硬件能力。

(3)Micro OLED 行业概况

Micro OLED(又称硅基 OLED)是一种在单晶硅片上制备主动发光型 OLED器件的新型显示技术。Micro OLED 在两个电极之间使用有机发光材料,电流流经时会发出单色光,再透过滤光片生成需要的颜色。不同于传统 OLED 以玻璃为基板,Micro OLED 采用单晶硅晶圆为基板,其利用现有成熟的集成电路 CMOS工艺,可将像素阵列、驱动电路和信号处理电路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上。MicroOLED 可以在维持相近分辨率水平的基础上显示面积更小的 OLED,该特性使其更容易实现高 PPI(像素密度),同时也让显示器具备厚度薄、质量轻、功耗低、发光效率高等特性。Micro OLED 早期应用于军用领域,随着技术逐渐成熟开始延伸至民用消费市场,尤其以苹果为代表的大厂通过 Micro OLED 技术路线切入AR/VR 市场,使其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速,目前 Micro OLED 已具备初步量产能力。目前 Micro OLED 主要是外购半成品硅片,制作工序主要包括阳极像素点制备、有机发光层制备、彩色过滤层制备以及分色绑定芯片成模组。

Micro OLED 与传统 OLED 在材料和生产工艺上存在较大差异,这对光学特性、温度特性、显示特性等方面的检测提出了新要求,需要检测设备具备超高像素检测密度、高速检测信号传输、精密温度控制等多方面的技术能力。同时,由于 Micro OLED 在生产过程中加入了半导体工艺,这就要求检测设备具备半导体工艺检测能力。

(4)近眼显示光学模组行业概况

近眼显示光学模组是影响 AR/VR 设备性能的重要元器件,其中光学透镜通过修正晶状体的光源角度,使得人眼重新读取后,能够增大视角、放大画面、增强立体感,因此光学模组在 AR/VR 设备的沉浸式体验、交互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VR 光学方案主要经历了非球面透镜、菲涅尔透镜、Pancake 方案三个阶段,当前 VR 设备光学方案仍以菲涅尔透镜为主,Pancake 方案开始逐步渗透。非球面透镜由球面透镜优化而来,能够满足最基础的 VR 使用要求,主要应用于早期VR 设备。而非球面透镜的体积、重量偏大,无法满足 VR 设备轻薄化的设计要求,因此在 VR 领域的应用逐渐减少。菲涅尔透镜则在传统透镜的基础上去掉直线传播的部分,保留了发生折射的曲面,在节省大量材料的同时能够达到同样的聚光效果,其重量和体积比传统透镜更小,具备成本较低、技术成熟的优势。但随着消费市场的升级,菲涅尔透镜已逐渐无法满足用户对于舒适性和沉浸感的高要求。Pancake 光学方案通过折叠光路,使光线在镜片、相位延迟片以及反射式偏振片之间多次折返。其缩短了屏幕与透镜之间的距离,从而大幅减小体积,减轻重量,是未来 VR 轻薄化的主要方向。

2、光学显示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1)显示模组行业

Micro LED 被视为下一代微显示器技术,相较于目前主流的 LCD 和 OLED,Micro LED 具有高分辨率、高亮度、可视角大、使用寿命长、响应时间短和低功耗等优势;同时能够自发光,无需背光源,具备体积小、轻薄化的特点;并且解决了需要搭配背光模组调整,黑位对比不佳等问题。Micro LED 是对目前主流显示技术的有效补充,其可拼接性能够满足超大显示领域的需求;其像素级控光达到的高亮度、高色域、高对比度性能,能够满足户外、半户外及影院场景的需求。

Micro OLED 与 Micro LED 超小晶粒尺寸,能够满足 VR、AR 上千像素密度的需求。作为未来穿戴设备显示技术的主流趋势和发展方向,Micro OLED 与 MicroLED 以其优异性能和潜在应用价值得到了行业普遍认可。

Micro OLED 与 Micro LED 同为自发光产品,Micro OLED 同样具备高亮度、高分辨率、高对比度、轻薄化、小型化、低功耗等特性。尽管其在发光效率、亮度、对比度、响应时间、工作温度等方面略逊于 Micro LED,但 Micro OLED 整体技术与产业链的成熟度更高。凭借性能参数与工艺制造优势,Micro OLED 有望成为 AR/VR 行业中短期的主流显示方案选择,Micro LED 有望成为未来 AR行业的主流显示方案选择。Micro OLED 与 Micro LED 市场规模有望受 AR/VR产业带动,实现迅速扩张。此外,前道外延片的不良率是影响显示模组成本的重要因素,控制不良率有利于降低成本,是设备厂商的核心竞争力,显示模组的精密化势必带来检测需求的增加。

(2)光学零件和模组行业

此前,VR设备因其重量问题,往往会导致佩戴过程中的不适,而如今随着光学模组的迭代升级,VR设备的重量和体积问题已有所改善。当前VR设备的发展现状可类比早期智能手机的发展情况,VR设备的整体升级方向是轻薄化、便携化、提升用户体验。目前菲涅尔透镜是市场主流方案,Pancake技术因为在轻薄化方面的重大突破,有望成为下一阶段VR光学主要升级方向。

Pancake方案压缩了模组厚度,利用半透半反偏振膜的透镜系统使光线在镜片、相位延迟片以及反射式偏振片之间多次折返,实现了更短的光路。其具备轻薄化、成像质量好、可调节屈光度等优点,大幅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感和舒适度,但其光损高、良率低等痛点仍有待解决,因此其尚未完全取代技术成熟、供应稳定的菲涅尔透镜。Pancake方案的应用有望从轻薄化和屈光度调整两方面,给VR设备带来里程碑式的体验提升。目前华为、松下、HTC、苹果、Meta已经推出或有望推出采用Pancake方案的头显,在科技巨头的引领下,预计Pancake方案将在中短期内迎来更广泛的应用。

更多行业资料请参考普华有策咨询《2023-2029年光学显示行业细分市场调研及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同时普华有策咨询还提供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报告、十四五规划、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7616b45a623b009e0d3839cb783a604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