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老师咨询我,“学生打扫卫生不积极怎么办?”
对于这个问题,君山在专栏里其实有过说明,但是假期里,可能很多人更关心的是建班之后该如何立威、如何建设班干部队伍的问题,对于这些小细节不是很关注吧。现在身在“战场”了,终于开始发现,这些细小的内容如果不注意,其实也是会有很多麻烦的!
那么,君山在这里就再讲一讲关于这方面的一点想法吧!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01、首先,在学生不爱劳动这件事上,我们谈谈老师应该有的态度。
说句实话,班级里人那么多,班级劳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让学生处于劳累的状态,而学生之所以不爱劳动,一方面和在家里的习惯有关,但更多时候,其实是和学生心理失衡而老师没有进行正确引导有关。
比如,当班里出现一两个不爱劳动的学生时,他们看见别人在劳动、自己在偷懒,就会产生心理失衡,也就是不舒服,就要为自己的不爱劳动找个理由,于是会不断散布风凉话,“劳动这么积极干什么啊,想在老师面前表现啊,想当班干部啊!”类似的风凉话一出,就会有很多原本积极劳动的人也会失去劳动积极性,转而进入到嘲笑积极劳动者的行列中去。
这个时候,其实是很考验老师的经验的,有经验的老师,一定会有这样正确的态度:
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有那么几个不爱劳动的,真的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作为老师,我们不应该和他们较真,但是呢,也不能对他们的行为采取无视的态度,最好的解决办法是,通过班会、班主任亲身示范、表扬先进等等形式在班级里形成“不劳动者不光荣”的舆论导向,让不爱劳动者失去优越感。
02、接下来,我们具体讲讲应该如何让不爱劳动者失去优越感的问题:
1、在班级里,努力营造“劳动最光荣”的舆论氛围;
舆论氛围这东西,自然是很难向良好的方向发展的(坏习惯的影响力太大了),需要老师去引导。尤其是像劳动这样的事情,如果你不去引导,天然就会让学生朝着“脏、乱、累”的思路上发展。
那么,老师具体可以怎么样进行引导呢?
首先,要想一件事情变得高大上,就要让这件事情变成一种稀缺性的东西,因为只有稀缺了,人家才会珍惜嘛。
这个东西同样适用于劳动这一件事上。如果当你告诉学生,劳动是很光荣的一件事情,而且参与劳动的名额有限,希望劳动的同学赶紧报名、过期不候,在这里面,你再加入一点奖励性的东西,相信抢着报名的学生都会很多。那么劳动这件事,就成了有稀缺性的事情了。
这种方法,我们会经常用在组织学生活动上,比如志愿者活动,其实很多志愿者活动是很累的,但是为什么很多学生愿意参加,因为我们总是在宣传,志愿者光荣啊,而且班级品学兼优的人才可以成为志愿者。当品学兼优和志愿者划上等号之后,志愿者的形象和服务的内容不就高大上了么?
这个方法、原理,其实新班主任可以好好琢磨并用在自己的班级管理中,很多地方都能用得到。
2、班主任俯下身子,在前期和学生一起干,变指挥者为共同参与者;
其实我一直和老师们在强调,在建班之初的时候,我们只拿到了“班主任”这个番号,这个番号下面,队伍该怎么建、思想工作该怎么做、有没有人最后听你的话,都是要靠你自己的实力说话的。我们不可能一当班主任,在班级就可以一呼百应,很多学生在班级初建的时候都拿眼瞅着呢!在掂量你有几斤几两呢!万一被他们看出,你就是个咋咋呼呼只会瞎指挥、又不愿意实干的主,那么,很快他们就不会配合你的行动。因为他们知道啊,你下完了命令,接下来就只有发火的时候才会出现,根本就不了解他们劳动过程中的细节,做出的判断也可能是错的,谁要和你玩儿啊。
所以,让班主任俯下身子,和学生一起干。第一个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老师是实干型,老师都干了,你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干?很多业已成名的班主任,在分享自己的带班心得的时候,这一点是他们很多时候常挂在嘴边的心得,同样的方法,也适用于例如学生早操、学生早读、学生吃饭等等各个环节,老师亲生示范了,学生当然会紧随其后;
老师亲身干,第二个目的其实就是有利于自己做到明察秋毫,学生其实是特别在意老师对自己的评价的,尤其是对自己的行为评价,老师如果错误评价了他的行为,他就会对老师心生反感。而且学生特别会关注细节,诸如,“这块地不是我扫的,但是我扫了,老师会不会表扬我?”班主任只有深入到学生内部,才能了解到一手资料,也才能对这些行为进行表扬或者批评。这些有针对性的表扬和批评,其实是班主任早期建立班级威信的很重要的手段。
03、给大家介绍一个我们学校一位班主任解决学生不爱劳动的问题的一个做法,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这位老师接的还是初二的一个二手班,班风不是特别好。开学才一周,学生就开始逃避晚打扫工作。这位老师当天进入班级之后,发现窗户也没关、课桌椅横七竖八、满地垃圾、一黑板的字,要多狼藉有多狼藉。这时候再去找找人,班里学生早就逃光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这位老师反而开心地说了一句话,“这个机会真是太棒了!”
他给教室的角角落落都用手机拍了照片。然后一个人仔仔细细地开始打扫教室,半个小时过去了,教师变得窗明几净。他又拍摄了打扫完之后的教室照片。经过简单的编辑之后,他把对比照片发在了朋友圈、发在了班级微信群。
特别好的效应来了。一来,这位老师给家长们树立了一个认真负责的形象;二来,家长们对于孩子的做法,也都愤愤不平,估计晚上也没忘记询问他们,“今天是谁值日?”这无形中也是对逃避值日同学的一种警醒。
第二天,这位老师针对昨天的事情,又在班级里召开了短会,说了两句话:
1、班级劳动其实没有想象中的辛苦,你看,我一个人不都干得很好么?2、逃避劳动的同学,你说说看你不得不逃避劳动的理由吧。
经过这一役,该班的卫生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04、结语:
在学生不爱劳动这件事上,总体而言,是人性使然。我们作为老师,要让学生爱上劳动,这需要花一些心思,想一些办法。
很多有经验的班主任,在这件事上都有很多自己的心得体会,但总结起来无外乎:
1、心态好;2、懂操控舆论;3、会亲身示范!
好了,各位老师,以上内容,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你好,我是君山,一线教师,爱谈一点教育,如果你也喜欢,欢迎关注我,君山期待与你进行交流!如果你有班级管理上的困惑,你可以翻阅我写的《班主任必修的班级管理智慧》,如果里面我讲得还不详细,你也可以私密我,君山知无不答,努力传播一点点学生管理上的经验,希望对你能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