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年抗战影视话剧横行,不少严重违背历史事实的桥段常有出现,比如今天咱们提到的抗战中护士到处可见的问题,这个合理吗?纵观《亮剑》细节,唯一一个出现合格军医的情节,就是那个为李云龙做手术的日本医生武田,而在此之前,并没有出现其他抗战剧中常见的医生和护士,这是亮剑做得比较严谨的地方。
中国近代军事中,军为指挥部队,师为基本作战单位,一般师级单位才会配备野战医院,具备做手术的能力,师级以下的单位,如团、营、连级单位,都不具备配备医院的能力,除非远离后方作战,才会配备一些救护人员,但这些人只能进行简单包扎和止血,所以许多部队都是不愿意远离后方作战的。
亮剑中的独立团归属于129师386旅,独立团自身并没有配备医院,只有卫生员之类的非战斗人员,师部的野战医院在剧中出现过,当时日军突袭八路军大后方,发现了野战医院,马上发动了攻击,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
当时整个抗战时期,八路军的总指挥部和一二九师师部是在一起的,所以出现的这个医院是一二九师的野战医院,从剧中可以看到,里面有不少伤员在做手术,有的则进行术后恢复,却突然遭到日军袭击,这其实已经违反了日内瓦公约。
抗战初期的中国,说实话并没有多少具备医学知识的医护人员,当时全国都处于缺少医药的窘境,以国民党军队而言,算上中央军和地方部队,总共也才不到3万人的医护人员,这只是公开的数字,因为这里面,真正懂得和具备医生资格的人,才只有一两千人,其余的人都是只会简单止血,进行战场救护的护士。
所以大家在看亮剑时,独立团没有出现医护人员,《我的团长我的团》中也没有一个合格的医护人员,在进行战场救护的,实际上却是一个兽医,他也根本没有给人做过一次手术。
抗战中国民党部队大约有三百五十万人,而具备合格医学知识的军医数量上限,最多也就两千人,这就意味着平均2800人到3000人的国军部队,才能配备一个合格的医生,这是国军一个正规团的额定人数。
因为中国当时严重缺乏具备现代医学知识的医护人员,军队只能做到相当于一个团配备一个合格医生,这还是理论上的,实际上也根本做不到,因为当时的军医都集中在野战医院,师级以下都没有医院,只有会简单包扎伤口的卫生员。
抗战时期的中国并不具备生产现代医药的能力,如青霉素、奎宁等药品都需要从国外进口,这些药品在国内都属于紧缺物资,基层的军官和士兵根本没有办法用到这些药品,许多大战中的士兵因为轻伤无法做到及时救治,导致伤口化脓,逐渐恶化牺牲的数不胜数,尤其是国军溃败撤退时,伤员基本就让他自生自灭了。
打个比方,当年陈赓在鄂豫皖根据地受伤后,也只能被迫通过地下交通线,紧急送到上海救治,他就是在上海救治期间被捕的,而粟裕也曾在中央苏区多次负伤,转到后方医院时,因为没有药品,只能每天用盐水清洗伤口,防止化脓,然后在医院等伤口恢复。
所以说,亮剑中关于李云龙在淮海战役受伤,被段鹏等人紧急护送到后方的野战医院,并由日本医生武田做手术的这个情况,拍摄的还是比较严谨的,比较真实地还原了历史场景,而当时这个华野医院,也是在解放战争接近尾声之时的情况,要是抗战初期,以李云龙的受伤情况,可能轻者截肢,重则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