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袒露往事:老蒋托他找个公文包,发现包里有他和美龄的信件

2024-08-11     张桃子

1925年,孙中山先生因病于北京城故去,众人将其棺木暂时停放在碧云寺。

1927年,张宗昌败于国民革命军之手,率军逃入碧云寺,偶然发现孙中山先生棺木,为泄其恨,竟强迫百姓搬运柴草,打算焚烧先生棺木。

消息传至张学良耳中,张学良立马派兵赶到香山,

在张宗昌下令点火前,及时拯救孙中山先生棺木于危机时刻。

1929年,国民政府传讯宋庆龄,称南京中山陵已建成,可回国参加先生国葬仪式。

宋庆龄听罢,于当年5月中旬回到沈阳,并在张学良夫人于凤至的安排下,到张氏帅府小憩。

典雅庄重的四合院雕花门前,张学良特地为宋庆龄准备一场盛大隆重的欢迎仪式,亲迎宋庆龄到大青楼落脚。

站在孙中山的画像前,张学良和宋庆龄深深向其鞠了三个躬,张学良复指墙上悬挂的由孙中山亲笔书写的“天下为公”4个大字,说道:“

我曾有幸同孙先生见面,先生对我亲切教诲,抱以很高期望。您放心,我定不忘先生的教导,会不计个人得失,极力建设华夏东北。”

二人聊罢,于凤至带张学良的3个孩子前来拜见宋庆龄,并和张学良于大青楼大摆筵席,款待宋庆龄。

席间,宋庆龄再三感谢张学良保护孙中山棺木之举,且接受张学良的好意,在他的亲自护送下,离开沈阳,踏上前往北京的列车。

为什么宋庆龄归来途中一定要登门拜访张学良一家?

其实,除了张学良曾保护孙中山棺木一事外,宋氏同张氏的往来交际亦是十分频繁。

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曾资助孙中山,也和宋庆龄的父亲宋嘉树有过交往;张学良的夫人于凤至更是曾认宋庆龄的母亲为“干娘”,且和宋美龄亲密如姐妹。

而后一件事的促成,则和宋美龄与张学良的私交有一定关系。

那么,问题来了,作为蒋氏夫人的宋美龄为何会和张学良产生关联?二人的真实关系又是怎样?

01,恨未相逢君未娶时:他说,如不是二人相遇时他已有夫人,他肯定会大胆追求她

宋美龄生于1897年,拥有一个众所周知的豪富家庭。

她比张学良年长4岁,少年出国留学,心比天高,是以年近3旬尚未出嫁,于上海名媛圈子中占据一定位置。

1925年,正在东北军担任陆军上将及东路军总司令的张学良因“五卅惨案”引起的中外冲突来到上海。

当天夜里,美国驻上海领事专门在自己的别墅内举行一场非常热闹的宴席欢迎张学良的到来。

灯红酒绿中,微醺的张学良忽然在人群里看到一名身穿旗袍的女子,她的长相算不上出众,但却令张学良心底生出疑惑,不知自己为何会觉得这位女子十分眼熟?难道他曾见过那女子吗?

一番思索之后,张学良蓦地想起自己早上刚到上海,确实曾在站台见过这位女子一事。

就在他暗自感慨自己和那位女子之间缘分时,陪同在侧的胡汉民察觉张学良的失神,好奇顺着他的视线看去,惊讶道:“

汉卿将军,您是在看宋小姐吗?您认识她?”

张学良闻言转首,沉默摇头。

胡汉民见状,遂主动向张学良介绍起那位小姐。

“宋小姐?她是谁的太太?”

张学良续问。

胡汉民听罢,笑了起来:

“不不,谁的太太都不是,宋小姐尚且待字闺中,还是位姑娘呢……对了,宋小姐的姐姐您肯定认识,是孙中山先生的夫人宋庆龄,宋小姐是孙先生的妻妹。”

张学良当即震惊,立刻起身,要求胡汉民陪他去向宋美龄打招呼:

“你好,宋小姐,我方知你原是中山先生的妻妹。早先我在天津时,经常向先生问安,我的夫人于凤至也和孙夫人往来频繁,今天在此见到宋小姐,是汉卿的幸运,若是宋小姐不嫌弃,汉卿愿同宋小姐满饮三杯。”

彼时,宋美龄正处于感情失意的状态,她屡屡挑中“良人”,又总因各种原由失之交臂,而张学良本人,则恰巧符合她的“择偶观”,她未因张学良的突然搭讪心生不悦,反倒刻意露出一抹笑容与张学良顺势交谈起来。

在宋美龄的眼中,张学良无疑是她所遇之人中家世、相貌皆属“上等”的一位,

尤其和同期追求她的蒋介石相比,更有云泥之别。

故而在张学良停留上海的半个月里,宋美龄与张学良的往来愈加亲密,他们携手游玩,并肩参加舞会,渐渐变成上海滩的“明星”,人人皆在猜测宋美龄是不是要嫁入张家,同张学良“喜结良缘”。

然而,宋美龄未曾料到,她的苦心谋算到底还是落了空。

十余天后,张学良重回北京,继续当他的少帅,全程没向宋美龄袒露半点儿“追求之意”。

宋美龄暗自心伤的同时,不愿放弃自己对权势和地位的追求,转而果断放弃张学良,改选蒋介石。

很多年后,张学良向别人说起这段往事,才袒露他对宋美龄的真实感情。

他说,他并非没有看上宋美龄,只不过那时他已经结婚,实在不好意思抛弃妻子,另寻她人,是以只得视而不见宋美龄对他的“示好”,打消追求宋美龄的念头。

当然,站在后来的角度,我们反倒能看出来,张学良的这段话大抵只是一段“场面话”而已,因为如果张学良的家庭观念确实如此保守的话,那么后来他就不会和赵四小姐有一段缘分了。

说到底,还是那时的宋美龄没能真正博得张学良的欢心罢了。

宋美龄未能看清楚当年“真相”,所以哪怕她嫁给蒋介石,当了蒋夫人,也依旧把张学良当作“留下遗憾”的“知己”,瞒着蒋介石,同张学良谱写了一段“婚外世纪情”。

02,暗室逢灯绝渡逢舟:她说,倘若你对那个“小家伙”不利,我不仅立马离开你,而且会把你的事情全部公之于众

数年后,渐渐掌握大权的蒋介石在北京同张学良碰面,陪同在侧的宋美龄不知为何丝毫未曾避讳自己和张学良的关系,当着蒋介石的面,直接呼唤张学良的英文名,摆出一副与张学良相熟的模样,问他最近可好?

蒋介石果然十分诧异,问宋美龄是不是和张学良认识?张学良代为回答:

“我认识她比认识你早。”

1930年,蒋介石同阎锡山等人爆发“中原大战”,张学良几番思索后,决定选择蒋介石。

中原大战结束后,得胜的蒋介石于南京设下宴席,请张学良夫妇前来一叙。

宋美龄以蒋夫人的身份出面接待于凤至,刻意投其所好,令于凤至感动万分,引宋美龄为此生“至交”,并认宋美龄母亲为“干娘”,同宋美龄当了“干姐妹”。

于凤至和蒋介石一样,都不知道他们各自的另一半曾在很多年前有过亲密交往,甚至宋美龄险些取代于凤至的位置,成为“少帅夫人”。

当然,这件事,宋美龄和张学良也不敢轻易向外人袒露,

因为随着蒋介石地位的升高,倘若二人再传出桃色绯闻,即便是过去式,亦会在蒋介石的心上留下一道芥蒂,从而给蒋介石和张学良的“盟友”关系造成负面影响。

令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关系出现罅隙,是以二人非常默契地保持沉默,对过去之事缄口不言。

张学良更是把他和宋美龄的往来当作是宋美龄的一个秘密,一直严守到生命尽头,让蒋介石至死不知他们二人的私下“真实”关系。

可蒋介石作为宋美龄的丈夫,真的如此迟钝,从未察觉吗?实际上,并非如此。

1936年,张学良与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后,宋美龄第一时间给张学良写了一封信,请他务必看在自己的面子上,体谅蒋介石的倔脾气。

随后,宋美龄亲自赶到西安,同张学良见了一面,并默契略过杨虎城,彼此达成和解协议。

张学良的确是条汉子,事情暂时解决后,他毅然拒绝身边人的劝阻,执意按照约定,亲自护送蒋介石返回南京,遭到蒋介石的报复,被蒋介石推上国民政府军事法庭,沦为“阶下囚”,彻底失去自由。

而蒋介石之所以同张学良反目成仇,除了他锱铢必报的狭小心眼外,也和一件事有关。

很久之后,张学良袒露往事,说自己刚把蒋介石“控制住”后,蒋介石即拜托他到华清池寻找一个公文包,且言明包里藏有机密,绝对不能落到他人之手。

张学良不疑有他,急忙赶到蒋介石说的地方,找到公文包。

但当他抱着检查心态,打开公文包,见到内中所谓“文件”时,却当即大惊失色,

因为包里竟然放有他和宋美龄的诸多信件,虽一封未拆,可足以叫张学良心惊胆战。

对于信件如何会到蒋介石手中,张学良百思不得其解,不过他深知此事“重要性”,故往后数十年光阴里,张学良始终对此疑惑只字不提,只将它当作他和宋美龄的又一秘密,深藏心中,至死不曾吐露。

同时,宋美龄也从蒋介石忽然转变的态度中仿佛窥见什么端倪。

她在蒋介石欲杀张学良泄恨之际,出面阻止蒋介石,并生硬表示:

如果蒋介石敢对那个“小家伙”不利,她不仅会立马离开蒋介石,而且会把蒋介石的秘密全部公之于众。

她称呼张学良为“小家伙”的意思在于她想告诉蒋介石,她并未和张学良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关系,在她的眼中,张学良就是她的“弟弟”,被她视作“小家伙”的存在,蒋介石不必介意张学良。

此外,宋美龄亦很了解蒋介石,她知道自己离开对蒋介石不算什么威胁,可倘若加上公布蒋介石的“秘密”,那么蒋介石必定会向她服软,因为蒋介石是一个十分爱惜面子,又疑心重的人,

他无法放手一搏,任由宋美龄离开,所以注定被宋美龄“威胁”。

03,惟愿此生不复相见:他说,宋美龄活在世上一天,张学良也能活在世上一天,夫人即是张学良的“保护伞”

1949年,蒋介石逃亡台湾前夕,特地命人杀害杨虎城,且将张学良转移至台湾继续囚禁。

宋美龄未因蒋介石好似知晓她和张学良往事而刻意疏远张学良,反倒继续充当“对张学良心怀愧疚”的“好人”角色,

当着蒋介石之面,与张学良保持书信来往。

1950年,宋美龄极力争取到同张学良见面的机会,答应替张学良周旋,代为转交他给家人的信件;话罢,二人之间再不复当年“默契”景象,显得无话可说,只能沉默。

次年,宋美龄又特地安排张学良同故友伊雅格见面,并于1953年,给张学良送去各种“新春礼物”;1954年,到美国治病归来的宋美龄再给张学良送去一台收音机,令日日枯燥,几乎双眸失明的张学良终于在无趣的生活中找到一丝乐趣。

可宋美龄为什么要不顾蒋介石的心情,执意与张学良往来?

原因有几:

其一,宋美龄笃定张学良会帮她保守二人秘密,不会向蒋介石及外界袒露二人曾经的“桃色往事”;

其二,宋美龄自认为已经同蒋介石“说清楚”,她不会再因和张学良的往事而同蒋介石产生“矛盾”;

其三,她对张学良展现“愧疚”行为,也是在向世界宣布,她宋美龄的确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这种类似作秀的方式能帮她收拢人心。

宋美龄的谋算未曾落空,张学良确实对宋美龄的“帮助”十分感谢,公开表示:

只要有宋美龄在,张学良就不会死,宋美龄即是张学良的“保护伞”。

然而,宋美龄此举也并非全然“无错”,至少她和张学良不避讳地来往,到底还是触及了蒋介石的敏感心灵,虽然蒋介石至死不晓得他们的往事,但仍对张学良生出怨怼之心,临死也不忘叮嘱蒋经国:

务必要继续关押张学良,切不可轻易“放虎归山”。

张学良因为宋美龄的关系,多被关押十余年,直至1990年,台湾局势大变,才重获自由,举家前往美国定居。

此后,哪怕张学良和宋美龄同处一个国度,二人也未再见过面。

这样的结果,很难不让人怀疑,张学良所说“宋美龄是我的保护伞”一话和他对宋美龄的“感激”是不是仅为一种明面上的“客套话”,实则张学良早将蒋介石、宋美龄夫妇看透,不愿再与二人有任何牵连。

参考文献:

《宋美龄与张学良,牵绊一生》

《张学良与宋美龄的世纪情缘》

《宋美龄写给张学良的信:“我没有忘记你”》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2a04659bf3fea0eabeb7ac24117a1a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