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新型肺炎公布出来的死亡病例中大部分患有慢性病或者免疫功能差的人。
患有严重基础病史的死亡病例
曾xx,男,61岁,既往有肝硬化、粘液瘤等病史。
王xx,男,89岁,既往高血压、脑梗塞、脑软化病史。
陈xx,男,89岁,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冠脉支架植入术后。
李xx,男,66岁,既往有慢阻肺、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胆囊切除术、多脏器功能损害。
王xx,男,75岁,既往有高血压和髋关节置换术史。
殷xx,女,48岁,既往有糖尿病、脑梗死。
张xx,女,82岁,既往有帕金森病史。
周xx,男,65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糖尿病史20余年,帕金森病史。
王xx,男,86岁,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结肠癌手术后4年。
詹xx,男,84岁,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支架术、高血压病、消化道出血、肾功能不全、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腔隙性脑梗死病史。
各种人群都易感 老年人病死率更高
“严格来讲,易感人群和导致死亡的人群是不一样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说。
王贵强介绍,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及对传染病病原体缺乏特异性免疫力,易受该病感染的人群。当前来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各个人群都易感,只是老年人病死率较高,目前病死人数中80%以上是老年人。
原因在于:老年人年龄大,自身抵抗力不足,而且一些有基础病,并发症比较多,再感染这个病毒以后,就会造成身体免疫系统失调,器官功能紊乱,最终导致死亡。
死亡病例的特征
死亡病例的特征与感染者整体特征有些偏差。
以45条可查询到详细信息的死亡病例作为样本,我们从年龄、性别、过往病史以及接受治疗时间这四个角度分析。
从年龄分布来看,56个死亡病例年龄区间为36岁到89岁,跨度为53岁;在这些病例中,年龄的中位数是72岁,其中84%的年龄超过了60岁——死亡病例中老年人的比例明显要高于感染病例中的比例。
具有基础疾病,是许多死亡病例详情中都会介绍到的情况。在这45例死亡病例当中,有6成(27人)曾有过往病史,其中最主要的三大过往病史分别为高血压、糖尿病以及慢性支气管炎:15人曾患有高血压,10人曾患有糖尿病,有6人曾有过慢性支气管炎病史。而在10名曾患有糖尿病的病例中,有7人同时患有高血压等其他疾病。
与普通人群相比,慢性病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以后,病情进展相对更快,严重程度更高,死亡风险更大。
加强慢性病自我管理
1、按医生要求治疗和管理已有的慢性病。备齐药物、按时服药,密切观察所患慢性病的症状变化和病情进展,加强与医生的联系。
2、高血压患者应每天测量血压。若出现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意识改变、剧烈头痛或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眼痛、心悸、胸闷等危急情况之一时,请及时联系医生或到医院就诊。
3、糖尿病患者应自我监测血糖和血压。若出现血糖≥16.7mmol/L 或血糖≤3.9mmol/L;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110mmHg;意识或行为改变、或有其他的突发异常情况,如视力突然骤降等状况,请及时联系医生或到医院就诊。
4、合理营养。尽量做到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多食蔬菜水果,兼食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进食有规律,七八分饱。少吃油腻、高盐、烟熏和脆制肉制品。
5、遵医嘱适量运动。慢性病患者根据身体状况选择适当的锻炼方式,一般建议每周5-7天、每天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的运动。运动应循序渐进,疫情时期避免到人多的地方,尽量居家锻炼。可适当开展户外运动,在开阔通风环境进行,尽量不参加集体项目,注意晒太阳。
6、保持乐观积极心态。对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要恐惧,做好必要的防护。以自己喜爱、可行的方式,如听音乐、唱歌、跳舞、微信联络亲友等方式放松心情。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73pEH3ABjYh_GJGVit1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