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贺岁短片营销扎堆,王家卫贾樟柯也不管用了?

2021-02-17   娱乐产业

原标题:春节贺岁短片营销扎堆,王家卫贾樟柯也不管用了?

作者 / 贺穗

今年春节档,贺岁电影正鏖战犹酣,而在小屏幕,贺岁短片成为品牌营销加码的主战场。

回顾近几年的春节,市面上涌现出一批由名导掌镜,电影级别制作的品牌贺岁短片在此期间传播推广。其中,最经典的莫过于,2018年陈可辛“用手机拍电影”《三分钟》。另外在社交网上,2019年春节档引起病毒式传播的不外乎《啥是佩奇》。

这一类贺岁短片在“春节效应”的加持下,经由社交裂变成为大品牌竞相争夺的宣发类别。

今年也不例外,据观察,各大品牌方早在今年1月末就连续上线贺岁短片,并在以微博、抖音等为主阵地的社交媒体加以投放。如,连续三年主打手机拍摄的苹果公司今年如期推出《阿年》;京东的《顶牛》由导演张大鹏执镜,搭配陈佩斯父子,上演了一出以代际关系大和解为主题的短片;支付宝的《望》集结刘佩琦和金世佳,以及周深演唱主题曲也很有卖相。

可是,从整体观感来看,今年的贺岁短片无论在传播量级还是出圈度上,都没“声”了?

套路不得人心

没有出圈短片,但数量不降反增。

今年,贺岁短片成为春节期间品牌投放的标配。据观察,拍摄短片的品牌方至少上百家,甚至一些企业也会拍摄贺岁短片来塑造企业文化。有百事可乐、奥利奥、百草味这样接近日常生活的品牌,也有支付宝、科大讯飞等科技品牌。其中,又以邀请知名导演掌镜作为合作高度和传播看点。

比如,开篇提到的,京东联合导演张大鹏推出《顶牛》;支付宝《望》延续了《啥是佩奇》的故事脉络,同样邀请刘佩琦出演,讲述的是牛爷爷想给远在太空执行任务的孙子送上春节祝福的故事;以及宝马在今年情人节发布《婚礼》短片,它是由导演辛爽指导,联合演员焦俊艳和孙阳,以及插入易烊千玺演唱的《爱的箴言》作为短片插曲。

《顶牛》和《望》这两款最具爆款像的短片,在2018年的传播市场是得到很好的传播证明,但是放到2021年,观众审美变迁,以及朋友圈效应的能量削弱之后,确实难以再现当年的传播盛况了。

同样,电影导演也并不总是短片质量的保障。王家卫为奔驰拍摄的《心之所向》人物群像式讲故事,豆瓣评分4.6分。快手联合贾樟柯拍摄的《有家小店叫童年》也仅4.8分,大导演的作品,观众并不总是买账。

品牌贺岁短片因需要讲诉一个完整故事,时长通常集中在8~15分钟,传播的门槛相对比较高。这样一来,对短片的内容要求自然也会提高。另一方面,需要依赖社交平台上的用户自发,才能达到量级传播。

梳理发现,绝大多数的贺岁短片,在影像元素呈现上,以年夜饭、放鞭炮、街坊邻里互动为主。在内容主题上,以代际关系,过年回家,最后大团圆结尾,这类“套路式叙事”淹没在互联网汪洋信息或成必然的结果。

据观察,如何解读新的年味,特别是今年倡导就地过年的大热话题,如何体现特殊的年味,确是品牌方很少涉及的话题。某车企营销人员告诉娱乐产业(ID:yulechanye),年末的贺岁短片相较一般的广告片时长要长得多,营销方案至少需要提前一个季度,信息稍显滞后是此类营销的弊端。

当大品牌利用名导效应,去击中品牌用户群体心智的敏感点,而如何跳脱固有模式,承接当下环境的微妙变化,将会是品牌主们必须面临的课题。

传播渠道分散,又该如何讲好故事?

贺岁短片正在扎堆出现。

在制作成本和时间,以及传播营销成本均较普通的广告片各个量级提升不少,但其因本身能承载的叙事特性,其能出圈的营销概率也更高。据车企营销人员介绍,这类短片通常会在关键宣传节点推出,而春节又是一年之类最隆重、话题量最大的节日,没有品牌会错过这一时期。

短片的集中爆发,竞争加剧,但营销思路并未有新突破。

目前短片基本投放形式是,在各类APP的曝光资源位推广。如《阿牛》、《心之所往》就集中投放到微博的开屏广告硬性曝光,在社交传播上,投放站内大V和自建话题,基本属于常规的传播手段。

以奔驰邀请王家卫拍摄《心之所向》这部短片为例,在微博上,#王家卫2021心之所向#话题的原创趋势和讨论趋势在投放当日开始上升,达到峰值一日后迅速下降,可以说,用户自发参与的话题微乎其微,声量延续可见一斑。

而横向比较在抖音的投放,在平台内制造话题、带动用户参与挑战赛。从反馈效果来看,互动话题#拍出你的心之所向#有4.2亿次播放,用户挑战播放量最高的达11.4万次。两大平台的数据对比,虽都未能突破圈层,但或许能够探讨,在贺岁短片竞争逐年加剧的环境下,参与短片内容创作是它延续内容热度的另一个出口。

另外,今年贺岁短片在形式上,娱sir也有新发现,将贺岁短片拆分3-5个故事,成为大品牌在贺岁片讲故事的一种新趋势。比如,支付宝联合《棒!少年》的导演许慧晶,用三个part,即《年年有余之鱼灯》、《岁岁平安之岁月长跑》、《财源滚滚之元包饺子》构成一部年俗纪录片,讲诉中国人的年味,口碑上获得一直致好评。

这种调整,更能适应短视频平台的传播,在叙事上,节奏也更明快。

品牌的贺岁短片传播效能下降,出圈作品越发难求。一方面,和当下平台的内容传播壁垒有关,垂类越发明显,主流内容难以引发共鸣;一方面也是和短片本身的内容相关,其制造和传播话题的能力是根本。

可以说,在当下的传播环境,贺岁短片营销的黄金风口期已经过去,但作为品牌坚持长期价值主张的营销产品,它势必将继续前行并不断更新。

但也可以预见,贺岁短片营销竞争加剧,会在制作上趋于愈发精良,但想要再次占领传播高地,“改变”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