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当当当~~~又到周末了!
夏末初秋的季节,天气凉爽宜人
最适合呼朋唤友组队旅游
这一次,小编推荐的是——余西古镇
余西,一座有着1000多年文字记载的历史古镇,始于唐末,兴于北宋,盛于明清,又因城廓设置形似龙,故得别名龙城(地)。这虽是一座偏安一隅的小镇,但文化历史很是深厚,古镇是古通州东南沿海第一个盐埠,也是我国蓝印花布的发祥地。
余西古镇位于长江口北岸的南通市通州区二甲镇上,多条公路穿境而过,交通非常便利。在古时候,这里是黄海之滨,南北朝中期出水,唐末与大陆相接,那时,所有的人间烟火、璀璨文化都被漫漫黄水所尘封。
尽管如今的余西古镇像极了一个迟暮的老人,但谁也不能否认它曾经在南通历史上的辉煌。旧时,余西为地方经济中心,盐业发展迅猛。明朝中叶,是余西盐业的鼎盛时期,清康熙年间,余西进一步发展,政、商、文及宗教建筑齐备,自成体系,成为通州全境五盐场的核心。
那时车马拥挤,人潮鼎沸,三江两岸的人从这里经过,留下一地喧嚣。
在南通的近代工业史上,余西也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民国时期,设立在此的余西缫丝厂,为张謇的大生企业供应原材料,还有杜谊茂布庄、黄家染坊、曹家酱园、季家酒坊等作坊、商铺,遍布大街小巷。繁华过后的余西,因多种因素而逐渐式微,到如今成为了一个退居幕后的千年古镇。
当古镇成为了新潮的文旅风向,余西也重新走入了人们的视野,这是一座真正的古镇,没有匆忙的脚步和嘈杂的店家招呼声,历经了百年的遗迹文物、老屋旧院,还原了岁月静好最本真的模样。
余西古镇至今依然保存着明清格局的街巷形态,历史建筑和文化设施均保存较好,镇内城河相拥,街巷纵横,粉墙黛瓦,一脚踏入,便觉穿越了百年。
走在古镇的老街上,心中宁静地叫人忘记了一切俗事。长而窄的街巷,没有高楼林立,只有上了年纪的老房子开着门铺传出叮叮当当的响声。老屋大多是木质的,午后有庭院厢房。
余西龙街上还住着很多居民,屋子的木门上贴着大红对联,屋檐下挂着大红灯笼,喜庆极了,也为余西古镇添了一丝热闹暖意。
站在这些老屋面前,就好像看见了青山儒雅的文人款款走来,带着岁月的风尘,和历经世事的通达。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对余西的印象
大概只有这一句吧
“温柔又安静、古朴且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