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郝妈(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人所有,欢迎妈妈们转发分享)
常言道“一个巴掌拍不响”,“苍蝇不叮无缝蛋”,发生一件事情的时候双方都是会有一定的原因的,也不可能是空穴来风。这样的一种理论本身就是中国传统的和气生财的中庸之道,但是很多的家长却把这种理念放到了教育当中,当孩子和别人出现矛盾的时候,就总是会首先的指责孩子,而不是说去分析问题。
举个例子:
闺蜜的孩子前段时间在学校里面和别人打架了,闺蜜当时还在上班,突然接到了老师的电话就急匆匆的赶过去了,到了学校之后了解情况劈头盖脸的就问孩子为什么要打架。孩子非常的委屈说是因为他先抢自己的东西的,然后还拿粉笔头扔自己,孩子可能觉得这样说的话家长就会理解和心疼自己。
但是没想到闺蜜直接对着孩子说,班上明明有那么多的同学,为什么偏偏就是要打你呢?你自己肯定做了些什么让他不开心了。孩子听到后脸色瞬间就淡了下来,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愿意和闺蜜说话。
孩子的打闹在学校当中是很常见的,通常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多数的家长都会觉得打架的双方都是有责任的,而且毕竟以后都还是要当同学的,所以也就不想把事情闹大,这也就是我们传统一直所崇尚的和气生财的中庸之道,但是把他放到了教育当中,似乎又有着什么不对劲。
殊不知,家长这种一个巴掌拍不响的想法恰恰是进了“巴掌理论”的误区,认为什么事情既然发生那么接触的双方都是有着一定的原因和责任的,其实这样的巴掌理论和强盗理论又有着什么区别呢?
强行的靠着主观的臆想给别人安插责任,其实是会让孩子变得过度自卑,即便孩子刚开始觉得自己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这样的质疑之下也会反省和怀疑自己,渐渐的也就会有着自卑的性格,而且还有影响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1.巴掌理论其实是中庸之道的历史残留。
以和为贵一直都是传统的中华美德,因为一直讲求中国都是一家的,也没有什么过不去的矛盾,所以遇到问题的时候各退一步开阔天空,所以对于事情的处理方式也都是采用和稀泥的方式,但是这其实也有着一个很大的弊端,把事情的本身所忽略了,而是把重心放在处理问题的态度上面,让双方都多宽容和忍让一些。
但是其实这种方式也就只是表面的和谐,很多的矛盾都依然残留着没有解决,就像是一个毒瘤一样,时不时的就很容易爆发。
这几年来一直都很热门的事件,女生惨遭性侵害。在看到了这样残忍的新闻之后,大部分的网友都是表达了对侵害者的厌恶,但是却会发现也存在着一部分的人抱着的观点是女生活该,谁让她穿的那么的暴露。这不免就很让人深思,难道女性的穿着也成为了一种罪过了吗?更何况,其实大部分情况下,受害者的穿着十分正常,甚至可以说得上是保守。
2.实际是家长懒惰心理在作祟。
大部分的家长除了日常的教育孩子之外,更多的时间都是放在工作上面的,因为现在社会当中的经济压力实在很大,上面有养老下面还有育儿,这样的压力也就会让他们在工作当中变得非常的辛苦和繁忙。所以在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之后,家长在看到了孩子和别人所产生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就会选择最简单的处理方式就是巴掌理论,
因为他们无暇去顾及孩子的情绪和分析事情发生的本质原因。比如,朋友前不久下班回家之后非常的辛苦,回到家之后吃饭孩子却怎么都不愿意吃,那时候的身心已经很疲惫了,看到孩子这个样子就非常的生气,直接就指责孩子的行为,没想到孩子很委屈的来了一句因为爸爸说今天晚上会回来吃饭,所以想要等他一起吃。所以,孩子总是在家长的懒惰之下被莫须有的冠上一些罪名。
1. 学会信任自己的孩子。
在一对关系当中,信任是非常重要的,在夫妻情侣当中尚且如此,对于孩子和父母之间也是如此。孩子在犯了一些错误的时候,都是会说出自己的委屈和想法的,这个时候家长应该是要对孩子保持坚定的信念的。
毕竟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就是他们唯一的依靠,如果家长都不信任自己的话,那么还有谁会信自己?孩子是自己所抚养的,作为家长应该是最为了解孩子性格的,所以当孩子下次出现错误的时候,应该认真的去听孩子的解释,并且鼓励他积极的改正,并且在他孤立无援的时候也要相信他。
2. 做一个认真的倾听者。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最为经常接触的人便是自己的父母,尤其是孩子刚开始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的时候,就会想把自己的情绪和发生的一些事情都倾诉给自己的家长,所以这个时候家长应该保持一定的耐心去倾听,当孩子在某些地方出现了疑惑的时候,也应该帮助孩子分析并且引导孩子去解决,这样才能够给孩子一定的安全感。
在一件事情当中,并不一定是双方都是有责任的,一个杀人成瘾的杀人犯,难道他所伤害的人也是有罪过的吗?当然不是,最主要的是他的心理疾病。所以,家长必须知道很多时候一个巴掌也是可以拍得响的,不要因为自己的懒惰给孩子冠上那些无谓的罪名,殊不知这些在家长看似没什么的行为,对孩子会产生多大的影响。
那么,你有遇到过这样的家长吗?对于巴掌理论你是怎么看的呢?欢迎留下你的看法。
育儿难题郝妈帮,家庭教育要学好,孩子健康身体棒,我是@好妈妈郝女士,帮你解决育儿小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