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近日,由邓超领衔主演的电影《银河补习班》终于上映了。
早在上映前一个星期,这部电影就提前圈了一波粉。这一次,大家都被电影所传达的真诚与惊喜打动了。
有观众忍不住落泪,“从开头10分钟火箭上天,一直哭到结尾”,很多人想起了自己和爸爸之间的故事。
剧中有很多戳人的台词,都是马皓文对儿子说的:
“你的脑子要一直想,不要停。”
“清华北大只是过程,不是目的。”
“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连箭靶子都找不到在哪,你每天拉弓有什么用。”
除了父子情,让网友们更羡慕的,是马飞和爸爸马皓文的相处模式,马皓文自始至终都在鼓励孩子追求梦想。
其中,一位网友的留言很扎心:我的家人毁了我的梦想。如果他们能支持我追求梦想,现在的我也许是另一番模样。
能请假带孩子去看航天展的,都是“别人家的爸爸”,有的父母正在扼杀孩子的梦想:别总想这些乱七八糟的,还不如好好学习。
还记得《狗十三》中的李玩吗?李玩明明喜欢的是物理系,爸爸却偏偏让她选择英语小组。
有时候,毁灭孩子的梦想,只需要父母的一句话就够了。
02
曾经,腾讯做过一次“成长梦想”的调查,调查结果中,92%的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梦想,仅有极少数人没有梦想。
孩子大多愿意与家长,与同学、朋友分享自己的梦想。88%的孩子认为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83%的孩子希望在学习、生活中得够到爸爸妈妈的语言鼓励,希望父母一同帮助其实现梦想。
在孩子追求梦想道路上,父母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父母对待孩子梦想的态度不同,孩子对坚持梦想的持久度也会不同。
什么样的父母会支持孩子追求梦想呢?
《银河补习班》告诉我们,不是有钱的父母,也不是拥有高智商的父母,而是拥有人生方向的父母。
马皓文懂得儿子对梦想的渴望,正如他心中渴望为自己赢得清白一样。
电影中有这样一幕:马皓文修建的桥塌了,但是他说他这个人不能塌。
他不断地寻找真相,别人都说:“那个神经病又来了。”
他去收集当地的工程数据,奔波在法院和单位几十趟,他像一个皮球一样被人被踢来踢去,但是就算受到别人的驱逐,他也要为自己讨一个说法。
马皓文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桥,修好这座桥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
他看到孩子眼中炙热的火焰,听着孩子兴奋地说起航天知识。孩子一路小跑着追逐梦想,马皓文更坚定了找到真相的信念。
从让孩子不停止思考,到让孩子从“ABCD”的选项延伸到“XYZ”的创造,最后带孩子请假去亲身体验这个世界,近距离接触航天梦想。
如果说平时的相处,就像呵护火苗不被风雨熄灭,在关键时候,马皓文又给孩子加了油。
《当幸福来敲门》中,父亲对儿子说:“别让别人说你不能完成某件事,即使是我,只有自己做不到的人才会这么对你说,如果你有梦想你应该保护它,然后去实现。”
拥有人生方向的父母更懂得梦想的可贵。
03
《银河补习班》中谈到的教育问题,一度引发了广大讨论。
有人忍不住跳出来说,这是在给孩子灌毒鸡汤,连马飞的妈妈都吐槽:“你这是什么洗脑组织?”
的确,如果光给孩子讲大道理,或者只说“你真棒”,孩子也许还是不能坚持梦想。
学会像马皓文一样,做孩子梦想的助力师,就成了每一位父母必须补习的一课。
父母怎么做才能更好地支持孩子的梦想呢?我们可以做到下面三点:
1.为孩子的梦想做减法
很多父母在孩子小时候会报很多兴趣班,可看似是给孩子列出很多选择,最终沉重的学习任务反而让孩子失去了所有的兴趣。
心理学家巴里•施瓦茨曾经做过一个这样的实验:
他将孩子随机分成两组画画。第一组孩子可以从3支画笔中选1支,第二组则可以从24支中选1支。结果第2组的孩子的作品要比第一组孩子画的糟糕得多。
随后,研究者们让孩子们从中选一支自己最喜欢的笔,接着再试着说服孩子们放弃这支笔选择另一样礼物,结果第二组的孩子更容易放弃他们所选择的笔。
选择越多,孩子的专注力可能越低。
孩子一生中会做很多梦,会热爱很多事物,但是很难知道自己真正热爱的是什么。
这时,父母就需要帮助孩子一起做减法,找到最热爱的梦想。
2.找到实现梦想的可行路径
一个朋友的孩子8岁时学了吉他,朋友本想着是让孩子多一门特长就好了。可孩子到了高中,竟然沉迷于音乐,还在学校组建了乐队。
孩子的成绩落后不少,朋友开始担心,他把所有的情绪都发泄到孩子的音乐梦上。
曾经和孩子共同追求的梦想,现在却变成孩子人生路上的绊脚石,朋友想尽一切办法,也要让孩子回到正轨上。
连孩子自己也不明白,他对爸爸妈妈说:“你们以前不是最喜欢我弹吉他的吗?”
很多父母都认为,学习最重要,而梦想嘛,也该停下来为学习让路了。
但是,如果孩子是真心热爱,我们的正确做法,是帮助孩子找到实现梦想的路径。
既然孩子喜爱音乐,在高考的时候可以选择艺考,或者报考高等院校的音乐学院。
接着,我们要和孩子沟通,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音乐人,同样需要理论知识作基础,文化课和艺术课一样都不能放松,那就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
去年,《国学小名士》第二季里,13岁女孩贺莉然在5分钟内说出了127句带“花”字的诗词,成为当之无愧的“飞花令女孩”。
贺莉然从小就喜欢古诗词,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播出后,看到舞台上武亦姝姐姐与他人比拼飞花令,她也梦想有一天能站在舞台上。
但是,梦想并不是一天就能实现的。
除了自己的努力,贺莉然的爸妈为她打通了一条路径:在家里就举办“飞花令”的亲子活动,支持孩子参加国学活动。
成长这条路上,孩子已经选好了梦想的箭靶子,但是,他还需要父母来教他怎么拉弓,怎么瞄准,怎么让利箭直中靶心。
3.身教比言传更重要
《银河补习班》里有一句台词:家长怎么说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看家长怎么做。
很多时候,与其讲一堆大道理,灌一大碗鸡汤,都不如做出来,成为孩子的榜样。
曾经,一位50多岁的全职妈妈告诉我,追求梦想,什么时候都不晚。
这位全职妈妈,在去年50岁的时候,考上台湾艺术大学研究生。更酷的是,爸爸随后也考入同校,成为妈妈的学弟。
他们的女儿笑着说:我们的家庭氛围很好,每个人都很爱学习。
有了这样的父母,女儿在学习上一定更有动力。
当孩子看到你捧着一本书去阅读的时候,一定也忍不住拿出自己的书去看。
当孩子看到你对别人的尊重时,他也会学着去尊重别人。
你怎样坚持追求梦想,你的孩子就会怎样去追求梦想。
拥有梦想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
著名学者杜士扬说: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是彻彻底底地了解自己人生的追求和梦想,并依托自己天性的才华,让自己的梦想得到实现,让自己的才华得到彰显。
有梦想的孩子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也有了为梦想奋斗和拼搏的勇气。
不要轻易折断孩子梦想的翅膀,多一些支持、鼓励和陪伴,这会让孩子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充满自信,不畏艰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学会成为最好的父母。
上过《银河补习班》,我们也要成为孩子最好的梦想助力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