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提供原理和方法论的学习指导类文章,都是在耍流氓。
希望今天的这篇逆袭文章,是真诚的,是有价值的,是具有实操性的。
手把手教你如何学习!超详细学习全流程,想逆袭的看!
大家从老师那里听说过的耳皮子都起茧的一句话是:课堂上要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不然你怎么可能考好?
之所以这句话让人产生抵触,是因为它与鸡汤无异,没有告诉你该怎么认真听讲、怎么记笔记。
听讲姿势要端正
因为,托下巴,跷二郎腿,坐太师椅或者斜着身子,这些姿势或多或少都会懈怠你的思维,最后导致走神。
笔一定要握在手中
这点非常重要,不仅仅是记笔记的缘故。
我们老师做过一些简单的测试和观察,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不握笔的时候,非常容易走神。
一定要动脑,玩命动脑
考虑老师所讲的东西的概念、作用、合理性、是否存在矛盾、潜在的应用、现实生活中的映射等等。
不动脑筋,以上所述都会没有意义!
手把手教你如何学习!超详细学习全流程,想逆袭的看!
我用的是康奈尔笔记法
这个学起来很快,用起来也很方便。
你可以先用一门简单训练,然后用到各个学科。
下图是我物理的笔记,字丑将就看吧。
手把手教你如何学习!超详细学习全流程,想逆袭的看!
康奈尔笔记法
这几张图,可以让你1分钟get这个笔记法的精髓。
康奈尔笔记法
康奈尔笔记法
康奈尔笔记法
康奈尔笔记法
康奈尔笔记法
康奈尔笔记法
康奈尔笔记法
康奈尔笔记法
该记什么内容?
老师的补充讲解内容
老师独创的东西(你在各种教辅以及课本上没有看到过的)
上课讲的非常经典的例题和模型
老师反复强调的点(哪怕是设直线前要考虑斜率这样的小点)
自己灵光乍现的感悟等等......
再一次强调,笔记记得好,意味着你以后复习的思路更为清晰和完整,也同时意味着效率高,千万要重视!!
没必要记什么内容?
概念性的东西、课本上有的东西、你已经烂熟于心的内容都没有必要记进笔记本。
但是不记进笔记本不代表什么都不做,最起码你要做个简单的标注,比如这个概念在哪本书第几页什么的。
手把手教你如何学习!超详细学习全流程,想逆袭的看!
第一句:做作业千万别抄。第二句:做完作业千万别校对。
第一句的道理不用说,第二句话,我一直在揣摩,直到高二一次考试后才有所明悟。
不校对,意味着你必须凭借自己的能力完成作业,即使有些题目不会做,而这就是你的真实水准。
这样做作业的状态,更接近你考试的状态,都会有做不出题目以后的忐忑不安,交上作业以后担心错很多这种心态以及做出好作业时的兴奋。
不校对,还意味着暴露自己的问题,从而让老师知道还有问题存在,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
以上两条是做作业的原则。摈弃这两条原则,我不能说你一定考不好,但是绝对会有隐患埋下。
如何高效的完成作业
完成作业并非简单地涂满整张卷子,而是搞清试卷中每一道题目所透露的思想、模型,以及考查的知识点。
作业前
你需要做的,应该是回顾笔记本以及课本,看下自己所做的总结以及感悟,整体回顾一下上课所讲的知识。
这个过程不会也不应该太长,最多5分钟。
作业中
学会使用记号。比如我用圈圈符号,圈出题号标明这道题有疑问,并在其边上进行简单标注。
使用记号的好处,一是能方便记录做作业时的状态和想法,二是方便自己做完作业后进行整理和归纳。
展现自己的做题思维,就是要有点涂涂画画。
比如数学中“以下不正确的是”,“x>0”这些容易看错的地方,要用划出来,反复提醒自己。
比如英语里面做阅读理解,每一道题的依据基本都能在文章里面找出来,你应该划出关键性句子,并标上题号。
这不仅是做题时的依据,如果老师分析起来,你也能快速回忆起来。
作业后
一般来说,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不懂的问题,这个时候,老师或者同学,都是你最好的帮手。
找同学,最好找一个耐心一点的、语气温和,并且真的精通你问的问题的,而且最好固定下来。
找老师,去的时候最好带上别的作业或者复习资料,因为在你前面可能有很多同学等着问问题,所以这段时间千万不要浪费在和其他同学扯淡上。
注意,答疑时并非就问个答案,而是问思路,问题目的模型,问有没有简便方法等等。
在作业订正中,最重要的一块就是错题的整理。
而我最自鸣得意的就是发明了一种简单粗暴的整理错题的方法。
传统的错题整理法——错题本。
你需要的做的,往往是剪下或者誊抄错题到自己的错题本,然后重新写一遍解答过程。
手把手教你如何学习!超详细学习全流程,想逆袭的看!
这是我高一所作的一部分数学错题本(因为用的是双面胶,所以现在都泛黄了)
在我看来,错题本有三个比较大的缺陷:
1、制作一道错题非常麻烦和费时。
剪下或者誊抄然后写过程,我自己测过用时,快的2分钟,慢的7、8分钟。
而一张试卷中基本不会只有一道错题,对于我这种又懒又惜时的人来说,这种错题本就是低效的代名词。
2、机动性不够强。
如果你已经掌握一道题目之后,它还是会贴在那里,对我而言有些浪费错题本的空间。
3、无法还原做题目时的状态,这是我认为错题本最致命的缺陷。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受,就是做完错题本之后,再回来看错题,只会用一种欣赏,而不是重新做一遍的态度来看错题。
而这就是很多人做了错题本,然后就丢在一旁永远也不去看的原因了。
无法还原的表现还体现在另一个方面——答案的无意识趋同。
就是当你看到答案写在边上的时候,你往往会无意识地用尽各种方法来证明这个答案的正确性。
这样一个很不好的地方,就是会让你失去粗心做错的机会。
我的错题整理方法:
在这一部分我先解释一下什么是一错错题,就是错题在重做一遍的时候,又做错了,那么这些错题称为一错错题。
二错、三错以此类推。做对错题就是在重做错题时做对了的错题。
每隔一段时间对自己的错题进行回顾,一般比较合适的时间是周末作业量相对少一点的时候。
平时也可以,但是切记,一定要定期,一周一回顾是最有效的!
平时做错的错题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粗心做错,一类是思维上有漏洞做错。
分出一错的目的就是筛选掉那些粗心做错的题目。
如果你觉得一错的里面也好像有粗心做错的题目,对不起,那并不是粗心的问题了,而是你在某个方面存在缺陷,请在这方面好好反省一下。
在回顾错题的过程中,你需要准备一个小本子,大概72K左右的的就行,用于记录做错一错的原因、一错的知识点或者自己的盲区。
错题本
错题本
很多同学其实并没有掌握很好的复习方法,以致常常事倍功半,不仅知识掌握地不牢固,还打击自己的积极性。
我认为,复习有两个原则和目的,第一,补漏洞;第二,构框架。
所有的复习行为都应该紧紧围绕着这两点。
补漏洞:
就是对之前学习中不清楚或者理解不深刻的知识点进行二次学习,力图把精髓搞清楚。
补漏洞中最关键的一环,我认为是发现漏洞。
如何发现自己的漏洞?
平时老师所讲,笔记本中有疑问符号,作业中有圈圈和“???”标记的东西;
一错二错三错;
和同学交流时他说出来的应该掌握但是你不怎么熟悉的内容。
这些你都可以认为是潜在漏洞,然后一个一个地去检查消灭。
构框架:
我认为最有效的构建框架的办法就是思维导图。
我拿小说的环境描写的作用为例,我们平时常常看到的资料,是这样的:
手把手教你如何学习!超详细学习全流程,想逆袭的看!
这样的内容,你说你能完全背下来吗?
就算能背下来,但是你对环境描写的作用的理解还是一滩烂泥。
但是如果换成下面这种,会怎么样?
思维导图
你是否感觉就更清楚一些?是不是有种知识一下子立起来了的感觉?
人是一种识图动物,识图的能力进化了上百万年,而识字的能力只进化了几千年。
因此,在复习的时候,你应该充分借助你强大的识图能力,帮助你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
一个非常关键的点:思维导图一定要自己亲手去画了才有印象!
你看了我的图,觉得我写的头头是道,但我敢保证你明天就会忘记我的图。
只有自己亲自动手画了,你才能明白思维导图的构建有多繁琐,这样你的印象才会非常深刻。
在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你需要思考各个点之间的联系,该用什么符号来连接,各个部位应该怎么放置,怎样表现才能更加清晰、一目了然。
构一张思维导图,你可能需要10分钟15分钟甚至20分钟,尤其是要画得一目了然,对你思路和思维的挑战更大。
但是这样一张图的形成,对你知识体系构建的帮助,远远比你自己看半小时一小时的参考书来的大。
对我而言最有价值的东西,莫过于我的随笔本和错题本子。
我发现了未曾发现的规律,归纳理解了更加深刻的知识,建立完善了自己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