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女学霸王丽红:远嫁非洲为黑人生4娃,同学去看她:不敢认了

2024-01-16   康康历史

原标题:清华女学霸王丽红:远嫁非洲为黑人生4娃,同学去看她:不敢认了

她本是清华有名的学霸才女,追求者更是络绎不绝,但是最后她为什么会选择非洲留学生呢?远赴非洲生活后,经历迷茫失望和丧子之痛的她,又该怎么样选择自己的人生呢?

1968年,王丽红出生于中国北京,她的父母都是双职工,虽然当时中国生活水平整体不高,但王丽红却不愁吃穿,她本人从小接受的也是很传统的教育,从有记忆开始,她就知道传:“读书是改变命运最好的出路!”在父母的教育和影响下,王丽红从入学开始就非常努力,在学习上她从不需要父母操心,每次考试都能拿回让父母骄傲的成绩单,家里的奖状更是贴满了墙。

到了1986年,王丽红迎来了人生最重要的时刻之一,她走进了高考的考场,十年寒窗苦读,学霸的世界里是没有意外的,成绩单公布后,王丽红顺利过了清华大学的分数线,父母为女儿举办了一场热闹的升学宴。

1990年,本科毕业的王丽红没有选择国家分配的工作,而是继续在清华大学深造,研究生开学不久,王丽红参加了一场校内的联谊会,当天的王丽红热情、大方,在人群中非常的扎眼。这样的王丽红引起了一个名叫苏玛的男子的注意。

当苏玛看到热情、大气的王丽红时,瞬间被她独特的气质吸引了,性格外向的他主动上前和王丽红打招呼。王丽红本身对非洲人的印象并不是特别好,但出于礼貌她还是微笑着回应了苏玛,在王丽红眼里这只不过是一次很简单的交流而已,但苏玛却暗心决心,要追求这个中国女孩。

此后的日子里,为了接近王丽红,苏玛总是故意制造很多“偶遇”,学校的食堂、图书馆、林荫小路等等,王丽红发现自己在很多场合都能够碰到苏玛。每次偶遇,苏玛都热情地和王丽红打招呼,还会主动驻足攀谈几句,时间久了,王丽红发现苏玛是一个很乐观、风趣的人,他们之间也留下了联系方式。很快苏玛就像王丽红表达了自己的爱意,而对苏玛有更多了解的王丽红,也决定接收这段跨国恋。因为三观一致、兴趣爱好相同,王丽红感觉和苏玛在一起自己很放松,心情也很愉悦,她感觉自己遇到对的人。

1993年的一天,王丽红和苏玛结婚了,母亲依然是哭着的,不过父亲却已经看开了,还安慰母亲祝福女儿,婚后不久,王丽红便为苏玛生下了一个混血宝宝,外婆十分疼爱这个东方长相的黑人宝宝,并亲自拉扯着她。

但苏玛也有自己的责任,他是当地为数不多的高材生,如今完成学业,他希望自己可以回去建设自己的家乡,这也是自己作为酋长之子应该尽的责任和义务。看出丈夫的为难,王丽红也很难过,如果留在北京,丈夫心里对自己的祖国会有愧疚感。但如果远去乌干达,意味着她不能在父母身边尽孝,意味着她要去那个并不富有的陌生地方,开启新的生活。

不过刚到乌干达,王丽红就遇到一个难题。因为苏玛的父亲是非洲一个部落的酋长,光老婆就有十几个,子女有45个,王丽红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快速认识这十几个妈妈和几十个兄弟姐妹。好在丈夫苏玛和他的家人热情的帮助了王丽红,让她快速的融入这个大家庭。

到非洲不久后,王丽红又生下了儿子,儿子的出生让苏玛对王丽红更加地好,会亲自给王丽红做饭,帮助王丽红尽快适应非洲的生活,同样,儿子的出生也让王丽红更加坚定了在非洲扎根的想法,之后王丽红又生下了第三个孩子,又是一个女儿。

2010年,夫妻二人拿出全部的积蓄,买下了当地一所学校,王丽红为学校取名为“鲁杨子中学”。虽然买小学校很容易,但其实管理起来也是困难重重,学校的基础设施压根不达标,王丽红又想办法筹款,从桌椅、教室、宿舍楼都集体翻新。

鲁杨子学校在王丽红的苦心经营下,在当地越发地有名气,甚至还传到了国内,一些教育慈善家纷纷给这所学校捐赠物资,支持王丽红在异国开班教学。

虽然远嫁非洲这些年,王丽红有过失落,也曾经历过人生的变故,但风雨过后她却活出了自己,在那片贫瘠的土地上,活成了一道光,照亮了更多人。如果是我们,大家又该作何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