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金钟罩”,以电池自研助力新能源做大做强

2023-11-18     波帆说车

新能源之争从来不是单一的车型之争,而是体系力之争,电车发展进入下半场,这一点已经呈现得越来越明显。长安汽车在本届广州车展上发布电池品牌——长安“金钟罩”,这不仅是一种品牌、技术积累的呈现,也是长安汽车造车体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池作为新能源车的关键“三大件”之一,长安汽车显然有意将其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长安“金钟罩”,精准把脉终端诉求

新能源最终拼的还是核心技术,电池则是其一,关于长安“金钟罩”,长安汽车从“长寿命”“真安全”“超高效”“快补能”等不同角度阐述了其能给予用户的全新体验,而这些也正是当下新能源车的一些痛点,可见长安汽车对市场诉求有着精准的把脉。

技术上如何实现这诸多诉求呢?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电池与整车的内外兼修,全面解决用户关于对电池能量密度、充放电效率、循环寿命、低温性能等方面的焦虑,并且都是通过电池自研来实现。

技术规划自成体系,计划到2030年将推出8款自研电芯

进军电池自研领域,对于长安汽车这样的自主大佬来说是迟早的事儿。根据规划,长安汽车一方面将围绕液态电池性能提升进行研究,另一方面寻求对半固态、固态电池的技术进行突破,同时探索新型电池技术。整个规划布局紧贴主流技术发展态势、也紧靠市场实际需求。

升级液态电池方面,主要通过攻关电池材料改性、体系优化,进而提升能量密度,在充电倍率方面做到应用3C,普及5C,预研7C。这意味着长安汽车将在充放电效率方面达到领先水准。

在半固态、固态电池领域继续精研,根据长安汽车自研进度规划,将不晚于2027年推动重量能量密度达到350-500Wh/kg、体积能量密度750-1000Wh/L,重点是要逐步量产应用,在2030年实现普及。这对于目前行业普遍存在的续航焦虑来讲,不亚于是动力电池界的一场革命。

对于新型电池的技术探索,长安汽车用力方向目前集中在锂硫电池、金属电池等原型电芯设计方面。根据长安汽车的预测,其能量密度将突破1300-1500Wh/kg。

同时,在电池隔热性能以及低温条件下的电池升温难题等方面,长安汽车的解决方案是:前者采用的新型隔热材料较行业水平提升30%,后者则通过应用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技术予以解决。这意味着从高温到低温,新能源车用车场景得到极大扩展。

很明显,长安汽车对电池自研在技术层面的规划有着清晰的脉络,并自成体系。根据计划,到2030年将推出8款自研电芯,其中包括液态、半固态、固态等不同技术形式,还将形成不低于150GWh的电池产能。换句话说,又一电池大佬或就此诞生。

写在最后

作为整车设计、制造、销售大厂,从燃油到新能源,长安汽车历来都有着清晰的产品与技术规划,并按照规划严格执行,因此在新能源这条路上,长安汽车不仅有着扎实的积累,市场端也有着良好的销量表现,10月份,其自主品牌新能源销量超过5.7万辆,1-10月累计销量超过36.4万辆,这就是作为大厂的底气与硬气。

随着长安“金钟罩”电池品牌的发布、以及后续相关技术和电池产品的落地,这些都为长安汽车发展新能源提供了支撑,在新能源领域做大做强指日可待。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6e301abce5a5d8554b6c9b2a7ccfffa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