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FOREWORD
第九届“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立足设计服务现实改善、设计创造文化价值,聚焦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聚焦文化活力空间的当代塑造,以“千年运河 活力家园”为主题,共征集到1451项作品(学生组1038项、职业组413项),425家机构(院校)、6353人次参与赛事。首次参赛单位121家,其中,46.28%是省外机构(院校)。
参赛作品聚焦具有真实的历史记忆和历史文化的场地,创作了一批题材多元、亮点纷呈、富有创意的设计方案。近期微信公众号将逐步推出第九届紫金奖建筑赛获奖作品解读,期待能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大运河活力空间的当代塑造提供思考启迪。
第九届“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
【职业组】
银奖作品
作品视频
已关注
关注
重播分享赞
关闭
观看更多
更多
正在加载
正在加载
退出全屏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获奖人员
获奖人员(从左至右):管若尘、贾琰
姚秀利、张子懿、张胜越
创作回顾
Review of Creations
邵伯古镇,因运河而兴,孕育古镇家园。但时过境迁、运河改道,家园逐渐沉寂。如何推动运河古镇文化复兴,让运河家园更具活力?
设计基地现状
重拾水岸关系,
以轻介入的方式
探索运河空间的更新活化
我们基于《运河揽胜图》所描绘的邵伯古镇盛景,以及人们“轻触”运河的强烈愿望,选择大赛发布的邵伯古运河与古堤码头作为设计基地,以“轻柔介入、轻便功能、轻巧形态”和“链接彼此、链接运河、链接家园”的概念,从“人-运河-码头-街巷”的链接中寻找切入点,尝试以轻介入、轻触碰的方式,植入可变的触媒空间,以带动古镇整体复兴。
《运河揽胜图》描绘的邵伯古镇——“水上城坊”
设计基地文化和活动需求分析
触媒装置以“层叠屋顶、船帆不息和河镇相依”为设计意象,采用可拆卸的轻巧木构件与薄膜,进行灵活组合,形成游船、舞台、集市、桥等的多元功能空间场所,形态轻盈、体量轻便、可搭建快速,能够与古码头、古堤等场地环境产生良好的空间对话关系,并共同组成水岸之间的有趣连接体,以此“轻触”运河、“重链”家园。
彼此之链——触媒单体组合设计图
水岸之链——触媒码头链接设计图
家园之链——设计驱动产业复兴图
智慧之链——平台助力旅游服务图
轻触运河,再泛涟漪,
重链人-运河-码头-街巷,
唤醒古镇家园活力
在尊重、保护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将触媒融于历史环境之中,实现场所精神延续、重新链接古运河与古镇,从而复兴人们想象中的运河繁华场景。
春节,会客拜年。组建水上休憩空间,人们可在这里晒太阳、话家常,触媒成为老百姓聚会休闲的公共空间。
端午,草长莺飞。组建水上码头,拆解成为轻质小舟,人们可在这里举办龙舟竞渡活动,并配置漂浮系统保证行舟安全。
七月,一年一度龙虾节。组建水上舞台,与邵伯大码头阶梯形成的天然座席相互映衬,人们可在水上舞台感受活力氛围,体验邵伯水上城坊的繁华场景。
中秋,运河映照明月。组建小桥,人们可在桥上欣赏运河夜景、全息投影和灯光表演等精彩活动。
古堤人流如织,古镇如梦似幻,运河华灯重明。我们希望触媒装置设计能进一步深化,未来能在运河上闪耀,复兴运河活力,重链运河家园!
设计场景
设计解读
Design Ideas
为什么会想到采用轻介入的设计方式?
张胜越
随着现代交通方式的变迁以及新运河的通航,曾今繁华的邵伯古镇归于宁静。我们期冀复兴古镇活力、让人们感受运河古镇的魅力,但同时也考虑到需要最大程度保护古镇真实的历史环境,所以我们觉得轻介入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式。
采用标准化构建组合的建造手段,是否会影响到基地所具有的独特场地和环境特征?
张胜越
触媒装置的设计基于深入详实的场地文化要素特征和人群活动习惯调研。装置通过木构件进行衔接组合,呈现灵活多变的功能和形态,能较好地适应古码头、古堤等场地环境的个性,与其产生良好的空间对话关系。如邵伯大码头,清代时为邵伯古运河沿线最热闹的地方,我们提出利用触媒装置组合来打造今天的运河剧场和市集,可以再现历史上的活力场景。
多元化的运河场景
以一组装置作为提升运河活力、唤醒古镇家园的空间载体,是很好的创意,有考虑过该装置在落地实施过程中的技术性难题吗?
管若尘
装置以不破坏古堤、码头为前提,本身落地性、可实施性较强。技术性难题主要集中在:装置拆解成小舟后,如何确保它在水上漂浮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为此,我们充分借鉴了国内外水上运动的相关成熟经验和技术,为古镇专门设计了漂浮系统,可以保证其安全平稳漂浮不倾倒。
水上漂流场景
作为一个承载不同功能活动的场所,如何解决各类人群使用中的安全隐患问题?
管若尘
首先,邵伯古运河是内河,水流平缓、安全性高,开展水上活动的安全风险较低;其次,我们在休憩空间中设计了可伸降围栏,提高了人们游览的安全系数。
选手风采
Moments of Contestants
已关注
关注
重播分享赞
关闭
观看更多
更多
正在加载
正在加载
退出全屏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设计团队作品自述
现场花絮
评委点评
Opinions of the Jury
支文军
《时代建筑》主编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作品以大运河边的邵伯古镇为设计对象。设计师从古画中获取设计灵感,在人、水、船、码头、街道等元素中寻找创意火花,以构造轻盈、可变的活动装置作为触媒,尝试以轻介入手法植入到古镇多个公共空间中。这一手法赋予了运河古镇多元化的生活场景。设计尊重运河古镇的历史文化价值,所采用的轻介入设计策略是焕发运河古镇活力的一种有益探讨。
作品解读丨当海啸再来的时候...2022eVolo二等奖独家专访
作品解读丨2022年第二届 Active House Award中国区空间竞赛铂金奖:北京三里河三区家装改造
作品解读丨绿色蔓延
作品解读︱塘头振兴:未来农业生产与居住一体化的城边村设计
作品解读丨《New Spring》——一枝“禾苗”从春日开启了它的一生
作品解读︱畅想生命起源,打造未来人类的海底居所。
作品解读|基于媒介生态学的数字与物质学习环境建构
作品解读丨在北欧,用建筑抵御季节性抑郁
作品解读丨虚拟现实技术嵌入城市环境的游戏化机制
作品解读丨2021eVolo一等奖佳作回顾丨持续新生,蕴含生命力的自然之树!
作品解读丨哈佛GSD城市设计论文奖:自主的城市主义,迈向交通乌托邦
作品解读丨竞赛作品《半园》
作品解读丨香港大学优秀课设:曾出现在“古惑仔”系列电影里的社区,现在怎么样了?
作品解读丨2021eVolo一等奖佳作回顾丨持续新生,蕴含生命力的自然之树!
作品解读丨想在高密度住宅区实现蔬菜自由?耶鲁大学提供新设想
作品解读丨进击的砖块!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生打破传统,从一块砖到一栋房重塑不太一样的砖房
作品解读丨“2022年成都公园城市国际花园季暨第五届北林国际花园建造周”三等奖
作品解读|基于英国女王形象的园艺精神重塑与包容性城市设计
作品解读丨咱家门口小菜园【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第八届紫金奖建筑赛
作品解读丨“青春有几年 疫情占三年”建筑师开始放大招!!!这款动动动动感学生宿舍了解一下...
作品解读丨被TUD选出代表学校参赛的建筑优秀毕设:马西洛谷仓改造
作品解读丨2021EVOLO竞赛营优秀作品专访:The Fantasy of Eden 伊甸园狂想
作品解读丨珊瑚的冬天,以最小干预力复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海洋世界!
作品解读丨打败孤独,设计师在行动
作品解读丨消费主义逆行者:一个购物中心是如何做到循环利用的
作品解读 | 桥上的街市:旧铁道桥改造【南通大学】第八届紫金奖建筑赛
作品解读丨“紫金奖 · 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访谈(一)
作品解读 | 今天你发电(运动)了吗?【东南大学】第八届紫金奖建筑赛
作品解读 | 游牧计划【南京市第二建筑设计院】第八届紫金奖建筑赛
作品解读丨城市充绿宝【苏州园林设计院】第八届紫金奖建筑赛
作品解读 | 蒸腾时光【中国矿业大学】第八届紫金奖建筑赛
作品解读 | 下个屋顶见!【江苏政泰建筑设计集团】第八届紫金奖建筑赛
作品解读 | 为希望做顿好饭——共享厨房幸福的家【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第八届紫金奖建筑赛
作品解读丨重建边缘:以苏尔莫纳-卡尔皮诺内铁路和吉齐奥河畔的佩托拉诺镇为例
作品解读丨清凉一下,快来冰岛看看洞穴中的瑰丽景象
作品解读丨渔火相传——浙江省大陈岛镇区乡村设计
作品解读丨UCL UD毕设银奖质疑CBD空间使用权?用大数据分析与AI算法实现城市重构和空间平等!
作品解读 | 从前有座煤气罐——气罐社区营造记【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第八届紫金奖建筑赛
作品解读 | 伞林间——城郊地上站区共享绿用【东南大学】第八届紫金奖建筑赛
作品解读 | 都市“手环”【东南大学】第八届紫金奖建筑赛
作品解读 | 循级利用—H₂O与CO₂变奏曲【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第八届紫金奖建筑赛
作品解读 | 碳路记【苏州园林设计院】第八届紫金奖建筑赛
作品解读丨万物皆有灵:为小动物而设计
作品解读丨崖壁窑洞映斜阳,朱小地设计团队绘制榆林恢弘图景
作品解读 | 对北荷兰循环农业的可能性进行的深度景观空间探索
作品解读 | “挤”出来的空间【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第八届紫金奖建筑赛
作品解读丨新园公社——对青年居住模式的探索【昆明理工大学】第八届紫金奖建筑赛
作品解读丨微观分形——城中村居住新解【郑州大学】第八届紫金奖建筑赛
作品解读丨废弃铁路摇身一变成为绿色走廊!
作品解读丨虚拟与现实的住房平台:INTERWOVEN
作品解读|城市中绿色生产空间的不同方式-公共空间中央景观
作品解读|Isomatic 异构体-充斥着色彩和虚构人物的混乱游乐场
作品解读|AQUAVILLE 应对水平面上升的建筑策略
作品解读|一个不完整的无边界地图集 An Incomplete Atlas of Non-borders
作品解读|“kikai Shien Robotto”生态和能源可再生主题公园
作品解读|Blind Park 盲人公园-把无法看见的变成可感知的
作品解读|City Nomads 城市游牧民族-新的变化,新的时代,新的居民
作品解读 | 为了农业土地更好的未来(构建农业景观与农业定居点)
作品解读|伊斯坦布尔防灾中心 Istanbul disaster prevention centre
作品解读 | 为马德里附近的 Tetuán 建立一个新的维修中心
作品解读|生产环境:“鹿特丹自给自足”(城市农业综合体)
作品解读|“kikai Shien Robotto”生态和能源可再生主题公园
作品解读 | 虚拟与现实的住房平台:INTERWOVEN
作品解读|你知道废弃的电子产品去哪了吗?
作品解读丨探讨婚姻与建筑的适配性-致我即将分离的恋人
作品解读丨跨越20年的思念, 致我挚爱的Mircioiu
作品解读 | 人类回归海洋的日子真的不远了吗?
作品解读丨台达杯一等奖竞赛作品解读|积木·乐园
作品解读丨第五届天华杯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三等奖:流动制造
作品解读丨崇礼OOW竞赛获奖作品赏析:西坡·归去来
作品解读丨开封竞赛获奖作品赏析:逸境
作品解读丨开封竞赛获奖作品赏析:清园春韵---“新宋潮“特色文旅体验中心设计
作品解读丨崇礼OOW竞赛获奖作品赏析:不止于居
作品解读丨国际建筑设计竞赛获奖作品:福建土楼(南靖)保护与活化利用
作品解读丨开封竞赛获奖作品赏析:移动创客营地
作品解读丨开封竞赛获奖作品赏析:游宋
作品解读丨渭南竞赛获奖作品赏析:相见故里
作品解读丨开封竞赛获奖作品:开封时间 TIME ON/OFF
作品解读丨渭南竞赛获奖作品赏析:银色田茂 情动预愈--全龄友好的村落式银发小镇再塑
作品解读丨UIA-霍普杯 2020 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二等奖深度解读——衍聚-倚巷折坊
作品解读丨UIA-霍普杯 2020 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三等奖深度解读——迷宫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