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之翼#“夜间女王”P–61战斗机

2019-11-17     皇家橡树1972

在北京“小汤山航空航天博物馆”内有一架通体“黑釉”的二战时期大型战斗机,它是“小汤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一架据说世界上仅存几架的P–61型夜间大型战斗机,抗战期间曾经击落过多架日寇的飞机,为抗战立下功勋。

美制P–61夜间战斗机,它是当时世界上唯一的夜间战斗还装备最早期的机载雷达,它在欧洲战场和我国抗日战场的夜空中是以”无敌者”的姿态存在的!

P–61战斗机是当时世界上体积最大的批量服役型战斗机,各种标准型和衍生型一共制造了706架之多,它也是当时世界上火力最强大的战斗机,一共安装了4门20毫米航炮和4挺12.7毫米航空机枪,这样强大的火力任何战斗机都会畏惧的,它还能携带700公斤的航弹,弹药总携带量在3吨左右,已经相当于B–25“米切尔”中程轰炸机的载弹量了!而且P–61的体积也确实和“米切尔”相当。

P–61的研制是应英国的请求,英国在“敦刻尔克”败退之后,德国随即对英国进行战略轰炸以打击英国的战争潜力,由于白天轰炸有“喷火”和“飓风”战斗机拦截不安全...德国组织轰炸机对英国实施夜间轰炸取得了不小的战果,相反“飓风”和“喷火”两型战斗机不具备夜间作战能力,英国只好请求美国研制一型航程长、火力猛的大型夜间战斗机护卫英国的夜间领空...P–61也因此诞生。

SCR–720C机载雷达,是P–61的主要夜战装备,也正是有了机载雷达,加之机身涂装成黑色(最早的隐身喷漆)使得P–61像一只“夜蝙蝠”!它的雷达可以准确的在10多公里外准确捕捉到德军单架战斗机,这在当时已经是非常的先进了,但P–61研制出来的时间太晚都1944年了才参战,所以夜间战果不如P–38等其它战斗机多,但是它在当时上高度设备化和自动化的,P–61机组为三人:驾驶员、雷达操纵员、武器操纵员,相互配合发挥装备优势,在二战最后一年还是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在北京小汤山的中国航空博物馆内有一架P–61B型夜间战斗机,它是目前世界上仅有的四架之一!(另外三架在美国)是珍贵历史文物。

1944年美军B–29、B–24战略轰炸机进驻成都附近的白市驿机场,对日本本土实施战略轰炸,并且给日本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为了遏制B–29的轰炸行动,侵华日军驻华中各机场的轰炸机打算轰炸成都机场,由于1944年“飞虎队”的建设和训练已经日臻成熟,战斗力已经不是侵华日本可以比拟的了!日寇飞机不敢白天出动只能是夜间轰炸...为了防范和打击夜间来袭的日寇飞机,有三架P–61进驻成都机场,进行夜间空中巡逻,由于P–61的先进装备和强大火力多次击落打算偷袭B–29基地的日本飞机,使得日寇飞机再也不敢来犯,P–61一共在欧洲和亚太战场上击落了127架德国和日本飞机,自身无一损失,证明了技术装备优势在战场上就会形成战斗力的优势。

P–61的双视夜间望远镜,不但可以发现夜间的敌机,甚至还可以观察到夜间的地面目标。为武器操纵员提供精确投弹的目标准确位置。

早年间在成都滞留的P–61战斗机。

P–61战斗机绰号“黑寡妇”,倒不是说“死了男人的意思”,而是北美一种剧毒的蜘蛛,小汤山这就P–61B的涂装就画了一只“黑寡妇蜘蛛”。小汤山这一架就是当年进驻到成都白市驿机场当中的一架,抗战胜利之后滞留在了我国,编号为422234号,最初是送到四川军械学校当教材使用,后来又到四川大学当实物教材...解放后辗转到了北京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物。

总体来说P–61战斗机开创了战斗机安装专用机载雷达的先河,并且它由于机身很大,在进行空中截击的同时还能携带几枚250磅的炸弹,还成为世界首型“战斗轰炸机”。

P–61战斗机的事例告诉我们,重型战斗机就是好处多多,安装的机载装备多、火力强悍、可执行多种任务...远比任务单一轻的型战斗机有用的多。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6cUdfW4BMH2_cNUgdWL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