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雨村为何每次去贾府都要点名见贾宝玉?原来是满满的套路和江湖

2023-11-25     吴忠强

原标题:贾雨村为何每次去贾府都要点名见贾宝玉?原来是满满的套路和江湖

知识是水,人是海绵。

没有水的时候,海绵有模有样,从容有型,进退有度。

浸水之后才发现,原来自己浑身上下都是泡沫。

01

要么,让肉身庸俗地合群;要么,让灵魂孤独地思考。

贾雨村算是《红楼梦》中有学问、有见识的一个人。关键还是,一个有灵魂的人。

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总以事理为要。

黄道是吉日,黑道是凶日。大凡有些才学之人,总觉我命由我不由天。此时的贾雨村正是这样。不过,他后来在“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之时,门子曾经跟他说过这样一句话:“大丈夫应相时而动,趋吉避凶者为君子”。与贾雨村的“不在黄道黑道之说”形成鲜明对比。

许多人觉得贾雨村人还不错,甚至愿意交他这个朋友。比如:甄士隐、林如海、贾政等。

贾雨村最好的朋友应该算是冷子兴吧。

在听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时候,贾雨村说了一套“劫运而生”之理。

这正是贾雨村的见识所在。

有才学有见识,还需要有德做支撑。德高于才者为君子,才高于德者为小人。

贾雨村之德,不足以支撑他的才华。

我们先说第一件事。

贾雨村曾经在“智通寺”看到一副对联:身后有馀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他觉得这幅对联“文虽甚浅,其意则深”。恰好旁边有一个煮粥的老僧。贾雨村本来想跟老僧请教请教,结果发现老僧有些耳背,总是答非所问。于是,《红楼梦》在这里用了一个词来形容贾雨村:不耐烦。

贾雨村为什么不耐烦呢?其实这时候的贾雨村因为被革职,暂时在林如海家给林黛玉做老师。命运赐给人生的每一次蛰伏,都是为了让你思考并完善自己的修为与德行。而贾雨村并没有领悟到这个真谛。

虽然说,他也觉得这幅对联有些道理,但仅此而已,他不想去深究。

正因为他没有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导致了他在小利面前,而忘了大义。

于是,贾雨村做了第二件事。就是薛蟠打死人命案。

开始时候他不知道大家争抢的女子是甄英莲。但是后来通过葫芦僧一介绍,他就清楚了。

咱们想一下,贾雨村怎么去京城赶考的呀?是甄士隐“封五十两白银并两套冬衣”助他去的。这看似滴水之恩,其实颇有些雪中送炭的感觉。

那么贾雨村在收了银子之后是什么反应呢?书中这样写道:雨村收了银衣,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仍是吃酒谈笑。

我们可以把贾雨村的行为理解为超凡脱俗大恩不言谢;其实还可以理解为就是不懂感恩。到底是哪一种呢?薛蟠案立见分晓了。

葫芦僧拿出“护官符”来,跟贾雨村一说“贾王史薛”家的事情,贾雨村一听,江南好,江南好大雪呀。他心中本来仅存的一点正义之心,就在此刻,彻底泯灭了。

大家还记得吗?当时,贾雨村当了太爷,回去感谢甄士隐的时候,甄士隐已经出家了。他从甄士隐的岳父那里知道,甄士隐的女儿甄英莲丢了。他当时还说:“不妨,待我差人去,务必找寻回来。”如今,甄英莲就在这个案子中间,他却忘记了甄士隐的恩情,而屈从于薛家的权势了。

可以说,这个时候的贾雨村,已经彻底适应了官场的暗黑。接下来,他又做了一件事。

02

道德的建立非常难,道德的滑坡非常快。

要说这场官司,贾雨村因为惧怕薛家的权势而不敢判,还有些被动的成分。但之后,他寻了一个由头就把门子给开除了,这就有些阴狠了。门子是葫芦僧,以前贾雨村就在葫芦庙寄宿,可以说,这也是他的一个源流之地。当一个人把源流要彻底断绝的时候,就说明已经做事不计因果了。这看似一个无足轻重的小情节,恰恰说明,此刻的贾雨村已经彻底与道德败坏的官场同流合污了。

说到这里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跟贾宝玉来做一个对比了。

贾雨村有才学没背景,他的官还真是凭着自己“智商+情商”的真本事得来的。特别是到了应天府,他已经对利益交换这一套玩得驾轻就熟了。

同贾雨村相比,贾宝玉算是一个“官二代”或者“富二代”。贾宝玉之所以不读书,是因为他对官场的这些虚头巴脑的事情有些看不惯。而他的父亲贾政又希望他赶快成长,好接自己的班。关于贾宝玉出生之后的故事,当时冷子兴当笑话跟贾雨村讲了。就是贾宝玉抓周的事。

冷子兴说,贾宝玉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玩弄,那政老爷便不喜欢,说将来不过酒色之徒,因此不甚爱惜。其实,贾政并不关心贾宝玉是不是一个酒色之徒,而在于贾宝玉是不是热衷于他所谓的官场正途。从后来情况看,贾宝玉在学堂里跟秦鲸卿、香怜、玉爱之间玩断袖,根本没有人拿这个事当事。后来因为蒋玉涵的事情挨打,不是因为跟蒋玉涵本身有什么关系,关键是这事让北静王不高兴了,这才是贾政的关注点。

说起贾宝玉来,似乎有一件事比较奇怪。为什么贾雨村每次来贾家,都一定要见一见这位公子呢?而且贾宝玉还根本不喜欢他。

贾宝玉不喜欢贾雨村是一定的。但贾雨村就一定是因为喜欢贾宝玉才每次都见他吗?其实,此处贾雨村另有隐情。

贾家是什么样的家庭呀?简单说,那可是一群官场老油子。贾政、贾赦、贾珍,甚至包括这些夫人们。都是谈笑间就能让你泄底露怯。还记得王夫人让林黛玉坐的那把椅子吗?那把椅子是贾政坐的,王夫人就这么随意一句都能暗藏杀机,而且林黛玉只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小女孩。好在黛玉有良好的家庭教育,躲过了王夫人挖的这个坑。

对待林黛玉尚且如此,那么对待贾雨村这样一个官场油条呢?肯定是闪转腾挪笑里藏刀。贾雨村要想知道点什么,那么贾宝玉就是最好的突破口。看到了,这就是双方的套路,贾府的水深,贾雨村的水也不浅。

于是,每次贾雨村来,都以喜欢器重为幌子,跟贾宝玉随意聊聊,然后从只言片语之中,了解他想知道的一些事情。毕竟在贾雨村眼中,贾宝玉是唯一能说真话的一个人。

贾宝玉不懂官场世俗与凶险,自然也不懂得什么事情该说,什么事情不该说。所以贾政才始终看不上贾宝玉。

就拿大观园刚盖起来的时候,让贾宝玉起名字的事情来说吧。平心而论,贾宝玉起得许多名字都很不错。可是贾政为什么还要怒斥他呢?不是嫌弃他没有学问,是嫌弃他不懂得事故周旋,不懂得寒暄迂回。

给刚刚竣工的大观园拟定名字,贾政是这样说的:“我们今日且看看去,只管题了,若妥便用;若不妥,将雨村请来,令他再拟。”这里,贾政认可的不仅是贾雨村的才学,更多是认可贾雨村的妥当。

对于贾宝玉拟得第一个名字“曲径通幽”,众人一致赞叹。贾政只是说了一个词“以一知充十用”,意思大约就是“知一说十”。潜台词就是幼稚。

幼稚的人通常是“知一说十”,而事故的人多是“知十说一”,圆滑的人更是“只谈风月”。

后来,宝玉又题了几个名字,“沁芳”,贾政笑而不语;“有凤来仪”,贾政连骂两句“畜生”。下一个“稻香村”,贾政一声断喝:“无知的畜生!你能知道几个古人,能记得几首旧诗,敢在老先生们跟前卖弄!方才任你胡说,也不过试你的清浊,取笑而已,你就认真了!”

其实这次与其说是试拟题词,不如说是对宝玉的一个考试。考的什么内容呢?正是在《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的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宝玉读书的兴趣在哪里?是在书本文字本身。而贾政、贾雨村等人读书的兴趣点在哪里呢?就在于“世事洞明”与“人情练达”之中。

在回顾一下贾雨村走过的地方,他寄宿在葫芦庙,葫芦庙着火了;甄士隐对他有接济之恩,结果甄家破败了;他在林如海家当西席,林家家破人亡了。

后来,他在跟贾政、贾赦混迹到一起之前,他还在江南甄家(这个甄家是甄宝玉家)给甄宝玉当过老师。那么后来在贾府落败之前,甄家提前败落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一个奇怪现象呢?怎么贾雨村沾上谁谁就烂呢?这就好比是,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这都鲍鱼之肆了,如何能不衰败腐烂呢。

要想能够抵御贾雨村的侵袭,就必须要有庄子般的智慧。林黛玉曾经给贾宝玉写过这样一首诗:无端弄笔是何人?作践南华庄子因。不悔自己无见识,却将丑语怪他人!虽然没有一语点醒贾宝玉,但林黛玉的“无立足境方为干净”的偈语,为将来贾宝玉的觉醒埋下了伏笔。至于以什么样的方式觉醒,是另一个问题,但一定不是求取功名的方式。

作者:风林秀

版权声明:本文由“鱼羊秘史”原创制作,并享有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6acadff3a9a4f8a4314aef7f935970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