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北平解放,傅作义麾下4个兵团司令拒绝,他们去哪了?

2023-01-05     小女子大人物

原标题:1949年北平解放,傅作义麾下4个兵团司令拒绝,他们去哪了?

在国军的一众将领之中,傅作义的军事水平绝对能名列前茅,军阀内战时期他以涿州孤城力抗张作霖的精锐东北军,一战成名;

对抗日寇,他在长城抗战、红格尔图战斗、忻口会战、奇袭包头、会战绥西、收复五原等著名战役中多次重创日军;

解放战争时期我党在华北地区也多次被他击败,直到东北野战军入关情况才好转。

但是一个人的能力再强始终还是一个人,就算国民党中有十个傅作义,最终的结局还是一样的,因为历史的浪潮、群众的意志非人力可以阻拦。

最开始傅作义还是没有认清形势,提出要“坚守平津”,当时的他作为华北“剿总”,下辖着四个兵团,手下也有几十万人,认为自己还有一战之力,然而随着傅部主力35军被歼、天津被解放,平津的大局就已定了。

在解放天津后,我军就没有急着继续进攻北平,这个时候其实就在等傅作义的表态。

傅作义也很明白再打下去只是徒增伤亡,加上女儿傅冬菊做了很多工作,于是有了起义的想法。

不过傅作义心意已决,对这些劝说通通拒绝。经过与中共多番谈判后,傅作义在1949年1月21日向公众宣布北平城内国民党守军接受和平改编,并在次日开始按照约定将军队撤出北平。

1月31日,解放军入城接管防务,北平宣告和平解放。这个结果真的来之不易,也将傅作义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保护了这座千年古都,更是为后来的陈明仁等人做了很好的示例。

傅作义的选择是有利于人民的,但是他手下的四个兵团司令员却没有一个跟随他。

说起来也比较讽刺,傅作义当时是国民党东南行政长官,华北地区的主要负责人,但麾下四个兵团只有一个是他的嫡系,其他三个都不咋指挥得动。

所以说蒋介石的看中,其实也是有条件的,除了他的黄埔系,其他“杂牌”都是疑人少用,用了也疑。三个中央军兵团放在那里,实际上也起到监视的作用。

傅作义的嫡系是第11兵团,司令孙兰峰。孙兰峰早在1925年时就已跟随傅作义,当时他们同在阎锡山的晋军中,傅作义是山西陆军第4旅第8团团长,而孙兰峰是第8团第2营第3连连长。

两人有20来年的上下级感情,但是面对傅作义的选择,孙兰峰当时还很想不通。为此傅作义特意找他谈话,问:老弟,战争已经结束了,你还有什么顾虑?你要是想走我绝对不拦你。

没想到孙兰峰还真的走了,他也没有去南京,只是跑到了绥远投奔董其武,然而董其武也是傅作义的旧部,后来在傅作义的劝诫下也起义了。这时孙兰峰才真正想通了,带领11兵团起义。

第17兵团司令侯镜如是黄埔一期生,按道理来说应该是蒋介石的嫡系,但是他在1925年就经周恩来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此后与我党曾经有段时间失去联系,在解放战争中重又恢复,他非常反感国民党的内战行为,平津战役时,侯镜如驻守塘沽,手下87军等是蒋介石的中央军,他指挥不动。不过他还是遥控了嫡系92军第21、第56、第142师的起义。

后来侯镜如还潜伏在国民党内,先后驻防安徽、福建,在福州继续策划国军部队起义时被军统识破,无奈先去往香港继续统战工作,1952年回到北京。

另外这两个兵团司令就是蒋介石的死忠了,第4兵团司令员李文是黄埔一期生,一直都死心塌地跟随蒋介石,在得知傅作义准备起义的消息后拼命反对,不过他们的反对没啥用。

傅作义也没怎么为难他们,将他们送上了飞往南京的飞机。李文见过蒋介石后又被任命为西安绥靖公署副主任兼第五兵团司令官,换一个地方继续顽抗。

当然,这也是徒劳的,1949年12月27日,李文在四川邛崃向解放军投降,当时表现得很好,让解放军放松的警惕,他的举措也是出于这个目的。

1950年3月被他找到了机会从学习班里逃了出来,先是到了香港,1951年4月经蒋介石允许又去往台湾,在那里过了后半辈子。

第9兵团司令石觉是黄埔三期生,他的情况跟李文差不多,一直跟着蒋介石,也被傅作义送上了同一趟飞机。后来被蒋介石委任防守上海,上海被拿下后就“转进”到舟山群岛,最后在顺利“转进”到台湾。

石觉到了晚年尤为热爱太极拳,在台湾大力推广,让太极拳在台湾民间极为流行,从强身健体这一方面来看,他也是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时代的巨浪面前,任何一朵浪花都是渺小的,李文和石觉,在我们的眼中他们是选错了道路,在他们自己看来却并非如此。

但是如果那个时代的人能活到现在,看到两岸之间的变化,会更加明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到现在重返世界巅峰,新中国做到了,这是一件极为值得骄傲的事!

期待能早日看到祖国统一的那天!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6a40b90367d209c7564c5e782a6ebab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