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我们对元宵节都是特别重视的,因为过完元宵节之后就是代表了年过完,又开始新一年的奋斗拼搏了。然而,没回家吃团圆饭在外工作的你,是否非常想念家乡元宵的味道呢?
小E和你在外一起重温家乡元宵的味道,一起来闹元宵!
在潮汕这个地区里面,特别是吃元宵饭的时候席上,沙蚶、大蒜、鱼丸是必不可缺的潮汕特色传统美食,加工烹饪风味尤为可口,惹人馋涎,极富生活情趣,更加禆益健康。
吃沙蚶——寓意“钱银多”
沙蚶,蚶的壳俗称“蚶壳钱”,相传古代蚶壳是象征“钱币”之意,故而元宵夜合家吃蚶,蚶壳掰得多,钱银也就多。通常的吃法是洗净后,用开水烫后便可掰开取肉吃,故古人有“蟹目水”烫沙蚶(水在滚沸之前有“小气泡”之称)。甚为鲜美可口。
吃大蒜——寓意“有钱算”
潮语“蒜”与“算”谐音,长辈率先下箸呼着儿孙道:“吃蒜,吃了钱囥(‘藏’起来之意)。”潮人元宵吃蒜,用“猛火厚𦛨鱼露”的烹调方法炒熟透青嫩脆香,惹人喜爱,是潮人的一大饮食特色。
吃鱼丸——寓意“岁岁有余钱,年年庆团圆”
潮语“鱼”与“余”谐音,“丸”与“圆”同音,吃“鱼丸”象征“年年有余”合家团圆。
潮汕鱼丸是潮人又一传统特色美食,最适宜元宵夜“打边炉”。拌入紫菜或香菜,调料为清汤,清美可口、增进食欲。
潮人闹元宵,举宴把盏吃“团圆饭”之后是合家啃甘蔗。潮谚云:“食蔗无病痛”。
一、赏灯
潮汕俗语曰:“一年一度元宵明。”这一天,明月皎洁,高悬碧空,而人间万家灯火、金碧辉煌,真可谓天上人间,俱成灯火世界了。元宵节在潮汕人眼里,地位只稍亚于春节。故此,从十三日起,便已经开始准备过节了。这天,街头卖灯笼的,将各式各样的灯笼高高悬挂,供人观赏选购,而且神庙和宗祠里都挂着很多花灯。小孩子更显得兴奋异常,在那里敲锣打鼓,叫做“开灯”。
如果当年有生男孩的人家,自农历十一日起,就陆续到乡中宗族祠堂挂灯。有钱人家挂四至五层,普通人家一至两层。花灯的底座系用竹架搭成,上面的人物则用铅线丝纸做躯壳,再按不同身份穿上真人一样的服装,面部用石膏作模裱纸脱胎,外面涂粉,再用国画颜色涂绘。人物可大可小,周围再配景。每座灯屏下贴着的红纸写明该户姓名,以让人观赏比较。从十一日挂灯这一天起,称为“起灯”。“起灯”实际上是“起丁”,是新出生男孩的入族议式,暗含祝前程光明远大的意思。起灯人家,自起灯之日起,每晚都要到宗族祠堂去点灯,直到十八日收灯为止。
二、猜谜语
潮汕的灯谜产生于宋末。明代,有许多民间传说记载了文人作谜的轶闻轶事,其中最为大众熟悉的就是枫溪乡秀才吴殿邦作谜讽刺不安分守己的和尚一事。
昔时,潮汕猜谜都在元宵夜。花灯上贴上书写的谜面,任猜射人围猜。清咸丰、顺治年间到潮州为官的陈坤曾在其《岭南杂事诗抄》中有诗云:“上元灯火六街红,人影衣香处处同。一笑相逢无别讯,谁家灯虎(猜谜有称“射虎”)制来工。”咏的就是当日灯谜盛况。随着猜谜活动的日趋普及,除了元宵节外也渐渐增至每个节日,不过仍以元宵最为隆重、热闹。原悬挂谜灯,也改为张贴谜笺。
双喜临门
王安石20岁时进京赶考,元宵节时路过一地,一大户人家悬灯出题招亲。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不会答,却记在心中。到京后谁知主考官所出之联竟是:“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提笔就以招亲联作答,得中进士。衣锦还乡时发现那联居然仍未有人会答,王安石便又以考题联作答,竟又得了个漂亮媳妇,实是双喜临门。
三、行彩桥:
元宵节,揭阳大都有行彩桥的习俗。节前,市区榕城的大小桥梁均被彩灯、彩旗装扮一新,男女老少摩肩接踵,度桥祈福,热闹非凡。
节日期间,揭阳市区彩桥如虹,行人如潮;花灯似海,夜空若昼。位于榕城打铜街的石猴桥是每年最热闹的地方,数以千计的人们将此桥围个水泄不通,大家一边行桥一边摸着桥头的石狮,默念佳句,祈望能够过个丰收、吉祥、安康的年头。尽管人潮如涌,但是男女老少仍乐此不疲,到处荡漾着欢声笑语。彩桥周围悬挂着成百上千幅绣有“合境平安”、“竹苞松茂”、“富贵吉祥”、“国泰民安”、“物阜民安”等字样的标旗彩幅,表达了人们对今天幸福生活的喝彩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四、敬糖狮
所谓敬糖狮,就是指每到元宵节时,潮汕地区的人们会在神前敬上糖狮,祈求着新年吉祥如意,求来好运,大吉大利。传说狮子是神州大地炎黄子孙的吉祥物之一,能辟邪驱恶,有庄严、富贵之象征,历来特别深受潮人的敬爱。香港潮籍诗人邱亦山(笔名石头翁)咏《元宵》诗云:“元宵佳节在龙香,潮俗民风似故乡;是夕神前求好运,糖狮果品表安祥。”诗文道明了香港潮人流传着元宵拜糖狮的风俗习惯。
糖狮是一种用白糖加工制成的甜食(用糖浆灌入雕刻模具铸成),色彩晶莹鲜艳,造型纹饰优美,千姿百态,集工艺美术、饮食文化和乡土风情于一体。糖狮成双成对,大的富有气势,小的小巧玲珑,令人喜爱。元宵之夜,干家万户拜糖狮向神明借来求好运,明年元宵如数奉还,故名为“赌糖狮”。
五、中国的情人节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欧阳修(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辛弃疾(青玉案)写道: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进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文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所以说元宵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
破镜重圆
隋朝军队灭南陈时,南陈昌乐公主与丈夫徐德言打破一面铜镜,各执一半,作为以后相见的凭证。并约定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卖镜于市,以探对方消息。隋灭南陈后,昌乐公主入杨素府做妾,次年元宵节徐德言果真在街市上看到一个老头在叫卖半片铜镜,价钱昂贵,无人问津。徐德言在破镜上题诗:“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杨素得知,成人之美,昌乐夫妻终于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