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在东营市河口区新户镇东风村植树造林示范片上,几十位农民浇水的浇水,扶树的扶树,培土的培土,造林场面热火朝天。村党支部书记李春收整天泡在工地上,现场指挥,现场调度。
“我们这里人们原先都是种植棉花、玉米和小麦,收入不稳定,这几年棉花价格一直走低,我们就开始琢磨调整种植结构的路子,通过土地流转,选择了上海一家大公司,开始种树。”李春收说道。
东风村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有序推进春季农业生产。在植树现场,他们安排专人严格进行体温检测,要求植树工人必须带好口罩等防护用品、注意器械消毒,保证分散作业,不聚堆、不扎堆,确保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植树造林,平整土地、种植树苗,一个个忙碌的背影勾勒出一幅“防疫绿化两不误、融融春日添新妆”画卷。
“我们与东风村达成协议,对全村6000亩土地进行流转,按照每亩每5年300、450、600、700元递增价格,签订20年土地流转合同,主要栽植新品种速生柳树,为我们公司造纸提供原料。”上海洪范园林科技公司项目负责人孙经理介绍说。
“我们年前就开始了土地整平,借助黄河来水,对所有适宜种树的地块普遍浇灌了一遍,对这次植树成活率我们有信心。”
“今年我们继续鼓励引导群众实行连片规模化建设,采用个人或股份制模式经营,以大户承包的方式明确林权人,按照规定挖穴、标准化进行栽植,努力提高新植树木质量,保证‘栽一棵,活一棵’。”新户镇副镇长贾强说。
土地流转为规模化造林植树提供了坚实基础。为探索成片造林新模式,新户镇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安排”的原则,鼓励林业公司、专业合作社和个人,采取土地流转、公司化造林、市场化运作等形式投资林业,形成多元化的造林投资机制,建立起“责权利”相统一的经营机制,营造动员全社会造林良好氛围。
“东风村无特色产业,群众收益少,收入较低,结合本村实际,我们重点搞好土地流转,加快劳动力转移,提高村民收入,通过发展生态林业,促进全村整体发展。”谈起流转土地植树造林,李春收信心满满。
近年来,新户镇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科学规划、工程先行、适地适树,管护到位、成林成荫,先生态、后产业”的原则,科学实施“三年增绿计划”工程,依托东营正一、东营浩壮、六合苗木建设成片林28000亩,种植白蜡、国槐、白榆、丝棉木等。
三月三,植树欢。新户镇全面提升造林绿化档次,加大围村林、围镇林、围路林建设力度,突出对干线公路重点主干道路进行特色绿化、整体绿化和立体绿化效果,根据自然地理环境和土壤条件,灵活确定树种和绿化方式,宜草则草,宜树则树,遵循适宜性原则,选择宜栽易活的乡土树种进行栽植,全面美化了乡村环境。
农村大众记者 唐峰 通讯员 张吉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