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关于“偏见”的故事。
故事中的每一个人,都被“偏见”包围着,或是偏见的受害者,或是偏见的施予者。
故事要从天地灵气孕育出的一颗混元珠说起。混元珠能量巨大,被元始天尊炼为灵珠和魔丸,放于人间。灵珠可助周伐纣,魔丸则会为祸人间,元始天尊启动天劫咒语,三年后天雷降临,必将摧毁魔丸。
故事中的“偏见”似乎从此开始。
壹
魔丸降世,为祸人间。“这是魔丸转世,留不得”,“杀了哪吒,保陈塘关平安”!这个刚一出生便注定与众不同的孩子,没有等来疼爱和关心,没有等到祝福和赞美,迎接他的只有恐惧、敌意以及排斥。
故事中的人物,谁又想过,这个被纯金属打造的乾坤圈套住脖子的小小的人儿,不过是个孩子。他也曾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与善意。穿着小肚兜的胖嘟嘟的小哪吒偷偷溜出来,遇到了本有可能成为他第一个朋友的小女孩。小哪吒还未来得及与之进行友好的互动,便受到了小女孩的家人“气势汹汹”的阻挠。一群孩子围着哪吒,扔鸡蛋,丢垃圾,恶语相向,喋喋不休。小小的哪吒在还不理解 “妖怪”这个词的时候,就成了人人喊打的“妖怪”。在这个被“偏见”包围的“怪圈”里,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妖怪”?
在得知自己并不被大众接受之后,哪吒试图通过封闭内心来保护自己。他的世界被规定了,属于他的世界,就该是李家空荡荡的大院子,和一方小小的屋子。如此一方小天地,却也能盛满他的喜怒哀乐。当娘亲陪自己踢毽子的时候,他也曾开怀大笑,得知娘亲要斩妖除魔,没办法陪自己的时候,他也会很明显地表露出内心的沮丧。他一次次偷溜出府,看似是一个“混世魔王”,但所作所为也仅限于捉弄百姓,跟孩子们打闹。既然你们怕我,那我不如就这样陪你们玩玩。
他也曾对陈塘关的百姓充满希望。娘亲骗他说,他是灵珠化身,注定要斩妖除魔,保护百姓,百姓现在对他一时的惧怕,只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他。哪吒树立信心,看似极不情愿但又十分认真地跟着太乙真人学习法术,希望能尽早“解禁”,出去行使使命。可是,陈塘关的百姓对这份善良视而不见,他们只相信自己看到的和自己认为的。他们认为哪吒是“妖怪”,他们看到哪吒烧毁房屋砸坏水缸,他们看不到“海夜叉”这种真实存在的恶,却只看得到他们心中杜撰的“恶”。哪吒救下了小妹妹,却还是被百姓拿着工具殴打。
毫无疑问,哪吒是这种“偏见”中最大的受害者。
故事中的其他人呢?他们又何尝不是饱受“偏见”的欺凌。
龙族镇压海底妖兽,却不得天庭信任,永世不得出海。他们世代居住的海底,名为龙宫,实为死牢。这是偏见。
敖丙帮助太乙给哪吒戴上了乾坤圈,救下李靖夫妻和钱塘百姓,却被李靖摘下面具,因为妖族身份和灵珠转世,被百姓敌视,被李靖夫妇追打。这是偏见。
就连影片最大的“反派”申公豹,其种种反派行为,也不外乎是仙界对他豹子精出身的“偏见”的产物。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也休想搬动”。
贰
偏见的可怕之处在于,当一个人身处偏见之中,就极有可能向着偏见的方向发展。
申公豹是这样,尽管他是师兄弟中最为努力的那一个,但他始终无法位列仙班,最终主导了这一场“天命之战”。
龙族是这样,因不被天界信任,试图通过盗取灵珠,让自己的儿子在天劫之夜斩杀魔丸化身,向天庭邀功,以期封神,最终却用自己的行动为这种来自天庭的偏见和不信任提供了切实的根据。
敖丙是这样,背负着“全族的希望”,面对着百姓和李靖夫妇的围攻,他只能选择冰埋陈塘关。
哪吒也是这样。
他坐在屋顶时,嘴里念着“关在府里无事干,翻墙捣瓦摔瓶罐,来来回回千百遍,小爷也是很疲倦”,试图通过调皮捣蛋刷存在感。
“海夜叉”事件后,哪吒的顺口溜变成了“我是小妖怪,逍遥又自在,杀人不眨眼,吃人不放盐,一口七八个,肚子要撑破”。
三岁生辰当晚,哪吒知道了自己魔丸化身的身份,也知晓了今晚天雷降临,他将被彻底毁灭。他误把父母对他的保护当作父母在盼着他遭受天劫,愤怒不已,解开乾坤圈,险为祸人间。
叁
偏见如此可怕,身处偏见中的他们,反抗过吗?
申公豹反抗了,他勾结龙族,盗取灵珠,教敖丙法术,试图以此位列仙班。
龙族反抗了,他们寄希望于孩子,妄图摆脱妖族身份。
但是这种“反抗”,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于“天命”和“偏见”的妥协。他们所做的努力,即便成功,也不过是改变自己的出身和身份,并没有打破人们对于妖族的身份偏见。
敖丙也反抗过,面对陈塘百姓的误解,他愤而想要将其灭口,试图以暴制暴。但是,这种反抗更像是一时泄愤,并没有改变人们对他的误解,甚至还为人们对他的仇视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借口。
直到哪吒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我们才看到了消除偏见的希望。
哪吒得知父亲要以命换命,为自己抵挡天雷之后,幡然醒悟。他决心放下过往恩怨,拼死保护陈塘关百姓。敖丙对哪吒说:“别挣扎了,这是命中注定。”哪吒怒吼:“去你的鸟命!若命运不公,就和它斗到底!”
最后,哪吒毅然决然地迎接天雷,用自己的行动反抗这最大的“偏见”。“如果你问我,人能否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不认命,就是哪吒的命”。
而敖丙,最终也抛开了家族的重担,回归了自己善良的本心。他与哪吒携手,迎接即将到来的天雷,只因为,哪吒也是他唯一的朋友。
偏见,不仅存在于他人,也存在于我们对自我的认知中。“不信命、不认命,就是我们的命”。哪吒与敖丙,一颗混元珠分化而成的天命的两个极端,在这一场历练中,反抗偏见,反抗宿命,实现了与自我的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