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惩罚实际上是一种保护,父母要让孩子学会“敬”和“畏”

2020-09-04   育儿小青

原标题:李玫瑾:惩罚实际上是一种保护,父母要让孩子学会“敬”和“畏”

古人曾言:

“凡善怕者,心身有所正,言有所规,纠有所止,偶有逾矩,安不出大格。”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心中具有敬畏之心,他的言行举止都会变得规矩,即使偶尔会有愈矩的行为,也不会太过出格。

而一个人的敬畏之心,需要从小开始培养,父母如果在孩子小的时候,没有让他养成敬畏之心,对规矩和法则持有蔑视的态度,只会让孩子今后的人生变得一塌糊涂。

01

事例:

小涛是一个8岁的小男孩,也是人们口中经常提到的“熊孩子”。

其实没有孩子一开始就会“熊”的,而是在他们犯错之后没有得到批评与惩罚,这才导致他们的观念出现了误差,认为自己的行为不受约束。

要说小涛变成熊孩子的诱因,还得从这一件事情说起。那时候小涛才刚刚上一年级,还算是一个听话的乖宝宝。

一年级的孩子经常会有一些小打小闹,小涛身为一个男孩子,更是经常以“武力”解决问题。

有一次他和同桌因为一些小事吵了起来,动手打了一架,他把同桌揍得鼻子都流血了。

最后老师请了双方家长来协商处理问题的时候,小涛的爸爸妈妈虽然当着老师的面给另一个小孩道歉赔偿以外,转过头来却夸小涛做得好,自己的宝贝儿子怎么能被别人欺负了。

小涛的父母还说,以后再发生这样的事情,让小涛不要怕,爸爸妈妈会替你收拾烂摊子的。

爸爸妈妈的处理方式让小涛有了胡闹的底气,之后再在学校里和同学打架的时候,都放开了手。因为小涛体格比较健壮,很少成为别人的手下败将,这更助长了他嚣张的气焰。

在学校里,他没有把校规校纪放在眼里,看谁不顺心就揍一顿,反正自己的父母有钱帮他摆平。

久而久之,他就成为了让老师头疼的头号捣蛋分子,身边和他一起玩的也是一些坏孩子,专门以欺负别人为乐。

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都是因为

父母没有在孩子第一次犯错的时候给予惩罚,让他学会敬畏,约束自己的行为,反而纵容孩子的错误。

02

分析:小涛的父母为什么会放纵孩子?

父母也缺乏对规矩的敬畏之心

小涛的父母,仗着自己的经济实力比较强,不把孩子闯祸后造成的损失放在眼里。在他们心中,孩子欺负别人是一种

“本事”

,其他孩子被欺负是一种

“无能”

再加上小涛的父母不把学校的校纪校规放在眼里,缺乏最基本的敬畏之心,所以才会放纵孩子在学校里四处捣蛋。

父母溺爱孩子

在小涛父母眼中,自己的儿子是最宝贝的,所以他们宁愿自己的儿子去欺负别人,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儿子被别人欺负。

这样的观念其实是很片面的,为什么不能够让自己的孩子与人为善呢?有些溺爱孩子的父母很少会考虑到这一选项。

在他们心中,自己的儿子必须比其他人强,绝不能比其他人弱,而平等完全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这样的溺爱也会造成孩子变身成为熊孩子。

03

李玫瑾:惩罚实际上是一种保护

李玫瑾教授作为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曾在《圆桌派》这一节目中表示:

“人的成长过程中,要形成一些东西,除了爱之外,还要有敬畏。如果孩子违法了,惩罚实际上是一种保护,让他知道怕,知道后悔,以后再也不敢了,真的让他不敢了才是保护他。”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父母应该行使自己作为监护人的教育权利,让孩子接收惩罚。只有孩子受到了教训,他才会反思自己的行为,进而约束自己的行为。

父母要让孩子明白,只有遵守规矩,养成对规矩和法律的敬畏之心,才能够以平和的姿态生活在这个社会,这反而是对孩子的一种保护。

如果父母纵容包庇孩子的错误,反而会

让孩子缺少敬畏之心,藐视规则,养成唯我独尊的自私性格,一切都从“利己”这个角度出发,不在乎自己的行为是否对他人、对社会产生恶劣的影响。

那么当孩子犯错时,父母如何惩罚孩子,才会让他长记性?

该打的时候就要打

有一些孩子犯错之后,父母好好和他讲道理,他是不听的。

当没有收到实质性的惩罚时,孩子是不会把自己犯下的错误记在心上,父母的规劝也只是左耳进右耳出,嘴上说“知道了、对不起”,但是还是会继续犯同样的错误。

所以当父母发现讲道理没有用的时候,该打还是要打的。

当然这并不是支持父母采用“棍棒教育”,这一教育方式

只有在孩子知错不改,屡教屡犯的情况下,才能让孩子以这种方式长教训。

让孩子学会“敬”和“畏”

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的敬畏之心,只有对规则保持敬畏,孩子才能够有意识地约束自己的行为。

因为心中有敬畏,所以规矩才能成方圆。

如果孩子缺少了敬畏之心,不仅会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都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父母在惩罚孩子的时候,要向孩子科普相关的规则,让孩子清楚了解规则并知道了如果违反规则的后果以及惩罚,这样也能让孩子“吃一堑长一智”。

04

和你说句贴心话

美国作家鲍德温曾说过:

“孩子永远不会乖乖听大人的话,但他们一定会模仿大人。当一个孩子不懂何为规则,绝大多数是因大人未起到表率作用。”

身为孩子的父母,我们不仅要让孩子树立起敬畏之心,遵守规则,自己也要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约束自身的行为,以身作则,让孩子跟随着父母的脚步前行。

今日话题:如果孩子缺乏敬畏之心,你认为会对孩子产生什么影响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