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墓中,出土的3件国宝级文物,最后一件“以慈悲著称”
现在很多古代的大型墓葬都是在中原地区被发现的,不过部分少数民族也有一些古墓,而且我们不能小看这些少数民族的古墓,因为它们当中也有一些很重要的文物,比如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这三件国宝级文物都是在少数民族的古墓中被发现的,我们来看看它们分别是什么。
一、鎏金铜牛
它是西夏的文物,充分反映出了当时青铜器的铸造技术,是西夏众多艺术品中罕见的珍品。这个青铜器将牛的造型设计得栩栩如生,一方面看出手工艺人的技术了得,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知道了,牛在当时具有很高的地位。
为什么牛在西夏如此重要呢?主要是因为西夏的地理位置决定的,西夏在很早的时候就将黄河水引进来,并修建了很多沟渠。
而且这个国家实行了广薛农田、兴修水利的措施,这使得整个西夏的农业非常发达,这点我们可以从敦煌榆林窟壁画中的西夏农耕图得到验证,也是因为牛耕,才使得西夏的农业发展得这么好。
二、西汉翔鹭纹铜鼓
这是一件西汉的金属器,目前收藏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它在入土的时候,其胸和腰都被截开了,在这个铜鼓身上共有太阳纹十六芒,芒间饰斜线三角纹,还有十三晕,每个晕都是不一样的图案。胸部饰羽人划船纹六组,像是两个人执“羽仪”舞。这个铜鼓的腰间又分为了12个组。
那这个西汉翔鹭纹铜鼓是怎么被发现的呢?1972年的时候专家们发现了西汉一种葬式非常隆重的“二次葬”,而且是以铜鼓作为葬具,这也是广西第一次发现这座墓。这个墓的上面是用石板盖着的,四个方向是用铜鼓套合。专家们发现这座墓葬方式和夜郎地区的墓葬很像。
在这个古墓中,考古专家们发现了400多件文物,从对这些文物的研究中,专家们猜测古墓的主人可能是句町的统治者。里面的文物不仅有滇文化色彩,还有一些中原的文物,由此专家可以判定当时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的联系很紧密,而这件翔鹭纹铜鼓是这些文物中的精品。
三、铜鎏金观音菩萨造像
中国的民间一直对观音有着崇高的信仰,这个观音像神态非常宁静,很符合观音的形象,整体的装饰精致中带有优雅,比如身穿长裙,这就很符合观音的女性形象。
右边还握有一个莲花,左肩立白鹦鹉,右手施触地印,左手举在胸前,双腿盘坐在莲花座上,这就是我们印象中的观音的形象,整体的造型非常匀称,可以看出工匠们高超的技艺。
在佛教中,观音一直“以慈悲著称”,不仅中国的百姓很信仰她,全世界也有非常多观音的忠实信徒,人们还将观音称之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
不过你们知道中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信仰观音的吗?翻阅我们目前已有的资料,可看到在东晋的时候,人们对观音就非常崇信了,到了唐朝,观音也有了普陀山这个独立的道场。
明清那个时候,甚至每家每户都有立观世音的佛像,祈求她能保全家平安。基本上每个朝代的百姓都对观世音有着深深的信仰之情。
就算是到了现在,每个月农历初一、十五的时候,观世音庙的香火依然非常旺盛。由此可见信仰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
看完了这三件少数民族的国宝级文物,大家是否深深地佩服古人的技艺呢?这也是中国文化为什么这么博大精深的原因,因为我们有这么一群能人巧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