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工巧匠绘新图 乡村振兴添活力
益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卢静 通讯员 周煜民
迷宫、虾子起拱、火箭、秋千、鸡舍……12月9日,赫山区会龙山街道大河坪村锣鼓喧天,一个个由稻草扎成的农田艺术品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游客。站在村口的村党总支书记李建伟看到眼前热闹的景象,脸上爬满了笑容。
大河坪村这场“农田艺术展”筹备了大半年,当天是正式对外开放的第一天。只见,一座完全由稻草捆扎而成的稻草迷宫,恰似一座矗立在田野中的宏伟城堡,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长达七八米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虾子起拱”,引发了孩子们的阵阵尖叫;巨大的以“河坪”二字拼音首字母凑成的稻草艺术品,给人带来无尽的震撼。游客们纷纷表示,这种稻草装置艺术平时在手机上刷到过,没想到如今在家门口也能亲身感受到。
“我们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艺术创建手段,为村里带来文化艺术气息,更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李建伟看着拥挤的人群,滔滔不绝地说起了这场艺术行为背后的故事。过去,大河坪村是农业村,村集体经济主要以租赁山林田地为主,因靠近中心城区,在城区务工的村民较多。但去年下半年,赫山区团区委一次上门拜访,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原来,赫山区团区委创立了一个周末艺术课项目,组织大学生利用周末进社区送艺术。来自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张硕等3名大学生经常参加活动,去年毕业季,他们向团区委表达了想留在益阳创业,用艺术行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想法。于是,离中心城区近,又有绿洲马场等休闲资源加持的大河坪村进入了他们考虑的范围。
在赫山区团区委的搭桥牵线下,去年下半年,张硕等人和大河坪村取得了联系,并且与村支两委达到了思想上的统一。村里以村集体的名义入股,协助张硕等人开设艺术工作室,准备将几栋闲置的空心房利用起来。但随着工作的推进,大伙很快面临了资金短缺等问题。
作为牵线的娘家人,赫山区团区委再次出谋划策,今年7月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为村里引进了一家企业,对大河坪村进行整村艺术改造,因地制宜探索“艺术助力乡村,乡村成就艺术”共赢的创新之路。
企业负责人汤杰是一位“90后”青年才俊,是赫山区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会长。驻村后,他们联合张硕以“企业+村集体+农户”的模式,成立了河坪商业服务有限公司,对现有环境进行改造,实现全新空间升级,打造融艺术设施、研学基地、农业旅游等为一体的艺术村。
“我们目前已经将4栋空心房进行了改造,打造了两个美丽屋场,新建了文创中心、咖啡馆、稻草书屋、无人机航模训练基地等,并引导村民积极参与乡村建设,确保每个项目符合村级的特点和发展需求。”汤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