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国产新剧稳坐热门电视榜单数周,分数不降反升。
班底都是老熟人:《爱情公寓》导演韦正自编自导。
“张伟”李佳航、“诸葛大力”成果担任男女主。
走的也依旧是团队擅长的喜剧路线。
这一次,将包袱抖到了职场。
却在基于情景喜剧题材的种种浮夸的设定与表演之下,
呈现出了比许多都市职场剧都更接地气的内核,引发无数打工人共情。
有人看段子,有人照镜子——
《破事精英》
这天,在“万兽集团”后勤部糊了十年墙的老实人胡强,突然喜提“升职”机会,被任为经理。
管理的部门,叫做“特别紧迫事务联席快速反应与处理部”,简称“迫事部”。
相比“迫事部”,谐音“破事部”更为贴切一些。
部门的主要任务是给全司擦屁股,负责一些其他部门不愿做或是做不来的繁杂事务。
干得多拿得少,吃力不讨好。
办公地点坐落于集团大厦的二楼D区夹层,
于是,这里的员工也就成了字面意义上的“活在夹缝里的人”——社畜中的社畜。
“万兽集团”,顾名思义,豺狼虎豹聚集的地方。
而被发配到破事部的,都是些丛林法则中的“淘汰者”。
胡强到任后,便遭遇了几位奇葩下属的轮番暴击。
角色囊括了职场上的各种类型——我行我素的程序员欧阳莫菲、鸡血的销售唐海星、爱八卦的秘书金若愚、面瘫的设计师苏克杰、脆弱的文案庞小白、正能量的实习生沙乐乐……
《破事精英》讲的就是这样一群loser,一起努力扑腾,抢救自己的工作与生活,闹出了不少鸡飞狗跳,也在其中咂摸出酸甜苦辣的故事。
每集一个职场主题,用轻松又戏谑的方式,切中了许多敏感而紧贴当下社会的议题——
离职、背锅、跳槽,形式主义,职场黑话与潜规则,绩效压力催生出的变形工作,工作与生活的越来越模糊的边界,等等等等……
痛点找准,嘲讽拉满,隔着屏幕为卑微职场人来了一场又酸又爽的心灵大保健。
比如下面这些台词你一定不陌生——
升职后问领导加不加薪,领导:“不加。但会给你不设边界的空间,敢作敢为的平台,还有延迟满足的待遇。”
向领导反映员工难带,领导:“把烂牌打好才是本事,烂牌也有变成王炸的一天!”
向领导反映工作上的困难,领导:“困难?你们根本没用心!”
与领导协商问题,领导:“该做什么你自己决定,我不干涉。”
看似将决定权交给你,其实根本没得选。
洗脑、画饼、鸡汤、PUA……各种职场话术,玩得明明白白。
在情景喜剧的形式上,剧集也加入了更多新的尝试,如互动、歌舞、科幻等元素。
比如剧中引入了“人工智能”和“全息投影”概念,直接把钉钉一类“企业线上管理工具”升级为一款自带全息投影、领导随时随地乍现的黑科技“盯盯乐”。
监控无死角,员工无隐私,窒息感加倍,笑果+讽刺指数立刻拉满。
第五集,插入了“虚拟伴侣”与“游戏互动”的概念。
这一集里,胡强被公司按头参与新产品的内测体验,激活出一位与同事欧阳莫菲长相一模一样的虚拟伴侣“大力”。
一开始,胡强是拒绝的。
可慢慢的,他习惯了大力的陪伴。
在百依百顺的虚拟伴侣身上,胡强看见了卑躬屈膝的自己,也看到了分居已久的妻子。
曾经,在公司点头哈腰的他,把在外受的气全撒到了最亲近的人身上,造成了婚姻的破裂。
直到最后,胡强渐渐对虚拟伴侣产生依赖,体验期却也即将结束……
与此同时,察觉到异样的欧阳莫菲也查清了虚拟伴侣的真相——
原来这款设备不过是高层为了让社畜死心塌地工作,以提高生产效率,发明出来的黑科技。
但因技术尚未成熟,会导致使用者产生记忆错乱……
这一集是被不少剧粉封神的一集。
一来,观众可以自己选择故事走向,这种互动的参与感增强了追剧的快乐。
二来,让在剧中没有情感交集的“张伟X诸葛大力”CP在这一集里再续前缘,喂《爱情公寓》老粉吃上了好甜一颗彩蛋。
而在互动与发糖之余,也道出了无良资本家操控劳动力,触手过长的贪婪嘴脸。
相比《爱情公寓》,《破事精英》没有那么“傻白甜”。
前者是童话,是理想世界,最爱的人在身边,最好的朋友就在对面。
角色人均中产起步,场景温馨、剧情好玩。
而《破事精英》则更像一部黑色喜剧。
它的锚点,大都是日常工作与生活中的压力。
它的笑点,都来自打工人的调侃自嘲、苦中作乐。
比如剧中的万兽集团会为工作超过十周年的员工颁发纪念奖杯。
老牛一般在公司耕耘了十年,如今终于得到认可,胡强感激涕零。
一看奖杯形状,是一个放大版螺丝钉。
上面刻着公司标语“小螺丝,大作为”。
公司的用意不言而喻。
前前后后找了一遍,奖杯上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
“纪念十周年”的字样总得有吧?
主管敲敲螺丝帽中央的“十字形”凹槽,“这不就是吗?”
胡强松了口气,充满感激地笑了。
讽刺效果拉满。
再比如公司在工作量不减少的情况下,硬性要求员工跳操,并计算在考核内。
破事部全体下楼举牌抗议,却听说之前抗议的同事们已经停职的停职、开除的开除。
立刻180度调转行动方向。
标语从“我们不要跳操”,到“要不我们跳操”再到“不!我们要跳操”。
汉语言排列组合的魅力被编剧尽数展现,揭开的却是打工人连负面情绪与说不的权力也不配有的潜规则。
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根本没得选。
难过,憋屈,气愤,压抑,却还是不敢辞职。
因为有房贷要还,因为上有老下有小,因为严峻的就业形势与经济环境……
从这些桥段中,观众或多或少能够找到自己的影子。
他们的笑声,更多的不是因为快乐,而是来自感同身受的无奈,而这些无奈,又随着自嘲得以排解。
喜剧的内核,来自于小人物身上的悲。
虽然将职场压迫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与放大,《破事精英》也存在着相当温情的成分。
“破事部”成员间的抱团取暖,基本延续了《爱情公寓》的“老友记”模式——
当实习生被辞退,全员里应外合,把HR忽悠得晕头转向;
当文案被领导骂得狗血喷头、狂躁症发作,全员各出奇招,成功安抚;
当部门受到不公平待遇,经理胡强会体恤他们的辛苦,自掏腰包为他们补贴奖金、制作奖杯,上面刻着每个人的名字;
当得知破事部要被裁员一人时,更是联手掀起一场“谍战”,一个都不能少。
理想化的同事关系,在职场的枪林弹雨中为主角们带来一荫庇护。
而现实里的大多数时候,打工人只能像剧集初始的胡强一样,有困难靠自己扛——
第一集中,破事部接手一个棘手的烂尾项目,给大批滞留的动物头套重新包装一个概念,使它们得以重新销售出去。
笑脸迎人、背锅挡枪了一天的胡强,坐在晦暗的办公室里正为头套的事焦头烂额时,接到母亲打来的电话。
电话另一端,母亲问他人在哪儿,吃了吗。
他答吃过了,早就回公寓了。
一通嘘寒问暖过后,母亲再次问儿子吃了吗。
胡强红了眼圈,母亲的衰老让他心痛不已。
挂了电话,母亲发来短信:儿子,饺子给你留在公寓冰箱里,回来记得吃。
原来母亲知道他根本没下班,胡强瞬间破防。
这一段煽情,感人却老套。
但接下来,那个一直作为背景存在的头套巧妙地派上用场——
胡强默默将它套在头上,才敢哭出声来。
动物头套似乎隐喻了胡强社畜的身份;
也像是每个打工人在职场中不得不戴上的假面。
不知过了多久,胡强脱去头套,调整嘴角弧度,露出招牌笑容。
把刚刚亲历的伤痛凝练成Idea,编辑成方案,推出一款“哭泣头套”——戴上哭泣头套,还你哭泣自由。
在头套的遮挡之下,社畜得到片刻释放;但短暂的发泄之后,又不得不再次背起肩上的担子。
当然,剧集也难以避免的存在一些瑕疵。
过于密集的传统罐头笑声,容易起到反作用;
一些情节用力过猛,笑点过后强行上价值煽情,稍显尴尬。
但总的来说,作为一部2022年的网剧,它的现实映射、针砭时弊、包袱脑洞,还是值得认可的。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