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一座城市的“大故事”
关切市民生活的“小幸福”
近日
成都首个地面车辆基地TOD项目——
红星路车辆基地TOD综合开发项目
正式启动!
意向图,仅供参考
红星路车辆基地综合开发项目位于高新南区新川科技园片区,规划范围西至梓州大道、北至锦弦一路、东至红星路车辆基地边界、南至万安横4路,以五根松地铁站为核心展开。
项目特别之处在于
它不是常见的站点TOD
而是在红星路车辆基地的上方进行综合开发
属于上盖型TOD
它会呈现什么样的新场景?
又将以怎样的方式集聚城市生活
助推高新区片区发展呢?
赶紧跟地铁君一起来看看
红星路车辆基地占地330亩,位于成都高新区梓州大道东侧,紧邻 地铁五根松站,于2015年建成投用,为地铁1号线日常运营发挥着重要支撑保障作用。
从设计方案来看,红星路车辆基地TOD综合开发聚焦“成都未来公园社区新范本 轨道TOD综合开发新时代”的总体定位,构建“一心两轴五区”总体布局,即以地铁五根松站为核心,打造慢行与商业结合的生态休闲轴以及连接车辆段东西两侧的城市生活轴,形成两个商业片区和三个居住片区,使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有机融合。
意向图,仅供参考
简单来说,红星路车辆基地实施TOD综合开发,不仅能让车辆基地继续发挥原有保障交通运输的重要功能,还能通过上盖物业开发,实现土地高效集约利用和功能融合,进一步增强区域人口承载能力,助力城市发展更新,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成都轨道城市投资集团车辆基地综合开发中心负责人表示,“以此项目为起点,探索城市更新新路径,将为地铁车辆基地转型升级和TOD综合开发迭代更新作出示范。”
那么转型升级、迭代更新怎么做? 我们给出的 答案是—— 通过功能融合、集约高效的立体开发, 变车辆基地为“天空之城”。
小科普
为什么叫“天空之城”?
红星路车辆基地位于地面层,在上方加盖停车场和公园社区后,将与地面层形成14米高度差,相当于3-4层楼的高度。
那么“天空之城”有什么特点呢?
意向图,仅供参考
01
“垂直转换”是首个看点
地铁五根松站为已开通的地铁1号线及未来规划的14号线、29号线换乘站 。基于此,红星路车辆基地TOD综合开发在地下空间 布局“三线便捷换乘”方案,地面则搭配“轨道+公交+慢行”的绿色接驳系统,形成集约高效、 互联互通的空间体系。
通俗点说,未来地铁出入口将与公交车站、停车场、慢行步道无缝连接,并通过多层次线路分流,优化设置公交站台、出租车落客区、停车场等,使各类交通车流互不干扰、高效通行。 一句话,周边居民可享受更丰富多元的出行选择,更便捷通畅的出行体验。
意向图,仅供参考
02
“消隐式设计”将颜值拉满
通过设计层层退台商业和水景,再依托多层级的建筑结构,差异化布局多元业态,将商业内街、下沉商业广场、退台商业街、写字楼、长租公寓等多种产业空间融合,并搭配公园绿地、观景平台、文化展览、休闲阅读等游憩场地, 将车辆基地“隐身”其中,形成 疏密有致、层次丰富的城市界面。
根据设计方案,该项目临近地铁站塔楼建筑高度将控制在100-200米之间,并围绕站点打造地标建筑,建成后将逐渐呈现“开合有致”的城市天际线。
试想一下,在你居住小区附近就有一个颜值拉满的城市地标建筑,会不会幸福感爆棚?
目前,车辆基地开发在国内已有不少成功案例,成都充分借鉴国内其他城市先进经验,在红星路车辆基地TOD综合开发项目规划中突出成都特色。
项目将以“EOD(以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为双擎驱动,更加注重生态和谐,以中央绿轴串联三大特色公园板块,更加生动呈现公园城市社区。
意向图,仅供参考
项目北侧将建设带状公园,结合休闲游憩、运动健身、城市形象展示等功能,提供休闲运动空间的同时,打造城市特色景观生态。
中部是立体公园,由地面公园和上盖公园组成,将配套社区服务中心、综合运动场、综合健身馆、社区幼儿园、公交站台等公共服务设施,增强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和带动。
南侧是服务居民的住宅区公园,包含 住宅区中央绿地、分户绿地、儿童活动场、老年运动场、休闲场等多个空间,让生态融入生活,把生活融入自 然。
简单来说,在步行尺度内,就能满足你对商务办公、居住生活和休闲娱乐的需求,一站式体验美好幸福生活的乐趣!
推进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
兑现高质量发展的成都答卷
“上看云卷云舒,下看车来车往”
红星路车辆基地的“华丽转身”
你期待吗?
供稿 | 成都轨道城市投资集团
编辑 | 晋晋
校对︱木木
责编︱皮 蛋
往期推荐
01
凤凰山看球?收藏这份出行避堵攻略
02
凤凰山看球?收藏这份出行避堵攻略
03
今天00后小编值班,想说这些话很久了
点个“在看”,你期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