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一尼姑伺候皇帝洗澡,皇帝当晚临幸了她,然后生下一千古明君

2023-11-13     吴忠强

原标题:宋朝一尼姑伺候皇帝洗澡,皇帝当晚临幸了她,然后生下一千古明君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过多次的朝代更迭,当过皇帝的人也有很多,但是能称为千古明君的却是凤毛麟角。

在整个宋朝来说,勤政的皇帝不少,宋真宗赵恒便是其中一个,他有过很多功绩。其中最著名的“功绩”,应该就是他生了一个好儿子,也是宋朝首屈一指的千古名君——宋仁宗赵祯。

不过这并不是真实发生过的历史故事,那么在宋朝的历史故事中,千古明君宋仁宗,到底有一个什么样的身世?

尼姑进宫

宋真宗赵恒,是一个勤勉的皇帝,也是一个多情的种子,在他还是三皇子的时候,便遇到了一名女子,叫做刘娥。

赵恒初见刘娥的时候,便深深地喜欢上了她。但是刘娥的身世十分凄惨,甚至在早年间还嫁给了一个工匠。

随后,张耆为了讨好赵恒,又把貌美的刘娥送给了他,刘娥的到来,让赵恒十分开心,他没有嫌弃刘娥低贱的身份,反而对她十分宠爱。

不过由于身份的差别,在皇家的干预下,刘娥被再次许配给了人家,赵恒舍不得刘娥,又把她偷偷接回身边,悄悄地藏了起来。

一直到了赵恒继位,刘娥才光明正大地被接进了宫中,但是作为皇帝,赵恒也有很多身不由己的地方,刘娥并没有获得什么名分。

何况当时的赵恒,刚刚登上皇位,还有皇后和不少嫔妃,尽管他十分宠爱刘娥,却也没有办法为她即刻正名。

到了景德四年,郭皇后驾崩了,这时,赵恒便想要立刘娥为皇后,但是却遭到了很多大臣的反对,其中还有他十分器重的贤臣。

大臣们几乎都在指责,说刘娥没有子嗣,身份低微,没有资格坐皇后这个位置,赵恒听到众臣的议论也是十分恼怒,但他一时也没什么办法。

这件事也因此被暂时搁置,赵恒为了发泄怒火,又听了小人的谗言,还一度收拾了几名贤臣,刘娥根据这件事,也看透了赵恒的心思,便为自己的未来做了些打算。

赵恒也试着努力过,但是刘娥一直没有怀孕,为了祈祷自己能怀上子嗣,刘娥便时常去庙里进行参拜,希望能得到神灵的庇护。

在询问中得知,尼姑的原名叫做李氏,亲生母亲早已过世。后来她的父亲重新娶了一位妻子,没多久,李氏的父亲也过世了。

李氏的继母又带着亲生儿子改嫁,一生颠簸的她,便决定削发为尼,在寺庙中出家了。

了解了身世以后,刘娥便想让这名尼姑做自己的侍女,李氏本来是拒绝的,可是奈何皇家身份所迫,无奈之下,她也只能进宫侍奉刘娥。

刘娥之所以让一个尼姑进宫,是因为她有一些特别的心思,在宫中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刘娥便向李氏表明了心思。

在这种情况下,李氏根本没办法拒绝。刘娥也和赵恒诉说了自己的心思,赵恒对于刘娥所说的这个办法,也是十分地赞同。

而李氏在其中,根本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事情已经安排好,一切就是看时机了。随后,李氏也被安排到了赵恒身边服侍,在一日李氏给赵恒洗澡的时候,便被赵恒临幸了。

让赵恒和刘娥都比较意外的是,多年没有子嗣的赵恒,竟然一夜就让李氏怀上了自己的孩子。

母子分离

李氏怀孕以后,赵恒和刘娥都十分高兴,一直认为这是上天赐给他们的孩子,这件事也被赵恒悄悄隐秘了起来,并且让刘娥也装作怀孕的样子,一同准备。

毕竟从李氏怀上子嗣的一刻起,就注定不会是这个孩子的“亲生母亲”。在这种情况下,赵恒对李氏的关爱也多了一些,也算慰藉了这个母亲的心情。

但是赵恒并没有多么宠爱李氏,他所喜欢的还是只有刘娥一个人。有一次李氏陪在赵恒的身边,头上的发簪不慎从高处掉落。

赵恒却在心中祈祷说:“如果这枚玉簪完好无损,那么李氏怀的一定是男孩。”侍从下去捡起玉簪后,果然完好无损,赵恒也因此十分地开心。

没过多久,李氏便生下了一个儿子,他就是后世宋朝的千古明君,宋仁宗赵祯。李氏生下子嗣以后,还没来得及多看几眼,便被秘密地抱到了刘娥那里。

刘娥生了皇子的事很快就被传扬出去,赵恒和刘娥都很开心。

只有李氏十分的悲痛,身为一个母亲,她也试图把孩子留在自己的怀里,但李氏的反抗是无力的,因此,她也只能接受了自己的命运。

刘娥有了皇子以后,赵恒便找了个时机,直接把她立为了皇后。这个时候,刘娥也算是如愿以偿了,只不过赵恒没有想到得是,这只不过是刘娥野心的开始。

李氏失去了儿子以后,一直郁郁寡欢,在不久前,她又为赵恒生下了一个女儿,赵恒十分高兴,给了李氏一个才人的封号。

但是李氏没有想到得是,她的女儿没过多久便突然夭折了。其中的隐情,自然十分的耐人寻味。

史料上没有明确记载过,但是在野史上,李氏的女儿是被刘娥暗害的,因为刘娥害怕李氏生下一双儿女,会威胁到自己的后位。

赵恒在李氏丧女以后,心中也有一些愧疚。随后,李氏又被晋封为顺容,在后宫生活的岁月,李氏老实本分,不争不抢,也从来没有主动与自己的儿子相认过。

因此,她在皇宫的生活还算是安宁。但刘娥并没有停下自己的谋划,早年间,她便时刻陪伴在赵恒的身边,为他处理政务,操持国事。

到了赵恒晚年,刘娥已经渐渐开始主持朝政,这让赵恒内心十分地不安。于是,他便密令自己的心腹宰相寇准,起草了一份太子监国的诏书。

此时的赵恒已经旧病缠身,无暇顾及朝政了。尽管寇准事情做得很隐秘,还是被刘娥发现了踪迹。

刘娥便以此事去逼问病重的赵恒,结果赵恒却说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把黑锅全扔给了寇准。

虽然有赵恒保着,寇准一时间没有受到惩罚,但是在刘娥主持朝政的情况下,宰相寇准还是遭到了罢免,刘娥则换上了心腹来配合自己主持朝政。

没多久,赵恒驾崩了,在刘娥的安排下,这位宋真宗赵恒在最后时刻,发布了一道特殊的诏令。

明君作为

赵恒所写的诏书上,大致上的意思是说:“让刘娥做皇太后,国家的一切事宜都交给皇太后来处理。”

在刘娥担任皇太后以后,便把李氏派去守陵,禁止她和亲生儿子见面。李氏的事自然没有人顾及,但是刘娥专权的事,却遭到了很多贤臣的抗议。

这些进言的大臣们,全都被刘娥记恨在了心里,她肆意妄为,利用自己的权势,和奸臣们的配合,把很多贤臣都进行了罢免,贬谪。

就连已经被罢官的寇准,刘娥也没有放过,一度把寇准留下的军事人才,逼得起兵造反,最终兵败自杀。

而十三岁的宋仁宗,几乎是没有说话的权利,他就朝堂上注视着一切,默默地记在心里。

刘娥在掌控权势以后并不甘心,有一次,他在朝上问了大臣一句话:“唐朝的武则天,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呢?”

其中一位大臣便说道:“武则天就是唐朝的罪人,就是因为她,差一点断送了大唐的江山!”

刘娥听完以后,并没有愤怒,反而是沉默不语,在心里暗自叹息。

这件事过了以后,没多久,便有人上书说:“希望皇太后可以做一个武则天那样的人。”这封上书,显然是要劝刘娥称帝。

在朝堂上,刘娥便直接问向朝臣,怎么看有人劝她称帝的事。一时间,所有大臣都不敢直言。

刘娥听到有人抗议,还是没有表示愤怒,她撕碎了奏书,说道:“我不会做这种事的,我也不会对不起宋家的列祖列宗。”

虽然刘娥没有称帝,但是她却一直身穿龙袍,行皇帝之事。这些做法也遭到了很多忠臣的反驳,他们虽然没有权势,但就是不怕死。

在这些忠臣的保全下,刘娥也只能退而求其次,并没有做出超过皇帝行为的举动。

渐渐地,赵祯已经逐渐长大了,并且十分优秀,贤明豁达。虽然他没有大权,但赵祯的其他行事,都特别有贤明之风。

李氏的去世没有什么人知晓,只有刘娥知道内情。起初,刘娥只是想给他简单埋葬,不过刘娥的亲信却劝说她一句:“如果太后想要保留刘氏亲信的未来,就必要厚葬李氏。”

于是,刘娥便将李氏厚葬了起来。在明道二年的时候,刘娥因病逝世。这个时候,赵祯才掌握了大权,在刘娥去世之前,她罢免了自己的亲信,又重新启用了当初和她作对的那些忠臣。

刘娥最后的作为,也是为赵祯做了一件好事。刘娥虽然专权,却没有做过什么危害国家利益的事,因此,贤明的赵振也没有埋怨过自己的“母亲”。

但是在这个时候,有一位知道内情的人,他就是八王爷赵元俨。十几年来,他为了躲避刘娥的迫害,一直装疯卖傻。直到赵祯掌权以后,他才出山,并且和赵祯讲解了当年的隐情。

此时,有奸人向赵祯禀报,刘娥虐待了李氏就把他简单地埋了。这让赵祯十分生气,一度想杀了刘娥的亲属,当他找到李氏的坟墓,便要开棺验尸。

结果他发现,李氏被厚礼埋葬,在水银的养护下,尸体还保存得十分完好。赵祯见到自己的亲生母亲以后,便失声痛哭,又重新将生母祭奠。

而赵祯也并没有找刘娥亲属的麻烦,反而还严惩了当初谗言的小人。行事作风,又得到了朝臣们的称赞。

最终,赵祯还将自己的身世昭告天下,下令不准再追究刘娥的责任,赵祯的所作所为,又让不少大臣钦佩不已,称赞他为贤明之君。

这位千古明君,宋仁宗赵祯,也因此走到了历史的舞台上。在以后的日子里,他还开创了著名的“仁宗盛治”。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67d73ae25f625dd31ad8c76306db8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