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助理,如何做好庭前准备工作?

2022-04-07     法律读库

原标题:法官助理,如何做好庭前准备工作?

法官助理,如何做好庭前准备工作?

来源: 庭前独角兽

来源: 庭前独角兽

本期提要

法官助理是庭前准备工作的主要参与者,也是上承审判工作、下继书记员工作的重要纽带。 当前正处于疫情防控关键期,部分法官因封控需要隔离在家,法官助理当如何与“法官”默契配合,充分发挥辅助办案职能,做好开庭前的程序和实体准备工作,确保疫情防控和审判执行工作两不误,充分保障当事人诉讼权益。

本期庭前智囊邀请两位小伙伴与我们分享他们在开展庭前准备工作方面的经验和心得,希望智囊伙伴的智慧为你的办案助上小小能量。

本期问题

法官助理,如何做好庭前准备工作

A1

智囊伙伴:翟爽

(上海金融法院 申诉审查及审判监督庭 法官助理)

为什么明明熬夜加班做准备,开庭时还是慌慌张张左顾右盼?为什么恶补了背景知识法律法规,开庭时仍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为什么认认真真写“台词”编“脚本”,主持庭前会议问题还是丢三落四?其实 法官助理的庭前准备不仅仅局限于事务性的工作,能够根据个案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业务”上的准备才是行家!做好一个复杂案件的庭前准备就像是打怪升级,战术技巧一样不能少:

1.精准对接法官需求,提升程序性准备工作配合度法官助理的工作是为法官的审判提供辅助,与法官沟通了解法官需要怎样的助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法官和法官助理是一对很奇妙的组合,配合好了能产生1+1>2的化学效应。从法官处领受任务,修炼自己的助攻技能是庭前准备的基础。

首先要了解法官的办案习惯和风格,合理规划安排排期开庭等审判进度。其次 事无巨细,从程序上配合法官公正审结案件。一起案件的公平正义不仅仅体现在一纸文书中,更重要的还反映在司法程序的合法推进上。

在程序正义这个层面上,法官助手是关键角色。一名资深助手面对一起新案件,往往并不急着排庭而是仔细审阅起诉状,从诉状上就能嗅出问题,如 案件是否存在管辖权的问题?案件是否具有调解的可能性?案件前期的送达是否合法有效?合议庭组成是否齐备?凡此种种都是我们需要用心思考和总结的问题。仅仅以上还不够,我们还要实时关注 当事人是否需要开具调查令、进行保全、申请公告等。这些“打卡任务”看起来微不足道,但也是案件得以公正处理的重要内容。

2. 绘制个案审理地图,围绕争议焦点梳理待证事实大家是否也会有手头案子一多就记混的苦恼,其实这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会 绘制个案的审理地图。老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绘制审理地图时,不仅可以给每个案件装上进度条,让节点信息一目了然,还可以存盘思路和灵感,不论什么时候法官问起案件,都可以迅速读取已有想法,在此基础上纠偏和改进,避免重复劳动。

怎么绘制这神秘的案件地图呢?电子便签、屏幕日历、E表甚至一张白纸贴在卷宗封面上都可以,形式不重要,主要是要包含以下要素:

1.注明案件基本信息及审理进度。其中当事人信息中的联系方式要尽可能明确,审理进度按照时间罗列如诉讼材料寄送情况、是否排期、是否公告、有无保全等。

2.梳理案件要素信息。在梳理繁杂的案件事实时,要着重关注原告诉讼请求及请求权基础,和与此相对应的被告抗辩主张及抗辩权基础,在此基础上准确提炼案件的争议焦点。

3.整理案件待证事实。在梳理完案件的要素信息后,围绕要素信息整理当事人提交的证据,准确抓取待证事实。

3. 熟练掌握检索工具和方法,准确应对知识盲区。在梳理案件地图的时候很可能会遇见各种知识盲区,这时千万别慌,熟练掌握各种检索工具,做好应对案件审理过程中各种新情况的准备,以便为法官提供准确的辅助材料。

1.做好类案检索。类案检索除了相关的案件、法律法规本身,还有法律解释、司法解释、指导意见等,相关的公报案例、典型案例、司法统计、具有权威性的类案审理指南。类案的法律适用通常都成一定体系,对于类案的检索不仅可以帮助我们避免一些基本方向上的错误,还能具有针对性地解决本案的法律适用难题。

2.全面获取案件的背景知识。在一些涉及专业性较强的领域,仅仅进行法律的检索还不够,作为合格的助攻,我们还要学会在短时间内搜索专业的背景知识,从中抓取有用信息提供给法官做审判的参考。 例如金融类案件常常要了解证券、银行、保险的专业性知识,除了登入监管单位的门户网站外,还可以参考具有权威性的行业组织发布的信息以及权威媒体的跟踪报道,更可以深挖专家学者的理论性评述。

4. 多元沟通合作不能少,助力纠纷实质化解。沟通也是庭前准备时必不可少的技能。

1.条理清晰地与法官沟通。汇报前期的准备成果,让法官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案件最全面的情况,要求我们逻辑与表达双达标。其实经过前期的知识输入,我们已经储备了足够的内容,这时调理清晰的输出不仅仅可以帮助法官更好地做判断,更能锻炼我们的法律思维和表达能力。

2.有理有据地与当事人沟通。在庭前准备时与当事人的沟通常常是我们容易忽略的环节,案件从进入法院到开庭审理这段时间,当事人的心理预期在不断的调整变化,双方的接触和商谈机会也普遍增加,此时如果能有理有据地与当事人沟通,进行有效的疏导,很容易促进案件纠纷的实质化解。

A2

智囊伙伴:杨钦云

(静安法院 商事审判庭 法官助理)

庭前准备工作是审判环节的重要一环,法官助理作为庭前准备的主要参与者,是上承审判工作、下继书记员工作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庭前准备工作虽繁琐,却也是锻炼法官助理从“事务型”助理向“业务型”助理转变的绝佳机会。

1.巧借专业化信息化手段解决管辖与送达。

1.管辖:无管辖权则无审判权,虽然立案庭法官在立案时会对管辖权进行审查,但这种审查只是形式上的审查,管辖的确定还要依赖于专业的判断。除专属管辖和约定管辖外,被告住所地法院一般都具有管辖权,如果当事双方住所地均不在本院辖区内的,就要特别注意管辖问题。

2.送达:有人说,送达成功,案件审理就成功了一半。 第一,除了原告提供的被告基本信息外,我们还要从证据中发现是否有其他联系方式,例如合同是否载明联系人或经营地址、发票上是否有其他地址。 第二,通过在审判管理系统、C2J中搜索被告名称,查询在本院或外院是否有涉诉案件,查看其是否留存送达地址确认书。 第三,如果被告系法人,可以通过企查查、天眼查等APP,查看被告的企业年报上的企业通讯地址。还可以让原告方提供其工商内档中法定代表人的基本信息,向法定代表人的户籍地址送达诉讼材料。

2.善打组合拳精准牌促使当事人矛盾缓和。庭前,法官助理便可以与当事人电话沟通,先了解双方矛盾,掌握当事人的真正诉求和因由。

1.善用同理心:劝说当事人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倾听的同时适当引导。曾遇到原、被告系叔侄关系的借款纠纷案,原告叔叔除借款本金外还主张较高逾期利息,被告侄女却避而不见置之不理。后来通过向原告妹妹即被告母亲了解才得知,借款其实是被告母亲为被告买房所用。助理劝说该母亲作为中间人帮助双方缓和矛盾,一家人不要有隔夜仇,最终案子也顺利调解。因此,对于当事人互相认识的案子, 特别是婚姻家事纠纷,都要善于找出情感“连接点”,瓦解击破矛盾。

2.找准优势点:了解案情后,可以分析双方各自诉讼中的立场优劣和可能面临的风险等。 当事人各自给出调解方案后,在保证公平的前提下尽量让方案往中间靠拢,让双方差距缩小。实务中,往往有些被告“油盐不进”,对证据概不认可,致使审理和调解遭遇瓶颈。对此, 要善于深挖当事人的“痛点”。例如,与公司沟通时,向其释明如果判决后败诉,可能面临裁判文书上网对于公司带来的声誉受损风险、公司法定代表人面临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风险等。经过事先沟通,即便调解不成,也可以确定当事人之间无争议的事实,便于后续审理将精力放在主要争议焦点上。

3. 深挖案件实体问题保障庭前充分准备。对于较为复杂的案件,往往需要先行进行证据交换或庭前调查,明确争点,梳理好证据。证据交换前,可以准备纸笔、便签、回形针、计算器,以便随时标记。

1.摸清“脉络”,翻阅卷宗,列清发问提纲:根据诉讼请求,思考其请求权基础;根据证据,思考证明责任如何分配;根据了解到的信息,思考审查要点。

2.瞄准“靶心”,根据答辩意见,尝试归纳争议焦点:对于已知被告方的答辩意见的情况,可以根据诉辩意见,尝试归纳争议焦点。此时可以多列举几个争议焦点,避免遗漏。对于未知答辩意见的情况,可以把自己代入被告方的角色,模拟被告方的抗辩意见,是单纯否认,还是抗辩。

3.当心“坑点”,与承办法官沟通,特别要注意的地方:法官助理梳理完案件后,可以与承办法官沟通审理的方向,有无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避免遗漏需要查明的案件事实。

4.动动“脑筋”,寻找相关法律依据和案例:我国不是判例法国家,先前判例虽不能直接援引,但类案的处理结果或思路对于案件审理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我们可以搜索C2J上类似案由、类似争点的案件,参考审理的思路。

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法官助理的庭前准备工作看似只有几个步骤,却也需要深厚的法律积累支撑。只有不断学习新规、更新知识库,总结每次庭前准备的经验,下好先手棋,练好基本功,才能游刃有余地驾驭庭审。

投稿转载说明

本公号非营利性 不支付稿酬

投稿即视为同意本公号对文章进行转载刊发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65861cce19144fff453b9c74fc801dc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