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嫁十年,我不曾回娘家过年”:有一种亲情,你宁愿断绝关系

2020-01-02   天亮了


01

2020年已经来了,元旦一过,身边人好像越来越热闹了起来。有着急抢票回家过年的,也有害怕回家被父母催婚逼婚的,更有结了婚的男女为回谁家过年而发生争吵的。临近年末,你会发现周围热闹的气氛,莫名的让你怀旧、恋家。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句歌词应该是唱出了很多外出务工人员的心声。辛辛苦苦一年了,就等着回家把年过。有家回的人是幸福的,但是还有一小部分人他们是有家,但是那个家却让他们发怵而不敢回。

那个家带给他们的不是温暖,而是一想起就有一丝的凉意涌上心头,心情极为复杂,想起家来带给自己的竟然是无名的伤痛感袭身,没有爱,只有无奈、疼痛、往日的痛苦和不解,更有亲人对你的绑架和勒索。

“你今年有打算回家过年吗?”

招娣是在工厂里收到这条信息的,看到“回家过年”这几个字,她的眼睛里忽闪过一些悲凉和陌生感。“回家过年”,招娣好像已经忘记那个小村子了,更不记得那个村子里还有自己的家。那么多年了,她习惯了自己给自己温暖,突然提起“家”这个词,招娣觉得很不适应。

给她发信息的是她老公——大林。大林是个好男人,虽然挣不了几个钱,但也是尽心尽力让招娣过上好日子。招娣对他从没有一丝的怨恨,但是大林觉得招娣对自己有所隐瞒,她很少跟他说起她的家人。还记得刚认识的时候,大林挑了一下招娣的下巴:“我还以为你是孤儿呢。”当时招娣只说了一句话,“我宁愿自己真的是孤儿”。

那句话让大林意识到,“原生家庭”这四个字对于招娣而言是一种无法抚慰的伤痛,他没敢再问。后来他们结婚的时候也很简单,因为大林家条件不是很好,招娣就说了一句话:“我什么都不要,彩礼也不要,你人对我好就行。”

大林被招娣给感动了,当即就暗暗在心里发誓:我娶了这么好的姑娘,一定会好好善待于她。

02

大林有一件事情不明:他知道“原生家庭”对招娣而言是一种莫大的伤痛,但是他没想到这伤痛竟然过了有近十年都没有一丝一毫的消退。

自打结婚后,别人家夫妻临近过年会为回谁家过年而争吵,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因为此烦恼过。每次过年,大林问回谁家,招娣都是那句话:“回你家,陪你父母。”

时间长了,大林觉得很为之羞愧,他感觉自己亏待了招娣。这么多年了,她都不曾回一趟家,难不成真的不想吗?再说了他也没有见过他的岳父母,倒是对招娣的父母有些好奇,招娣的父母到底是怎样的人,会让那么好的招娣狠心到如此地步?想必招娣身上有着很多不为人知的伤痛。

招娣不想回家过年,她不是有意跟大林瞒着自己的原生家庭,而是实在不想提及。不提了,还会有些风轻云淡,一旦提了,在脑海中闪过这几个词的时候都会有一种戳心窝子的伤痛感。这么多年,她虽然没有回家过年,但还是知道父母的大概情况,该打的钱一分都没有少。她都习惯了,哪里有什么亲情,不过是一群只会指责从不懂感激之人。

招娣,人如其名,她从小就不受父母待见,就因为她是女孩子,她就活该受到家人的冷眼旁观。

她不敢回想那个小村子,那个村子对于她而言是藏在内心深处的一种伤痛,会带给她很多痛苦的回忆。不是每个人想起家来都会温暖,对于那些从来没有被爱过的孩子来说,他们想起来只会有更多的无奈和不解,还有一丝的愤恨。

招娣有很多亲人,她有爸爸妈妈,还有爷爷奶奶,有弟弟,但是自打记事开始,她在那个家好像就是多余的。有亲人跟没有亲人一样,因为没人爱你,更没人疼你。

可能你会问,她是怎么长大的?受大的呗。

从小到大也是有吃有穿,但是吃的穿的都是别人剩下的。好吃永远都是弟弟的,这也没什么,但是她没有买过什么新衣服,衣服穿的都是表姐穿过退下来的不合身的。招娣记得一件很小的事,有一次过年她哭着跟妈妈要新衣服穿,但是被她妈妈给踢了一脚:“要什么新衣服,就你事多。”可是招娣明明看见她妈妈给弟弟买了,招娣恨,“我什么都没有,我就是多余的”。

招娣从懂事起就开始干各种活,不管是农活还是家务活,什么都干。但是出力不讨好,你很努力的干活儿,家人的眼睛里还是没有你的影子。

​招娣还记得,每次开学她父母都会苦口婆心地劝她弟弟去读书,甚至还会买贵的衣服哄着去。而她呢,是跪着哭着求父母让她去读书,但是父母都是冷冷的说“女孩子读什么书,浪费”。后来倒是也去读了,但都是开学好几天才进去报名读。

初中读完,父母就不让她读书了,虽然她成绩很好但还是不让读了。

“我们供你读完初中就不错了,女孩子认个字就行。”

招娣心里恨,以前她觉得是自己不够好父母才不疼她,可是后来她知道了跟她好不好无关,不管她怎么做,父母就是不喜欢她,就这么简单。不是所有的父母都会爱孩子,即便是他们把你生了下来,可还是觉得你是个累赘。

招娣小小年纪就出来打工了,她赚的不多但是也自给自足,每次都要把赚的钱交给家里。招娣后来学聪明了,学会了说假话,每次交钱都会给自己留一部分。每次到了快过年的时候,她都会找借口不回家,“我不回了,过年的时候挣得多”,她说不回,也从没有人让她回过,好像那个家早已经跟她没了什么关系。

出来打工后,招娣也回过家,但是每次回家父母都是习惯性拿她跟别人家女儿比,“看看人家,人家闺女一个月挣多少,你挣多少,我白养你了”,诸如此类的话袭来,招娣只觉得脊梁骨发凉,多少年了依然如此,没有感激之有无休止的挑剔和不满,好像她做什么都是应该的,就因为她是这个家的女儿。

还有一次回来,是父母让招娣相亲,他们才不管招娣喜不喜欢,也不管对方胖瘦高矮,只要能出得起彩礼钱就索性定了这门亲事。招娣不想让自己后半辈子的幸福都毁在父母手里,所以她偷拿了家里户口本,悄悄去派出所又打印了一本,然后逃走了。

那是招娣最后一次回家,从那之后她就再也没回去过。不想回,她记得父母的银行卡号,每个月会寄些钱回去,但是从不打电话也不会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父母跟弟弟。对于她而言,能逃离家绝对是最好的选择。

招娣说过一句话:“如果原生家庭过得好,谁会义无反顾逃离?谁不想有个温暖的家,可还不是被逼的。每一次不想回家过年,都是逃离。”

03

没什么学历,打工这些年她是吃尽了苦头,她不曾停歇过,一直都是自己抚慰心中的伤痛。每年过年,周围是热热闹闹的场景,唯独她内心是无比的荒凉。招娣不快乐,可是离开那个家对于她而言,多多少少快乐了些。

她从远方亲戚的口中得知,父母骂她是“白眼狼”,就是个不孝子,但是她没什么好回怼得,随他们骂吧,骂来骂去都是那几句,她习惯了,好像已经不会疼了。

招娣后来遇到了大林,第一眼见到大林,她就感觉到了一种温暖感袭身。跟着大林回他家,人家父母的热情更是让招娣眼眶含泪。招娣对自己说就是他了,反正户口本原件自己手里也有,索性婚事就自己做主了。与其被父母用高额彩礼“卖”出去,倒不如找一个她所喜欢的人。

大林对她不错,人很朴实,是个善良有责任心的好男人。公婆也是,打心眼里喜欢招娣,很关心她,还会想着给她买新衣服给她过生日。招娣好几次都感动得流泪,她在心里对自己说:“我的原生家庭没有过温暖,可是我的婆家给了我温暖,知足了。”

但是结婚十多年,招娣是远嫁,她从来没有回娘家过一个年。好几次大林主动提出陪她回去过年,都被招娣给回绝了。

招娣的老家是在北方,而大林家是在南方,路途上有些遥远,再加上地方偏僻,得倒几次车,要折腾一天一夜才能到家,即便是坐飞机也得倒腾一天。下了飞机还得坐几个小时的大巴,还得转公交,各种麻烦。

大林后来又问招娣:“都2020了,还不打算回去吗?”

招娣的眼睛里都是悲伤:“我不知道怎么回去,我知道一旦回去肯定又是一顿臭骂。我已经走了那么多年,结婚了有孩子了他们都不知道,我什么都自己做主了,回家他们会怎么说我呢。他们会把我当另类,然后指着我的鼻子骂。我现在生活的很好很满足,不想被他们破坏了我的生活,扰了清净。我只想好好的过个年,还跟之前一样,我会打钱回去,但不想跟他们发生什么联系。”

大林不会指责招娣,因为他知道不是所有的原生家庭都能和解,你要是和解了,他们会跟你和解吗?说起来是亲人,但是亲人做久了,仇怨累积多了,也就成了仇人。

他会尊重招娣的想法,也会护着招娣,既然没有人好好爱她,就让我来好好爱。

04

记得不久前在网上看过的一篇文《如果原生家庭过得好,谁会义无反顾逃离?每一场远嫁,都是逃离》,说的就是招娣这种不受原生家庭待见的女孩。招娣不是没有良心,她要是没有良心她不会这么多年都给父母打钱,只是彼此之间的怨恨积累的多了,就没那么好化解了。

招娣说:“这辈子对我来说,最正确的决定就是远嫁,就是义无反顾的嫁给了大林。原生家庭亏欠你的,婆家都给了。”

从小没有被善待过的孩子,你只要给了她一丝温暖她就会特别满足,因为没有尝过生活的甜,稍微给一点她就会感激涕零。

“有一种亲情,你宁愿断绝关系”,对于招娣而言她没可能断绝关系,真要是断绝了自己的良心会不安,她会过好自己的生活,然后还是会用钱来解决。她太了解自己的父母了,没有关心,只有钱的索取,反正这么多年给的钱也有十多万了,她给的够多了。她逃离了很久,再回去都是指责,索性就逃离一辈子吧。

她也不知道自己以后会不会回去,但是眼下只想安宁过日子。

东野圭吾说过:“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无法选择父母,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只能尽量打好它。”

这篇文写给所有在原生家庭中受过伤的孩子:

别恨,选择放下跟自己和解。你没有必要跟原生家庭和解,但是你一定不要让自己过的痛苦。不管怎样,请你有勇气过好自己的生活,无愧于自身。

今日话题:你的原生家庭,带给你的是爱还是伤痛?欢迎留言。

- END -

作者:YIBAO;情感原创作者,写这个世界温暖的感情事。